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此我们深圳福田区大力推进“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基本课堂结构为三大板块:自主预习、合作讨论、汇报展示,这三大板块让学生获得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当,很容易出现失控、低效的课堂,对低年级孩子尤其如此。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我以为,除了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进行恰当指导外,还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作好评价。
案例一:上课铃响了,但是一(3)班的孩子还没从下课松弛状态中回过神来,说话、喝水、看课外书,应有尽有,对已经站在门外的我视若不见。他们还不会看“脸色”。这时候,我得开口说话,说什么呢?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上课;二是批评那些不安静的人。第一种方法,我看一些老师用过,其结果是一节课下来都是吵吵闹闹的;第二种我比较常用,可以制止被点名的同学,但没被点名的那几个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而刚被点过名的通常会在半分钟后禁不住故态萌发。于是,我想起第三种办法——面对还兴奋异常的学生,我大踏步跨上讲台,放下手中书本,大声说:“表扬晨曦同学,她懂得安静等待老师上课,安静等待老师上课的还有龙凤、朱艺洁……”这时候,原本说话的、打闹的纷纷静下来端正坐好。
以上案例告诉我,当教室里处于无序状态,不管不问只会使情况继续恶劣;指责批评,对一年级孩子一般难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因为他们太小;但也正因为小,他们的心灵像水晶一样透明,他们希望得到表扬,愿意做好孩子,因此正面评价不但是对做得好的孩子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孩子有效的直接的指导行为。
案例二:作为一个老班主任,组织比赛、开展活动是我的强项。但一说起班级卫生管理,我就抬不起头来了。就说这地面卫生吧,早晨一来,值日生就清扫了一次,可上了一两节课后,地面就到处是纸屑了,桌椅也歪歪扭扭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影响心情。怎么办?我想,为什么我可以把课上得精彩?为什么我的学生参加比赛能够取得好成绩?关键是我重视了,我经常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他们的行为予以评价。而地面卫生、桌椅摆放,我却常常忽略了。即便是偶尔说一两句,那也是说完就过。学生自然不当一回事了。想到这里,一个主意冒出来:每天开十分钟晨会。这十分钟就专门用来评价一些常规行为,除了地面保洁,还有课间文明休息、放学后的抽屉整洁、两操表现等,每个项目都安排一个同学负责登记,第二天早操后在全班小结,宣布哪些小组同学表现好应该加分,哪些同学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该小组必须扣分。这些分数直接写在黑板上,增加和减少,大家一目了然。一周后选出分数排名前三的小组予以奖励。而且,这些班干部还会做专门培训,从如何观察、如何管理、如何上台小结,都要非常正规。如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很重视,看得很神圣。这样,原来做得好的现在更好;原来做得不好的,都留神起来;就算有些不留神的,他的组长和组员也会提醒他帮助他。还别说,一周以后,教室里很少再能看到前面那种混乱景象了。
从这件事情,我得出一个结论:对一些不良现象无需恼羞成怒,更不要暴跳如雷,因为一年级孩子并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依然如故。倒是你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纳入到评价范围来,坚持去观察、去评价,好习惯自然形成。
说到这里,也许您会纳闷:这说的都是班主任工作呀,与教学有什么关系呢?与“教与学转变”离得不是更远吗?殊不知,功夫在课外!就在诸如以上事情中,班风学风在悄然形成,又一批班干部得到培养,这样的能力放在组织学习和自己学习中都是非常有用的。下面讲个关于“教与学方式转变”课堂上的案例。
