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上东升路市场的四楼,各式各样的花样面料琳琅满目,这里刚刚被评为中国轻纺城“花样版权保护示范街”建设示范点。
中国轻纺城拥有着数以万计的面料贸易企业,对于他们来说,面料花型的好卖与否,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兴衰成败,但在2008年以前,中国轻纺城里纺织产品的花样盗仿现象十分猖獗,甚至有人戏称纺城为“仿城”。
“五年的治理,盗版侵权的事件并没有完全杜绝,但积极保护自我权益,坚决打击花样侵权的意识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纺城商家的心中。”一位中国轻纺城经营户告诉记者,如今,以盗版侵权牟利为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企业开发出的新面料,都会第一时间到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公室登记在册,一旦遇到侵权坚决维权。
记者了解到,根据今年上半年绍兴县人民法院公布的信息,过去5年,在绍兴县800多起知识产权案件受理中,花样版权纠纷占80%。
“花样办”为版权保护奠基
“我一个花型版权卖给客户是七百到八百元,如果卖的好,对于企业来说能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利润,同样的道理,遇到仿冒,企业的损失也就是这个数。”周李钧在中国轻纺城从事花型设计的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在她眼中看到的是,纺城的企业和管理部门对花型版权保护的观念从无到有,从“被动防御”到积极登记保护维护自身权益的全过程。
2008年下半年,中国轻纺城的诸多纺织面料企业饱受着贸易“寒冬”的煎熬,许多面料企业开始着眼转型,大力开发新型面料,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但仍然猖獗的仿冒现象深深的影响了努力的成果,也影响了企业设计新花样的积极性。
针对如何有效保护企业权益,助推外贸企业升级转型,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期,经过浙江省版权局授权,以花样版权的行政保护为宗旨的,中国轻纺城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公室正式在中国轻纺城工商分局挂牌成立。
2009年年初,“花样办”获浙江省版权局授权,拥有受理市场内纺织品经营者花样(美术作品)版权登记申请、对花样版权登记进行初审、代省版权局颁发版权登记证书三项重要权力。
每年,绍兴县政府划拨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开展花样版权登记管理等相关工作。同时,全国专业市场首个系统性知识产权保护文件——《关于加强中国轻纺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首个纺织品花样版权登记保护规范性文件——《中国轻纺城纺织品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法》出台。
重保护企业积极参与
为有效保护的花样版权的保护以及纠纷的调解,绍兴县可谓“花样百出”,2009年2月,绍兴仲裁委员会绍兴县中国轻纺城纺织品仲裁调解中心成立,通过仲裁程序解决花样版权纠纷。
花样版权的保护,一靠政府制定规则,二靠企业的积极参与。周李钧告诉记者,如今的轻纺城市场,“仿冒”可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商家的仿冒产品早已不敢明目张胆的挂出门户,但偷偷摸摸的暗地操作现象仍然存在,除了工商部门的严厉检查外,许多自主开发的企业也会自己组织力量加入打击盗版的行列,让员工假装客户在各个市场“检查”。
傅国庆是在纺城经营了20多年的老布商,他旗下的永盛工贸在面料开发上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的资金,而对于自家的版权保护他也是“锱铢必较”。每年新品开发出来,他都第一时间登记保护,2010年,永盛工贸花数千万元开发了一款“冰雪丝”针织面料遭遇仿冒,他立刻举报侵权,维护自己的权益。“对花样版权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我自己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客户负责,这是诚信形象的建设,也是对中国轻纺城品牌形象的维护。”傅国庆如是说。
版权保护新举措迈向新台阶
版权登记工作实施多年,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时间一长,企业设计的花样款式也越来越多。仅靠人工查阅比对,严重制约了登记工作的开展,相似花型重复登记的情况屡有发生,产生的纠纷与仲裁也困难重重。周李钧告诉记者,鉴于目前花样相似度缺少认定标准,难以认定是原创还是仿冒的状况。在2012年绍兴县的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她曾将应用电脑技术,识别重复登记版权的建议作为提案提出。
记者了解到,2012年底,绍兴县工商部门投入了30多万元,联手省内高校和纺织行业、法律界、版权界、美术界等相关专家及相关软件设计师,成功开发出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首个“花样初审登记甄别系统”。该系统将花样分为窗帘窗纱、桌布台布、床上用品、家居用品、面料五大种类和动物、几何、植物等六个花型图案类别。工作人员只要将初审花样进行相应归类查询,就可以比对所有已登记的相应花型,有效防止恶意登记花样版权事件的发生。
