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积累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fcz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中有“积累”的原始意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积累”,《现代汉语词典》释:(事物)逐渐聚集;《辞海》释:聚集增多,都取渐进“聚集”义。但就语文“积累”而言,就有什么是语文的“聚集”,语文“聚集”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语文“聚集”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强调语言积累、阅读积累(包括古诗文和浅易文言文的积累)、写作积累(包括创作素材的积累)、思维能力的积累等。也想尽各种方法,如让学生每天背一首诗、摘抄、做剪报……殊不知,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不能单单强调学生的积累,还要注重自身的积累。
  一、语言的不断丰富,促使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积累
  卢梭曾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语言即文章。”作文是学生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产物。生活的环境、状态都会在学生的作文中得到反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学生的作文里都会出现一些英文单词。比如有的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老师走了过来,微笑着问道:“跑完800米再跑接力赛,行吗?”我满不在乎地眨眨眼睛:“No Problem!” 这个英语单词不是常常挂在一些人的嘴边吗?而且,说起来时那种踌躇满志的神情不是很自然地在这个英文单词中得到体现了吗?加了这些词,文章读来很有一股生活气息,那种笑语嫣嫣或年少轻狂的样子呼之欲出。
  然而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作文的一忌,有故弄玄虚之嫌;有的甚至很反感,认为这样损害了汉语的纯洁性。其实,对于这样的顾虑,我认为大可不必,“文章合为时而作”,时代变了,生活中充满了这些词汇,当然就可以在文中表现。如果死抱着“纯洁”的观点不肯放,无异于不肯让语言得到发展,那上个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能发展起来吗?
  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新鲜的网络名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反映在学生的作文里,语文教师如果不熟悉这一些,不在日常的生活中多關注多积累此类新新语言,甚至对此抱有成见,那他的学生的作文只会离现实的生活越来越远,生活中的语言不能信手拈来,写作时便免不了苦思冥想,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是非常厌恶作文,就谈不上写作兴趣的激发了。
  二、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师必须注重思想的积累
  “文以载道”,好的文章必然能反映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反映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未必都是好文章。教师必然面临着评判学生作文中的思想内容的问题。而“思想内容”一定要在成为个人意识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思想内容,而且这个“化”必须是在不扭曲正常人性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不能是公共话语的个人表达。也许个人表达的是公共话语,但个人有无自觉,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一是被动的生命,二是主动的生命。
  这里有语文水平的问题:从学生积累的方面看,如果没有语言积累,表达自我意识的能力弱,会以别人的思考为思考,以公共的话语为话语。只有积累多了,语言水平高了,学生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自如表达。从教师方面看,语文教师的思想积累对于学生真实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许多思想观念也在急剧转变,学生的视野变得日益开阔。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浏览新的信息,去了解青春写手,去熟悉影视文学,去感受随着论坛和博客的兴起而日益高涨起来的民主热情,去积累新的思想观念,那么,他就无法正确评判学生作文中的一些思想观点。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中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早恋的文章,其中对于异性的思念写得非常细腻真实。看了此文的老师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写得真实感人,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另一种观点却是认为思想不健康,主旋律不够响亮。说句实话,这位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是一般,只是因为感情真挚,才写得这么感人。中学生早恋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这种青春期的萌动,反而有些不正常了。他敢大声说出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勇气可嘉,是一种对真与美的追求。教师应该先肯定他的感情,然后讲明早恋的危害,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写作的第一要素——披文入情。而有的教师平时不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与积累,反过来指责这类贴近学生实际、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他们固执地认为,写给自己的文字,写给他人的信件,即使激情洋溢,文采飞扬,也仅仅属于私情私语。作文与报刊发表的文章一样,是拿出来给人看、给人念的,不能不把关,不能不讲思想影响。不写群众的道理,缺乏有益的教义,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时代在变,新的事物不断涌现,任何人都有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古董的可能。更何况我们要培育的是新人。对于新出现的事物,不管我们持什么态度,都要去关注它,因为我们的学生关注;对新事物相当熟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有可能对学生的相关运用和描述做出自己的评判,或指偏或纠正,才能让这些成为教学的资源。相反,如果一窍不通,却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指手画脚,只会让学生更加惧怕作文、讨厌作文,最后远离作文。总之,有了了解和积累才能有评判,有了评判才会有对学生作文的正确指导,有了正确的指导才谈得上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
其他文献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进行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
螺旋溜槽近年来在贫赤铁矿分选中得到较多地使用。本文对国外七种型式螺旋溜槽作了简介,以供借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又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文章,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立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产生相互影响的复杂的互动过程。于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深入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且使其得以延伸,并结合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渗透和培养?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学应具有真实性  语文教学力求真实,只有还语文本来的面目,使语文像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古代,一个人的水平往往从他的一笔字、一篇文章和口才来评判。其实,“工工整整地写,朗朗上口地读,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因此,教师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问题。  1.创新导入  指教师设计出具有创新思维价值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