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译林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将英语童话作品“Down the rabbit hole”和“Gulliver in Lilliput”的部分故事情节作为阅读材料编入了教材中。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化,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所以在英语童话教学中,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体验英语童话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预测;想象;欣赏;续写
英语童话阅读不同于平时的阅读文本材料,英语童话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童话的美好和乐趣,欣赏童话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而且更能让学生在预测故事情节的活动中,预测故事情节、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一、Prediction(预测)
预测是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图片等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预测,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进入阅读前的积极状态。所以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是带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的第一步。
1.根据标题预测。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根据标题预测故事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快速融入文本,进入阅读意境。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7的一篇童话阅读“Down the rabbit hole”的第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故事内容:1. Who jumped down the hole? 2. When did they jump down the hole? 3.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4. What happened to Alice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非常活跃,不知不觉已进入童话情景。虽然有部分学生的预测并不正确或标准,但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经验的体会式阅读,能够获得阅读的快乐,成为快乐阅读的参与者、体验者、交流者和受益者。
2.根据插图预测。预测是一项认知技能,如果我们能适时利用插图资源,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测和预测将有助于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而童话中的插图往往展示故事最精彩的情节,能一下吸引读者的注意。在教授“Gulliver in Lilliput”这篇童话时,我就先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预测,并设置了一些问题。如:图中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在海边呢?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这个巨人发生什么了?身边的小人们在干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配合色彩鲜艳而有趣的插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探究童话故事的兴趣。
二、Imagination(想象)
想象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的灵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设计开放性的、能激活学生想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创新思维。在“Gulliver in Lilliput”这一课中,我也收集到我们身边的一些教师的精彩设计,如某校的李老师更是把想象发挥的淋漓尽致。李老师一连设计了7个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飞翔中追逐童话,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創新性的思维能力,也满足了学生对幻想、趣味的需求。当然,虽然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合逻辑或者超出老师的预设,但我们还是要注意保护学生宝贵的好奇心,积极性和自尊心,不能简单地进行批评或者否定。教师如果用自己的思维去框定学生的思维,只能窄化学生的想象,磨灭学生的智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僵化、简单,缺乏创新灵气。
三、Appreciation(欣赏)
一篇童话作品真正的美应源于何处?在英语童话阅读的课堂上师生应探寻怎样的美?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品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童话。童话的语言简洁、生动,常用拟人、对比、反复等表现手法,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突出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赏读佳句,欣赏童话的语言美,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言、品读语言的快乐。比如在“Down the rabbit hole”的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反复朗读“Down, down, down. Alice fell for a long time……”因为从down的三次重复可以推测Alice摔了很长时间,可见洞很深,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Alice摔下去时复杂不安的心情。最后段尾两个含有but的句子也有微妙的情绪变化;but前的句子要读出看到希望的激动,but后的句子则要读出希望破灭后的瞬间失落感,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
四、Extended writing(续写)
我们在阅读课的第二课时适时地安排续写练习,它不仅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还能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Gulliver in Lilliput”的教学中,前面提到的李老师的设计相当惊艳,她在Post reading环节以这7个问题为主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文中重点内容,通过大量的小组合作讨论和老师的不断启发和点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李老师用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续写前的“口头写作”训练,既有思想又有内涵,初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将两者自然融于一体。最后的环节Extended writing是整节课的升华,练习设计由半开放性上升为开放性读后续写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续写故事结局,同学们创造性地编出了各种精彩结局。
总之,童话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有效的英语童话阅读教学一定要从思维品质考虑,创设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预测;想象;欣赏;续写
英语童话阅读不同于平时的阅读文本材料,英语童话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童话的美好和乐趣,欣赏童话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而且更能让学生在预测故事情节的活动中,预测故事情节、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一、Prediction(预测)
预测是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图片等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预测,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进入阅读前的积极状态。所以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是带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的第一步。
1.根据标题预测。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根据标题预测故事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快速融入文本,进入阅读意境。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7的一篇童话阅读“Down the rabbit hole”的第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故事内容:1. Who jumped down the hole? 2. When did they jump down the hole? 3.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4. What happened to Alice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非常活跃,不知不觉已进入童话情景。虽然有部分学生的预测并不正确或标准,但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经验的体会式阅读,能够获得阅读的快乐,成为快乐阅读的参与者、体验者、交流者和受益者。
2.根据插图预测。预测是一项认知技能,如果我们能适时利用插图资源,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测和预测将有助于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而童话中的插图往往展示故事最精彩的情节,能一下吸引读者的注意。在教授“Gulliver in Lilliput”这篇童话时,我就先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预测,并设置了一些问题。如:图中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在海边呢?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这个巨人发生什么了?身边的小人们在干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配合色彩鲜艳而有趣的插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探究童话故事的兴趣。
二、Imagination(想象)
想象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的灵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设计开放性的、能激活学生想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创新思维。在“Gulliver in Lilliput”这一课中,我也收集到我们身边的一些教师的精彩设计,如某校的李老师更是把想象发挥的淋漓尽致。李老师一连设计了7个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飞翔中追逐童话,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創新性的思维能力,也满足了学生对幻想、趣味的需求。当然,虽然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合逻辑或者超出老师的预设,但我们还是要注意保护学生宝贵的好奇心,积极性和自尊心,不能简单地进行批评或者否定。教师如果用自己的思维去框定学生的思维,只能窄化学生的想象,磨灭学生的智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僵化、简单,缺乏创新灵气。
三、Appreciation(欣赏)
一篇童话作品真正的美应源于何处?在英语童话阅读的课堂上师生应探寻怎样的美?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品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童话。童话的语言简洁、生动,常用拟人、对比、反复等表现手法,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突出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赏读佳句,欣赏童话的语言美,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言、品读语言的快乐。比如在“Down the rabbit hole”的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反复朗读“Down, down, down. Alice fell for a long time……”因为从down的三次重复可以推测Alice摔了很长时间,可见洞很深,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Alice摔下去时复杂不安的心情。最后段尾两个含有but的句子也有微妙的情绪变化;but前的句子要读出看到希望的激动,but后的句子则要读出希望破灭后的瞬间失落感,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
四、Extended writing(续写)
我们在阅读课的第二课时适时地安排续写练习,它不仅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还能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Gulliver in Lilliput”的教学中,前面提到的李老师的设计相当惊艳,她在Post reading环节以这7个问题为主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文中重点内容,通过大量的小组合作讨论和老师的不断启发和点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李老师用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续写前的“口头写作”训练,既有思想又有内涵,初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将两者自然融于一体。最后的环节Extended writing是整节课的升华,练习设计由半开放性上升为开放性读后续写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续写故事结局,同学们创造性地编出了各种精彩结局。
总之,童话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有效的英语童话阅读教学一定要从思维品质考虑,创设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