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王蒙说王朔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性不愿趋温附热。当王朔以《顽主》之类的“痞子文学”招致如潮骂声之时,内心叹服王朔的我不曾象王蒙那样仗义执言,将对王朔的欣赏化作文字的盾牌。如今,似乎一切都已杳然。我反要说几句王朔、王蒙,就教于《读书》的编辑读者。
  王蒙几次为文,孤独而近乎固执地表示对王朔的认同,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从王蒙到王朔,中间似乎隔着十万八千里。着眼王蒙说王朔,不妨断言:王朔是王蒙的终极;王朔是王蒙的开始。只要把王蒙、王朔定格在中国当代文坛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考察,就不难发现,从《青春万岁》到《顽主》,形成对应于计划经济的一整套文学主流价值观念的兴衰轨迹。王蒙将理想、崇高、神圣的一切,塑造成令国人趋之鹜之的精神伊甸园;王朔则毫不怜惜地顽神圣于鼓掌之上,置崇高于唇舌之间,恣意挞伐戏弄,一意孤行地将国人的精神家园打烂。一个是立,一个是破;一个是构建,一个是毁灭。两人象征性地勾画出一段完整的精神轨迹。留恋传统精神家园的同胞视王朔为大逆不道,实在情理之中。因为破坏和毁灭毕竟是残酷的。然而,历史的发展、价值的变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已成为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客观存在,那么,与之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的变革大潮已经到来。固然,精神的嬗变有其澎湃常流的血脉,然而,就本质而言,市场经济的精神家园与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可能同质的。王朔对传统鲜血淋漓的捣毁,同时也是在为一种符合历史必然的崭新的精神构建奠基。只有破得彻底,才能建得辉煌。王蒙对王朔的肯定,说明王蒙的敏感和自觉。也许,王蒙已经意识到了进行市场经济客观条件下全新构建的时代使命。
  依我看,出现崭新的王蒙虽尚待时日,但终究势在必然,当务之急似乎倒是破的工作不能搁浅。君不见,一队队武装严整的卫道士正坚守在已经失去历史必然性的一些传统精神家园的大门口。相对于他们,王朔显得过于孤单。王朔近两三年放弃“顽主”风格,一个劲儿顽起纯粹媚俗的影视片,是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
其他文献
一、规划背景烟台,古称芝罘,是胶东半岛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背山面海、城岛相映的地理位置使烟台自古便成为神话故事中的仙境,明代设军事卫所,清末开埠通商,形成了极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