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傩文化融入剪纸创作中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关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剪纸艺术是从民族民间文化演变而来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融合的艺术形式。笔者试图将两者进行融合,对德江傩文化融入剪纸创作进行研讨。
  【关键词】傩文化;剪纸
  剪纸艺术是民族民间文化演变而来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融合的艺术形式。然而,伴随如今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剪纸艺术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关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正逐渐对傩戏进行探讨和研究。笔者在进行德江傩文化融入剪纸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保留剪纸艺术的独特韵味,同时体现德江傩文化的艺术特色,致力创作出体现本土民族文化且受人们喜爱的剪纸作品。
  一、德江傩文化的艺术特征
  铜仁地区世代居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36个不同民族的人,傩戏是铜仁各族人民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而对傩戏文化保存最好,最具有原始色彩的还是德江县。傩戏的剧目虽然很多,有“傩堂戏”“傩坛戏”“嘎傩戏”“傩愿戏”等,但是它们的主奉神头、行坛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却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均叫傩戏。每个剧种都有它繁多的剧目,表现不同的故事来表达人们不同的心愿,因此傩戏就显得更加古朴而又神奇。傩戏已经成为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信仰,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使它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而傩文化的傩戏、傩面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德江傩文化,所以它才能如此完好的保存延续至今。
  (一)德江傩戏的审美特征
  德江是“中国傩戏之乡”,德江的傩戏主要表现在傩堂戏上,它是一种带有宗教、巫术、祭祀、祈愿等多种韵味的,带着面具表演的戏剧形式,显得神秘而又古老。傩戏的美主要表现在傩面具、傩舞、傩坛、法器、傩服饰等,而傩面具更是造型夸张、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傩戏是融汇了舞蹈、绘画、剪纸、刺绣、雕塑、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民族文化。《唐氏太婆》《甘生赴考》《开路将军》《八仙庆寿》《梅香丫鬟》等都是有名的傩戏剧目。酬神还愿或消灾赐福是傩堂戏仪式的主要目的,傩戏表演艺术的风格各异,舞姿优美,动作硬朗,节奏感强,而傩技绝活开红山、上刀山、下油锅、刹红铧、口含红铁等剧目还融入了武术和杂技表演形式,形成了形式感强、特色鲜明、角色生动的艺术特点。
  (二)德江傩面具的审美特征
  作为傩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傩面具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式的存在,在傩戏中角色的扮演是神的象征。神态各异、种类丰富、风格古朴、形象夸张、色彩深沉显得古色斑斓、人物的性格突出是德江傩面具的主要特点。傩面具艺术体现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运用夸张与象征的手法。傩面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神的造型,男性浓眉大眼、威武庄重、凶悍正直;女性慈眉善目、端庄优雅、慈祥善良的特征;二是丑角造型,面具突出表现戏曲化的人物特征,诙谐幽默型,歪嘴咪眼、撇嘴斜眼、嘟嘴瞪眼使得面部狰狞。傩面具的色彩也非常简单,一般使用深沉古朴的烟熏色,给人一种神秘庄重和不可侵犯的感觉。
  二、德江傩文化艺术元素在剪纸创作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造型优美、寓意吉祥,形象朴实生动、题材广泛多样、内涵丰富吉祥,表达了普通人民祈求幸福安康、延绵子嗣、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这与德江傩戏的主旨有着不谋而合的相同之处,展现出了恢弘、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然而,在社会信息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时期能否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優秀剪纸作品,是每个剪纸创作者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傩文化艺术元素应用于剪纸艺术创作对于中国民族剪纸的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德江傩文化融入剪纸创作需要对德江傩文化的艺术特点和剪纸艺术的特点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加以灵活应用,避免生硬地将这些傩文化造型应用在剪纸创作中。德江傩文化艺术不但造型多样、形象鲜明,而且变化多端、想象力极为丰富。尤其是傩面具的造型生动、表情夸张,有的原始粗犷、稚拙野性、怪诞神秘,有的富丽堂皇、大气庄重、威武雄壮、角色多样,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既要保持剪纸的艺术特色,又要保持傩文化的艺术特点和神韵,片面地追求傩文化的造型特点抛弃传统剪纸的语言,就会削弱剪纸的韵味和艺术特点,因此,傩文化剪纸创作中灵活地运用剪纸的基本构图形式、艺术语言和基本符号,如锯齿纹、花瓣纹、水滴纹、太阳纹、月芽纹、火焰纹等就显得非常重要。剪纸创作中融入德江傩文化艺术,可以借鉴以下两种方法:
  其一,依据现有的傩面具造型,应用剪纸的基本符号对傩面具原型进行归纳、概括、夸张,创作出具有德江傩文化艺术特色的剪纸作品的主要形象,在此基础上对剪纸作品的主要形象的背景和构图进行其他剪纸元素的添加,再创作成为完整的德江傩文化题材剪纸作品,避免直接将傩文化造型拿来使用。
  其二,借鉴傩文化人物造型特点和舞姿动态,进行剪纸人物造型创作设计,使剪纸造型更具有傩戏形象的造型特点,再依据傩戏的故事剧情,运用傩戏道具的造型和剪纸符号为其添加符合傩戏剧情的背景,创作出具有傩文化特色的叙事性剪纸作品。在色彩上除了应用剪纸传统的红色外,还可以为了表现出傩戏的神秘感应用与德江傩面具类似的深沉古朴的深色纸张。
