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也是企业规模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志。设备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是实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是企业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过程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设备管理的目的、作用、重要性和意义
1、设备管理的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设备管理的作用 1)设备管理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设备管理工作对技术进步和工业现代化起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手段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往往迅速地应用在设备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设备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另一方面新型劳动手段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新产品的发展都靠设备来保证。可见,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在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力求设备每次修理和更新都使设备在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任何一种工业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都是为满足和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设备管理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作用愈来愈显著。在现代管理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许多生产过程由机器设备逐步取代人的作用,因此生产开始受到设备影响,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了。
3、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a.为企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b.为企业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提供保障。c.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d.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
4、设备管理的意义 1)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2)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3)设备是工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设备管理的内容、范围和基本任务
1、设备管理的内容
主要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企业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企业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设备的合理购置。设备的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购置。a.设备的效率,如功效、行程、速度等。b.精度、性能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c.可维修性。d.耐用性。e.节能性。f.环保性。g.成套性。h.灵活性。2)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若将安装调试好的机器设备,投入到生产使用中,机器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设备台台完好,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4)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5)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要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巡回检查、防止并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工作。6)生产组织方面。合理组织生产,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以防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设备管理的范围
一般所指的设备就是有形固定资产总称。是设备的广义定义,它包括一切列入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指的设备,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用以直接开采自然财富或把自然财富加工成为社会必需品的劳动资料。2)符合固定资产应具备的条件。在研究设备管理时,所讨论的设备不仅是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也包括非固定资产设备。例如一台水质分析仪,当它处于制造、装配和试验阶段是制造厂商的劳动对象,而入库后待销售的水质分析仪是产品,直到使用单位将水质分析仪安装移交使用后才能作为固定资产。但无论哪一种状态都在设备管理的范围之内。
3、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型、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以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设备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搭建设备信息共享平台,定期通报设备运行情况,实现了生产组织与设备技术状态的有效结合;利用设备管理周例会制度,重点分析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信息沟通,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如何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要采用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导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a.过程(一生)管理;b.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c.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备综合管理与许多因素有关。我们以QHSE管理体系为载体,不断规范设备管理体系,探询适合本企业生产发展的管理体系,使设备管理促进生产,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企业长、满、优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一、设备管理的目的、作用、重要性和意义
1、设备管理的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设备管理的作用 1)设备管理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设备管理工作对技术进步和工业现代化起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手段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往往迅速地应用在设备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设备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另一方面新型劳动手段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新产品的发展都靠设备来保证。可见,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在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力求设备每次修理和更新都使设备在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任何一种工业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都是为满足和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设备管理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作用愈来愈显著。在现代管理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许多生产过程由机器设备逐步取代人的作用,因此生产开始受到设备影响,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了。
3、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a.为企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b.为企业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提供保障。c.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d.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
4、设备管理的意义 1)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2)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3)设备是工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设备管理的内容、范围和基本任务
1、设备管理的内容
主要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企业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企业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设备的合理购置。设备的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购置。a.设备的效率,如功效、行程、速度等。b.精度、性能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c.可维修性。d.耐用性。e.节能性。f.环保性。g.成套性。h.灵活性。2)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若将安装调试好的机器设备,投入到生产使用中,机器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设备台台完好,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4)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5)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要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巡回检查、防止并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工作。6)生产组织方面。合理组织生产,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以防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设备管理的范围
一般所指的设备就是有形固定资产总称。是设备的广义定义,它包括一切列入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指的设备,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用以直接开采自然财富或把自然财富加工成为社会必需品的劳动资料。2)符合固定资产应具备的条件。在研究设备管理时,所讨论的设备不仅是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也包括非固定资产设备。例如一台水质分析仪,当它处于制造、装配和试验阶段是制造厂商的劳动对象,而入库后待销售的水质分析仪是产品,直到使用单位将水质分析仪安装移交使用后才能作为固定资产。但无论哪一种状态都在设备管理的范围之内。
3、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型、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以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设备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搭建设备信息共享平台,定期通报设备运行情况,实现了生产组织与设备技术状态的有效结合;利用设备管理周例会制度,重点分析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信息沟通,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如何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要采用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导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a.过程(一生)管理;b.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c.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备综合管理与许多因素有关。我们以QHSE管理体系为载体,不断规范设备管理体系,探询适合本企业生产发展的管理体系,使设备管理促进生产,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企业长、满、优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