东方巨响发生那天……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张雪藏了半个世纪之久,标志着父亲最重要经历的照片,我刚刚发现。照片的说明是:“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前留影。人物从右向左依次为张爱萍、刘西尧、朱卿云。”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支援下,由数万人组成的核武器研发、生产、试验队伍在大西北埋头苦干。1964年8月23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正式批准成立首次核试验委员会,由张爱萍担任该委员会党委会书记,刘西尧担任党委会副书记,父亲朱卿云担任党委会秘书长。
  此后,又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奋战,首次核试验爆炸“零时”定在了10月16日15时。那天,按照张爱萍同志的指示,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核武器研制基地负责人李觉和父亲朱卿云三人乘坐吉普车,来到顶端放置着原子弹的铁塔下,配合操作人员安装起爆装置。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机开始转动,记录下了他们的身影。张蕴钰、李觉随升降机上到铁塔顶端,父亲在塔下等着他们。当时,他们在现场的想法就是:“即使因为这次操作不慎使得原子弹提前爆炸,把我们一同来个‘太空葬’,那也是无上光荣的,因为我们毕竟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见证人和牺牲烈士。”
  安装完毕后,他们安全回到观察点。此时,这里已经接通了与周总理办公室的直通电话,人们在等待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一刻的降临。倒计时秒表“嗒嗒”作响,随着指挥员的倒计时报数终止,念出“起爆”二字,死寂的戈壁滩上遽然掠过一片耀眼的白光,远处传来一声轰隆隆的雷霆巨响,大地震颤了,遥远的天边,一个火球缓缓裂变,红色的蘑菇云浮浮冉冉,冲天而起,我们的核试验成功了!
  当天傍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全体人员宣布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我这个在场的少先队员也和大家一起欢呼雀跃,周总理不得不一再劝阻大家:“别把地板跳塌了!”
  事后,父亲从未向家人提及他的这一经历。直到几十年后,我才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知道了这一切。而父亲当时还兼任着核试验现场摄影委员会主任,却没留给自己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还是我在别人的相册里发现的。
  我作了一首诗,赞颂为共和国的核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父辈:
  戈壁安营瀚海行,
  运筹帷幄画图宏。
  东方巨响成功日,
  令我中华举世惊!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利用江门五邑的侨乡习俗来发展特色旅游。我们先从介绍江门五邑的历史开始,接下去我们阐述江门五邑的侨乡习俗资源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我们会提出发展特色旅游
基于渗流连续性方程、Darcy渗流定律、质量守恒方程、线性滤过定律及压力降方程,建立了水泥浆锋面扩散理论模型,分析了渗滤效应下水泥颗粒的运移滤出机制和浆液锋面的扩散规
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新亮点,而导游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导游在乡村生态旅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对导游在乡村生态旅游中提出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