最近,绍兴县在中国轻纺城老市场区域,创建花样版权保护示范街(区),让广大经营户可看可学;并首次引入“商业文明指数”,创建中国轻纺城首批商业文明示范街,将诚信经营、不侵版权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轻纺城拥有着数以万计的面料贸易企业,对于他们来说,面料花型的好卖与否,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兴衰成败,但在2008年以前,中国轻纺城里纺织产品的花样盗仿现象十分猖獗,甚至有人戏称纺城为“仿城”。
“五年的治理,盗版侵权的事件并没有完全杜绝,但积极保护自我权益,坚决打击花样侵权的意识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纺城商家的心中。”一位中国轻纺城经营户告诉记者,如今,以盗版侵权牟利为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企业开发出的新面料,都会第一时间到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公室登记在册,一旦遇到侵权坚决维权。
记者了解到,根据今年上半年绍兴县人民法院公布的信息,过去5年,在绍兴县800多起知识产权案件受理中,花样版权纠纷占80%。
“花样办”为版权保护奠基
“我一个花型版权卖给客户是七百到八百元,如果卖的好,对于企业来说能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利润,同样的道理,遇到仿冒,企业的损失也就是这个数。”周李钧在中国轻纺城从事花型设计的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在她眼中看到的是,纺城的企业和管理部门对花型版权保护的观念从无到有,从“被动防御”到积极登记保护维护自身权益的全过程。
2008年下半年,中国轻纺城的诸多纺织面料企业饱受着贸易“寒冬”的煎熬,许多面料企业开始着眼转型,大力开发新型面料,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但仍然猖獗的仿冒现象深深的影响了努力的成果,也影响了企业设计新花样的积极性。
针对如何有效保护企业权益,助推外贸企业升级转型,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期,经过浙江省版权局授权,以花样版权的行政保护为宗旨的,中国轻纺城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公室正式在中国轻纺城工商分局挂牌成立。
2009年年初,“花样办”获浙江省版权局授权,拥有受理市场内纺织品经营者花样(美术作品)版权登记申请、对花样版权登记进行初审、代省版权局颁发版权登记证书三项重要权力。
每年,绍兴县政府划拨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开展花样版权登记管理等相关工作。同时,全国专业市场首个系统性知识产权保护文件——《关于加强中国轻纺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首个纺织品花样版权登记保护规范性文件——《中国轻纺城纺织品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法》出台。
重保护企业积极参与
为有效保护的花样版权的保护以及纠纷的调解,绍兴县可谓“花样百出”,2009年2月,绍兴仲裁委员会绍兴县中国轻纺城纺织品仲裁调解中心成立,通过仲裁程序解决花样版权纠纷。
花样版权的保护,一靠政府制定规则,二靠企业的积极参与。周李钧告诉记者,如今的轻纺城市场,“仿冒”可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商家的仿冒产品早已不敢明目张胆的挂出门户,但偷偷摸摸的暗地操作现象仍然存在,除了工商部门的严厉检查外,许多自主开发的企业也会自己组织力量加入打击盗版的行列,让员工假装客户在各个市场“检查”。
傅国庆是在纺城经营了20多年的老布商,他旗下的永盛工贸在面料开发上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的资金,而对于自家的版权保护他也是“锱铢必较”。每年新品开发出来,他都第一时间登记保护,2010年,永盛工贸花数千万元开发了一款“冰雪丝”针织面料遭遇仿冒,他立刻举报侵权,维护自己的权益。“对花样版权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我自己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客户负责,这是诚信形象的建设,也是对中国轻纺城品牌形象的维护。”傅国庆如是说。
版权保护新举措迈向新台阶
版权登记工作实施多年,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时间一长,企业设计的花样款式也越来越多。仅靠人工查阅比对,严重制约了登记工作的开展,相似花型重复登记的情况屡有发生,产生的纠纷与仲裁也困难重重。周李钧告诉记者,鉴于目前花样相似度缺少认定标准,难以认定是原创还是仿冒的状况。在2012年绍兴县的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她曾将应用电脑技术,识别重复登记版权的建议作为提案提出。
记者了解到,2012年底,绍兴县工商部门投入了30多万元,联手省内高校和纺织行业、法律界、版权界、美术界等相关专家及相关软件设计师,成功开发出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首个“花样初审登记甄别系统”。该系统将花样分为窗帘窗纱、桌布台布、床上用品、家居用品、面料五大种类和动物、几何、植物等六个花型图案类别。工作人员只要将初审花样进行相应归类查询,就可以比对所有已登记的相应花型,有效防止恶意登记花样版权事件的发生。
最近,绍兴县在中国轻纺城老市场区域,创建花样版权保护示范街(区),让广大经营户可看可学;并首次引入“商业文明指数”,创建中国轻纺城首批商业文明示范街,将诚信经营、不侵版权作为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