案例三:我班孩子在一年上学期的合作学习局限在二人组,多的时候四人组,内容也就是读生字或者分角色读课文。下学期就开始六人组合作学习了,学习目标由一个变成四五个了。六个学生要凑在一起完成四五项学习目标,是不容易的。尽管前面已经有了这样那样的交代,做起来还是一片混乱,组长不知道怎么分配任务;组员不服从分配;个别组员发呆,打闹,游离学习之外的,比比皆是。此时的我站在教室里环视各组学习情况,终于发现一个小组脑袋是凑在一起的,终于又发现一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齐声读生字了。赶紧拍三下手掌:“全体安静!”“我就安静。”几十个学生立刻安静了下来。“打断一下,我要表扬几个小组,他们的合作不错。第三小组每个人都在听组长安排任务,他们的脑袋都凑在一堆,眼睛都看着组长,耳朵在听组长的安排,没有人发呆,也没有自己玩自己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老师会接着观察,发现表现好,进步的也会表扬,也会加分!继续!”“好!”各小组又投入到小组学习中了,秩序明显比前面好。”“打断一下!第九小组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动作迅速,分配完任务后,马上一个一个项目演练起来,非常整齐。他们表现这么出色,加两分!”如此,中间我又打断几次,有说一起读书时书该怎么拿的,有说如何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的,都是拿某个组行为来作为榜样。没做到的,赶紧做;做到的,受到激励,热情越发高涨。
合作完之后,便是汇报展示了。一个个小组上台带汇报,带着大家学习,因为是头一回,拖拖拉拉的有之,声音像蚊子哼哼的有之,错误百出的有之,对于这些现象我全部忽略。而是睁大眼睛找谁声音大,谁腰板直,谁说话流畅,谁衔接得好,每个小组汇报完后,我是一个劲地鼓掌,激动地说着我的发现。把那些个娃娃一个个眼睛说得晶亮晶亮的,下一次热情就更高了,我要的就是这个。我班有个小女孩说起话来声音极小,五官还会不自然地抽动,小组学习总不配合。可我说她潜力很大,很优秀,是可以做副组长的。她母亲说,她听了我的话,感觉很好,真这么去努力。嘿,想不到还硬被我说成优秀了。
一个多月后,我班面向全区上展示课《四个太阳》,连上两节。听课老师评价很高,他们说一年级孩子能合作得这么好,汇报得这么好,注意力能集中这么长时间,简直令人震撼。好些没有听到课的老师还来找我要上课录像学习。
真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起始阶段是无序而混乱的。老师一定要经得起这个考验,不要轻言失败,更不能轻言放弃。教师一定要忍受孩子初学时制造的“噪音”,并且努力鼓励孩子接着练习。在别人眼里机灵聪明的一(3)班孩子,其实也走过这么一个历程,今后还会走。只要我们有新的研究,就会这样。但是怕什么呢!我们要勇于打破一个旧的平衡,然后再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方向不错,螺旋上升,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我们的评价,给孩子信心,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领。
有时,我在想老师的评价权就如旧戏忠奸剧斗中的尚方宝剑,“尚方宝剑”用好了,就能焕发出神奇的光彩,一定会使班风清明,天天向上。
案例一:上课铃响了,但是一(3)班的孩子还没从下课松弛状态中回过神来,说话、喝水、看课外书,应有尽有,对已经站在门外的我视若不见。他们还不会看“脸色”。这时候,我得开口说话,说什么呢?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上课;二是批评那些不安静的人。第一种方法,我看一些老师用过,其结果是一节课下来都是吵吵闹闹的;第二种我比较常用,可以制止被点名的同学,但没被点名的那几个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而刚被点过名的通常会在半分钟后禁不住故态萌发。于是,我想起第三种办法——面对还兴奋异常的学生,我大踏步跨上讲台,放下手中书本,大声说:“表扬晨曦同学,她懂得安静等待老师上课,安静等待老师上课的还有龙凤、朱艺洁……”这时候,原本说话的、打闹的纷纷静下来端正坐好。
以上案例告诉我,当教室里处于无序状态,不管不问只会使情况继续恶劣;指责批评,对一年级孩子一般难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因为他们太小;但也正因为小,他们的心灵像水晶一样透明,他们希望得到表扬,愿意做好孩子,因此正面评价不但是对做得好的孩子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孩子有效的直接的指导行为。
