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重组激活基因1突变所致不同表型免疫缺陷病临床特征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人重组激活基因1(RAG1)突变所致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基因突变类型和临床、免疫表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病例总结。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就诊,经临床、免疫评估及基因分析确诊为RAG1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分析结果。

结果

8例患儿确诊为RAG1基因突变,男6例,女2例,起病年龄2~4月龄,诊断年龄2月龄~13岁。4例家庭有婴幼儿反复感染夭折的家族史。2例来自于同一个家庭,其父母为近亲婚配。所有病例均有反复感染,呼吸道(8例)和消化道感染(6例)最多见,其他系统感染包括泌尿道(1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感染病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轮状病毒感染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5例;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真菌感染3例。1例发生肺部、腹腔多处结节性占位伴多发骨质破坏。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0.1~3.3)×109/L(中位数0.65×109/L),有3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0.48~1.69) ×109/L]。临床表型方面:4例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2例为泄漏型SCID,1例为Ommen综合征,1例为联合免疫缺陷病。3例血清IgG低于正常范围,3例血清IgM高于正常范围,5例血清IgE增高。5例为RAG1基因纯合突变,3例为RAG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6例为已报道突变位点,2例为新发突变位点。3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死亡,1例门诊随访。

结论

RAG1基因不同突变方式导致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重视家族史,对于存在婴儿期感染夭折的家庭尽早对患儿进行免疫功能评价和基因检测,尽早明确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有色矿山企业以转型发展构建提质增效新路径,是在全球经济低迷,有色市场长期处于低位区间运行,解决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实需要;企业抵御风险增加"抗体",提升核心竞争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管理上的弊端逐渐显现,信息传递层级多、审批环节复杂、工作效率不高;监管乏力、手段单一、效益不高;体制僵化、适应力差、物资采购计划准确性
期刊
激进建构主义的观点虽然存在一些偏激之处,但对应用类课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为例,在调研相关学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激进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原则,提出了对课程评价的改进策略,并以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为例提出了具体考核方案。
期刊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视频课程。作为微课开发主体的教师,掌握微课设计的相关知识与微课制作方法是提升微课质量的关键
总结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开展的5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感染的护理.主要通过给子患者心理护理,做好饮食指导;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