  其三,注重傩戏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引用。在剪纸创作中,除了借鉴德江傩文化的造型、色彩之外,我们更不能忽视德江傩文化艺术的文化内涵。德江县在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人们生活艰苦、交通闭塞,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被喻为“天麻之乡”。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16个不同民族的人民。德江傩戏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是从对祖先的崇拜、驱鬼求神的巫术、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带有祈愿、赐福的戏剧形式。因此每一场傩戏都伴随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如《开路将军》讲的是神祇砍开东南西北中五方通道,遇山开路、遇水搭桥、扫邪归正为神兵顺利到达傩堂扫开路障,就带着人们祈求一路平安顺利吉祥的寓意。《仙人合竹》是家庭不和祈求家庭美满的剧目,这与剪纸的逢图必有意,逢意必吉祥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可以引用德江傩戏剧目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为剪纸创作中喻意的表现,将德江傩文化艺术的内涵应用在剪纸创作中,不仅有助于观众了解德江傩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三、创作体验
  剪纸创作不仅需要根植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土壤,还需要汲取本土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养分,才能创作出兼顾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和满足当前人们审美趣味的剪纸作品,才能在创作中协调好傩文化造型和剪纸语言、题材和人文素养的关系。笔者在进行本次剪纸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德江傩文化的艺术语言,融合德江傩戏、傩面具等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灵活运用简略概括、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保留剪纸的艺术语言,使用单色刻剪的技法,不仅表现出了傩文化的艺术神韵,而且保持了剪纸的特色和韵味。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在作品中融入真实的情感,努力在形式、内容、技法上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力求创作出具有本土民间文化特色且趣味新颖的剪纸作品。
  注释: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项目·百囍文化剪纸艺术名师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3]谢云中.浅谈贵州德江傩面具的审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2.
  [4]李觉序.德江傩堂戏与土家族[A].见: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5]赵红薇.千年腔调穿越古今——走近中国戏剧活化石德江傩戏[N].贵州网数字报,2017,4(14):A08.
其他文献
<正>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中景点有39个,
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时代要求,学校坚持借势而上、造势而为的课程建设策略,积极推进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建设。  1.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建设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学校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立了课程建设的三个原则: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为主,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核心素养为课程价值追求的校本课程建设思路,杜绝课程建设的随意性;坚持
期刊
文化自觉对一个民族的强盛和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油画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正是由于几代油画人的文化自觉和不懈努力,使这一兴起并繁荣于西方的绘画品种转换为具有中国气魄和
1994年8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纺织部(当时的官方称谓是中国纺织工业总会,现在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内部基本还是叫作纺织部)工作。1999年,北京市最后一次福利分房,我赶上了这趟末班车,分得三里屯南朝阳医院北中纺里大院的一套一居室,算是住到了朝阳区。但当时,我的户口在东城区,先生的户口在海淀。后来一家三口的户口都落到先生那边,故而算是客居在朝阳。那时的朝阳区给我的直观感受是,街道最宽阔、
本文从宣传倡导避免近邻婚配为话题,简述了更新生育观念、扩大通婚圈、走出婚育生活误区,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西部地区人口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作用。 This article f
明信片作为集邮品的一种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用以展示企业形象、理念、品牌以及产品等,是一种新型的、以情动人、图文并茂的天然广告载体,同时,被称为“城市名片”、“企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中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推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传统的工学合作主要有"将学生派往公司实习实训"、"请公司资深人员进校
京城书画界也许并不太熟悉邓明文,但是,您到东北沈阳去,辽宁的书画家就很少有不知道邓明文大名的了。东北鲁艺的教授几乎都找他裱过画,东北著名画家卢志学在北京美术馆办展览,近百幅作品的装裱全部出自他的手工活儿。所谓“三分画,七分裱”,邓明文的裱工活儿甚至受到美术馆领导的赞赏。如今,在装裱界,能懂古画修复的人不多,邓明文算一个。因此,他的名字理所当然被载入《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大典》《中国当代书画装裱艺术博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你一定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基因是进化中永恒的贵族,当肉体的宿主来来去去时,它们会照顾自己”.这个说法来自于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该书2017年被评为史上最具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