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建国60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让我们来逐一回顾。
50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19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50年代没什么特定的校服,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
1955年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照,反映了当时少年儿童的生活。
60年代、70年代:旧军装
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80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了,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90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
绝对的校服过渡阶段。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豆蔻年华……非常精神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21世纪
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50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19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50年代没什么特定的校服,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
1955年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照,反映了当时少年儿童的生活。
60年代、70年代:旧军装
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80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了,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90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
绝对的校服过渡阶段。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豆蔻年华……非常精神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21世纪
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