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

来源 :山西教育·招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庸》《孟子》《论语》并列为“四书”。
  A.《荀子》B.《诗经》
  C.《大学》D.《老子》
  2.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
  B.《郑伯克段于鄢》
  C.《季氏将伐颛臾》
  D.《秋水》
  3.《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属于作者重点记述的战役是
  A.上郡遭遇战
  B.雁门出击战
  C.萧关之战
  D.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
  4.《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是指
  A.汴州B.睢阳
  C.洛阳D.长安
  5.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陶渊明B.王维
  C.孟浩然D.谢灵运
  6.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B.王维
  C.杜甫D.陶渊明
  7.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的是
  A.李白B.白居易
  C.李商隐D.陈子昂
  8.下列哪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苏轼、弃疾同为
  A.婉约派词人
  B.豪放派词人
  C.风雅派词人
  D.北宋词人
  10.孔子认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是
  A.大同时代
  B.三代之英的时代
  C.小康时代
  D.礼崩乐坏的时代
  11.下列人物属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是
  A.冯谖B.孟子
  C.庄子D.孟尝君
  12.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
  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
  B.色彩美、意境美、绘画美
  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节奏美、音乐美、形式美
  13.“祸起萧墙”“望洋兴叹”“日薄西山”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A.《季氏將伐颛臾》《陈情表》《庄子·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
  C.《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D.《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14.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正确的是
  A.《论学问》———培根———英国
  B.《麦琪的礼物》———欧·享利———德国
  C.《米龙老爹》———屠格涅夫———俄国
  D.《门槛》———莫泊桑———法国
  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4)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A.比喻、夸张、排比、对偶B.排比、比拟、比喻、夸张C.对偶、比拟、比喻、夸张D.对偶、比喻、排比、夸张
  17.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18.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可以亡身:贪图安逸享乐只能使自身灭亡。
  B.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皆感激为云泣下:都感激南霁云而掉下眼泪。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千金,重币也:千金是很多钱。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无由会晤:没有理由见面。
  A.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B.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D.(马伶)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1.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2分)
  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4分)   23.本段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4分)
  (二)阅读《诗经·蒹葭》,然后回答24~26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晞:湄:
  跻:坻:
  25.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4分)
  26.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出。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洲,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27.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28.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3分)
  29.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这具体体現在哪几个地方?(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珅和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30.本片段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哪个层次是论点?论点的实质是什么?(3分)
  31.本片段中,作者在议论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32.本片段中,作者列举了两种人打发时间的方式,请说出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由此能看出作者的意图吗?(4分)
  (二)阅读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33.作者为何说“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4分)
  34.“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依据何在?(4分)
  35.引文最后画线部分,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三)阅读全诗,然后回答下列36~38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闯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6.这首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成几层?(4分)
  37.请找出本诗中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4分)
  3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当你在犹豫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大;当你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小。”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犹豫与尝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