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追溯字源等方法系统识字,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认识“滴”“洋”等15个生字,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在笔顺的变化中体会汉字之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汉字的甲骨文字形体会动词“落”“打”“飘”的用词准确。
3.借助图片,理解水的变化过程,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会带来伤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一起猜一猜吧。
忽然不见忽然有,
像龙像虎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
大风一吹它就走。
——云
线儿有粗又有细,
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中无踪影,
庄稼见了笑嘻嘻。
——雨
白色花儿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
此花原自天上来。
——雪
二、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出示“水滴、小溪、海洋”的图片。观察“滴”“溪”“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这些字的偏旁都是三点水,
带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而右边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三点水”的字呢?
3.讲解“淹没”和多音字“没”。
出示“淹沒”的图片:在这个词语中,“没”读作“mò”,表示沉没的意思。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méi”,表示不具有、不存在,比如常说的“没有”。
4.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大家边听边猜一猜课文中的“我”是谁?(水)
(2)课文中的“我”都变成了些什么呢?(汽、云、雨、冰雹、雪)
三、精读课文,探究运用
学习第1、2自然段,认识水的形态:
1.理解“水”变成“汽”。
(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我”的第一次变化,变成了什么?(板书:汽)
(2)“我”是怎样变成“汽”的?哪个字写出了变化的原因?(晒)
①认识“晒”字:左边的日字旁表示太阳,是形旁,这是形声字。
②抓住“太阳一晒”理解水变汽需要热。引导学生回忆晒太阳有什么感觉,湿衣服在阳光下变成了干衣服,水跑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汽会往哪儿去?又会变成什么呢?
①导读第3、4句,知道汽变成了云。(板书:云)
②这句话中的“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不同颜色的云)
③它们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袍?
练习: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追溯字源等方法系统识字,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认识“滴”“洋”等15个生字,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在笔顺的变化中体会汉字之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汉字的甲骨文字形体会动词“落”“打”“飘”的用词准确。
3.借助图片,理解水的变化过程,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会带来伤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一起猜一猜吧。
忽然不见忽然有,
像龙像虎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
大风一吹它就走。
——云
线儿有粗又有细,
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中无踪影,
庄稼见了笑嘻嘻。
——雨
白色花儿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
此花原自天上来。
——雪
二、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出示“水滴、小溪、海洋”的图片。观察“滴”“溪”“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这些字的偏旁都是三点水,
带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而右边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三点水”的字呢?
3.讲解“淹没”和多音字“没”。
出示“淹沒”的图片:在这个词语中,“没”读作“mò”,表示沉没的意思。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méi”,表示不具有、不存在,比如常说的“没有”。
4.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大家边听边猜一猜课文中的“我”是谁?(水)
(2)课文中的“我”都变成了些什么呢?(汽、云、雨、冰雹、雪)
三、精读课文,探究运用
学习第1、2自然段,认识水的形态:
1.理解“水”变成“汽”。
(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我”的第一次变化,变成了什么?(板书:汽)
(2)“我”是怎样变成“汽”的?哪个字写出了变化的原因?(晒)
①认识“晒”字:左边的日字旁表示太阳,是形旁,这是形声字。
②抓住“太阳一晒”理解水变汽需要热。引导学生回忆晒太阳有什么感觉,湿衣服在阳光下变成了干衣服,水跑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汽会往哪儿去?又会变成什么呢?
①导读第3、4句,知道汽变成了云。(板书:云)
②这句话中的“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不同颜色的云)
③它们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袍?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