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7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蓄,集中体现了诗词的审美特征。在审美欣赏活动中,审美主体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蕴籍含蓄的诗句,能激发欣赏者的审美参与意识,唤起和调动其丰富的审美想象。《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做的规定中,在“鉴赏评价”能力层级有两个考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由于诗歌的含蓄美,给学生解读诗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和高考的衔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诗歌含蓄所产生的艺术魅力不断总结,慢慢渗透,现将教学中的探索做一总结。
  一、点到为止,不去说破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满斋语录》说:“诗文要蕴含不露,便是好处。古人说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三分,不说到尽,留有“空白”,自然会引发读者的思索和想象,诗就耐人寻味了。试看教材中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诗歌起笔运用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的失衡。诗的结尾,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应当说,此刻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程度。然而,出人意料,下面出现的竟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不难想见,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敢怒而不敢言,令人道路以目的地步!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前人王夫之曾评论此诗:“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沈德潜曾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都准确地指明了本诗的艺术特点。
  二、巧撰结句,宕开远神
  结句,是一首诗的终点,但同时又是审美欣赏的新的起点。结句的这一特殊地位,使它在诗的蕴含美的创造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诗的含蓄的艺术境界,诗人在创作中,都注意在结句的含蓄上下功夫。
  主要手法有:
  1.以问句作结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可是到底还有谁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呢?词人用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2.以声音作结
  在诗的结尾处,通过声响去创造一种含蓄的境界。
  试看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3.以物象作结
  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情意,是创造含蓄之美的重要方法。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三、落笔侧面,宛曲达意
  “含蓄者,意不浅陋,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这里所谓的“寄言”,就是“言见于此而起意在彼”。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用。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
  四、层层布景,情在景中
  “深于情者,正在善于写景。”“若舍景言情,正恐粗浅直白,了无蕴藉,索然意尽耳。”唐人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唐人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有些绝句句句写景,而情寓景中,故极具含蓄之美。
  诗词最富于含蓄美,诗人们也最善于酿造词句的含蓄美。他们往往不从正面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其他方法来充分表现人或事物的精神韵味,从而取得了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据美国白宫官网2016年3月9日报道,在科技人才招聘(TechHire)计划宣布一周年之际,美国政府又宣布了几项新的举措,进一步发展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和创造力,以推动美国的创新和经济进步。  第一,增加TechHire计划的合作社区。TechHire计划旨在与社区合作,让更多美国人通过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网络管理等传统培训,以及“编码训练营”、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等非传统的创新培训方式,在几个月内快速掌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0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化学教学》是迎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成长壮大的。作为一位老读者和撰稿人,我同《化学教学》共同走过了这一段漫长的路。见证着它的过去,成绩卓尔不群,可庆可贺,展望它的未来,风云际遇,前程似锦。  我至今珍藏着自《化学教学》创刊以来至今的每一本期刊,当我再次浏览这尘封多年的一本本陈旧期刊的时候,诸多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中心网站2016年4月7日报道,从2012年起,亚太地区教师交流计划已在韩国和其他亚太国家之间发展成公认的双边教师交流项目。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中心和韩国教育部继续合作,制定了2016年亚太地区教师交流计划。该计划主要与印度尼西亚教育与文化部、马来西亚教育部、蒙古教育科学部、菲律宾教育部、泰国教育部及越南教育和培训部合作。  201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利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努力地实现这一理念。本文结合典型例题对此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
为了避免丢失文凭及简化程序,法国国家教育与青年部,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推出了一种新的在线文凭证明服务。人们可以通过访问网站Diplome.gouv.fr,找到所需要的经过认证的电子版文凭证明,并且允许第三方检验文凭的真实性。  2019年获得高中文凭的毕业生已经可以在该网站上找到数字化的文凭证书。平台上出具的多种文凭证明,主要依据获取证书的年份和颁发证书的机构进行划分。2019年11月,人们可以
名著是人类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反复洗涤,最终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美国永恒主义教育流派把“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推崇为“普通教育的核心”,由此可见名著的重要性。然而,即便人们已有这样的普遍共识,但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对于高中名著阅读的深远意义还停留在模糊泛化的层面。思想意识决定行为动作,只有深入认识名著阅读的意义,名著阅读才能在学生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乃至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一、阅
摘要:对于薄弱校的学生,运用传统的复习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复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显示运用微专题复习模式,可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微专题复习模式的设计、组织要针对学习基础薄弱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和组织专题复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周全考虑实施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薄弱学校;高考复习;微专题;复习模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7–002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据爱尔兰教育部官网2018年2月7日报道,爱尔兰发布了《2018年教育行动规划》(Action Plan for Education 2018),提出到2026年将爱尔兰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打造成为欧洲最佳教育体系的目标。  规划重申了爱尔兰教育的主要目标、宗旨以及在2018年年底要实现的370多项教育行动。主要战略目标有: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消除教育劣势,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习者提供帮助;促进教育工作
【摘 要】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揭露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本文以“扰”字为切入点,对文本的主旨及深层意蕴作了深入的分析挖掘。  【关键词】繁政扰民 利之所驱 动其根本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作品名为“传”,实则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揭露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接受这一主题(或者说寓意)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
摘要:语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加强合作精神,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活动也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其可以使语文教学的形式变得活泼多样。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活动;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52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