案例二:作为一个老班主任,组织比赛、开展活动是我的强项。但一说起班级卫生管理,我就抬不起头来了。就说这地面卫生吧,早晨一来,值日生就清扫了一次,可上了一两节课后,地面就到处是纸屑了,桌椅也歪歪扭扭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影响心情。怎么办?我想,为什么我可以把课上得精彩?为什么我的学生参加比赛能够取得好成绩?关键是我重视了,我经常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他们的行为予以评价。而地面卫生、桌椅摆放,我却常常忽略了。即便是偶尔说一两句,那也是说完就过。学生自然不当一回事了。想到这里,一个主意冒出来:每天开十分钟晨会。这十分钟就专门用来评价一些常规行为,除了地面保洁,还有课间文明休息、放学后的抽屉整洁、两操表现等,每个项目都安排一个同学负责登记,第二天早操后在全班小结,宣布哪些小组同学表现好应该加分,哪些同学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该小组必须扣分。这些分数直接写在黑板上,增加和减少,大家一目了然。一周后选出分数排名前三的小组予以奖励。而且,这些班干部还会做专门培训,从如何观察、如何管理、如何上台小结,都要非常正规。如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很重视,看得很神圣。这样,原来做得好的现在更好;原来做得不好的,都留神起来;就算有些不留神的,他的组长和组员也会提醒他帮助他。还别说,一周以后,教室里很少再能看到前面那种混乱景象了。
从这件事情,我得出一个结论:对一些不良现象无需恼羞成怒,更不要暴跳如雷,因为一年级孩子并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依然如故。倒是你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纳入到评价范围来,坚持去观察、去评价,好习惯自然形成。
说到这里,也许您会纳闷:这说的都是班主任工作呀,与教学有什么关系呢?与“教与学转变”离得不是更远吗?殊不知,功夫在课外!就在诸如以上事情中,班风学风在悄然形成,又一批班干部得到培养,这样的能力放在组织学习和自己学习中都是非常有用的。下面讲个关于“教与学方式转变”课堂上的案例。
案例三:我班孩子在一年上学期的合作学习局限在二人组,多的时候四人组,内容也就是读生字或者分角色读课文。下学期就开始六人组合作学习了,学习目标由一个变成四五个了。六个学生要凑在一起完成四五项学习目标,是不容易的。尽管前面已经有了这样那样的交代,做起来还是一片混乱,组长不知道怎么分配任务;组员不服从分配;个别组员发呆,打闹,游离学习之外的,比比皆是。此时的我站在教室里环视各组学习情况,终于发现一个小组脑袋是凑在一起的,终于又发现一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齐声读生字了。赶紧拍三下手掌:“全体安静!”“我就安静。”几十个学生立刻安静了下来。“打断一下,我要表扬几个小组,他们的合作不错。第三小组每个人都在听组长安排任务,他们的脑袋都凑在一堆,眼睛都看着组长,耳朵在听组长的安排,没有人发呆,也没有自己玩自己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老师会接着观察,发现表现好,进步的也会表扬,也会加分!继续!”“好!”各小组又投入到小组学习中了,秩序明显比前面好。”“打断一下!第九小组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动作迅速,分配完任务后,马上一个一个项目演练起来,非常整齐。他们表现这么出色,加两分!”如此,中间我又打断几次,有说一起读书时书该怎么拿的,有说如何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的,都是拿某个组行为来作为榜样。没做到的,赶紧做;做到的,受到激励,热情越发高涨。
合作完之后,便是汇报展示了。一个个小组上台带汇报,带着大家学习,因为是头一回,拖拖拉拉的有之,声音像蚊子哼哼的有之,错误百出的有之,对于这些现象我全部忽略。而是睁大眼睛找谁声音大,谁腰板直,谁说话流畅,谁衔接得好,每个小组汇报完后,我是一个劲地鼓掌,激动地说着我的发现。把那些个娃娃一个个眼睛说得晶亮晶亮的,下一次热情就更高了,我要的就是这个。我班有个小女孩说起话来声音极小,五官还会不自然地抽动,小组学习总不配合。可我说她潜力很大,很优秀,是可以做副组长的。她母亲说,她听了我的话,感觉很好,真这么去努力。嘿,想不到还硬被我说成优秀了。
一个多月后,我班面向全区上展示课《四个太阳》,连上两节。听课老师评价很高,他们说一年级孩子能合作得这么好,汇报得这么好,注意力能集中这么长时间,简直令人震撼。好些没有听到课的老师还来找我要上课录像学习。
真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起始阶段是无序而混乱的。老师一定要经得起这个考验,不要轻言失败,更不能轻言放弃。教师一定要忍受孩子初学时制造的“噪音”,并且努力鼓励孩子接着练习。在别人眼里机灵聪明的一(3)班孩子,其实也走过这么一个历程,今后还会走。只要我们有新的研究,就会这样。但是怕什么呢!我们要勇于打破一个旧的平衡,然后再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方向不错,螺旋上升,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我们的评价,给孩子信心,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领。
有时,我在想老师的评价权就如旧戏忠奸剧斗中的尚方宝剑,“尚方宝剑”用好了,就能焕发出神奇的光彩,一定会使班风清明,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