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动态模拟及其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混合模型综合模拟不透水表面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水环境效应是定量探索湖滨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借助遥感与GIS技术探索2000—2016年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表面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扩张规律,并采用分区元胞自动机模型对2021年和2031年不透水表面的分布进行模拟与预测。进而在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的尺度上计算2000—2031年不透水表面的覆盖率(ISC),对滇池流域历史和未来的水环境城市非点源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的扩张具有以滇池湖体为中心向外辐
其他文献
为探究阔叶树种引入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选择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纯林及引入阔叶树种(伯乐、桂南木莲、连香、深山含笑、油茶)后的马尾松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地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容重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以马尾松+深山含笑(1.29 g/cm~3)林分类型下土壤容重最小,马尾松+连香(1.54 g/cm~3)林分类型下土壤
为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对滨海风沙土肥力质量影响的差异及机制,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福建省海岸沙地防护林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生物量动态、分解动态,分析了不同凋落物的初始质量特征,分解过程的失重率、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特征及分解速率等。结果表明:5种森林类型凋落物生物量为10.08~12.99 t/(hm~2·a),月动态差异不大。不同凋落物的初始质量指标差异显著;5种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失重率变化均符合O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蒸散发(ET)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库区蒸散发的影响,基于陆面模式CLM4.5对研究区实际蒸散发进行模拟分析,解析了三峡库区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