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界,关于师生孰轻孰重问题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典型的说法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另一种说法是:“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笔者的观点是教师第一。在一所学校中,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做校长,不是要“管”教师,而是要为教师成长服务,要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让老师们明白教师这个岗位不仅是职业,也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
为此,我自从担任东湖小学校长后,一直努力在探寻和追求的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工作中我以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为根本,重视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发挥,让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让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从而精心打造“道德自律、工作自励”的东湖小学教师品牌。
所谓“道德自律、工作自励”就是在工作中体现“让每个教师感到自己很重要”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奋斗的自治思想。强调教师在工作中的勤奋和自勉,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人际交往中坦诚与合作。强调教师在工作中的量化到位,注重团队合作,重视个体效率,从而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职业的幸福,最终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真诚打造教师成长的好氛围
环境改造人,环境影响人,一所学校中教师是否热爱教学,是否用心投入,是否能迅速地成长,关键要看学校是否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而营造这个氛围的关键人物就是校长。因此,我们在学校中一直努力打造能让教师舒心、开心、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的好氛围,主要是从真心相待、工作第一和换位思考等三个层面去落实。
1 真心相待
一个校长想要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开展起来,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与老师们的交流,都是抱着真诚的一颗心,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让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于你的真情。同时,在工作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教师有困难全力帮助,教师为学校做的工作、奉献的工作都记在心上、电脑上,在合适的场合通过合适的方式真情表达,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来自于校长的真情。
2 工作第一
在真诚和透明的基础上,打造好的工作氛围的另一个基点就是要让教师树立工作第一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工作为重。在工作与其他事情发生矛盾时,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更不允许有任何借口。集体讨论通过的工作思路就是学校中的法律法规,人人都应该遵守。
如,东湖小学开办第一学期时,我们每周五一次教师会,风雨无阻,每次一个半小时,不管明天是否是大假。当时很多人提过这个问题,认为太残酷,没有一点换位思考意识,没有为教师着想。我们的理解是像东湖小学这样一个新办学校,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显露,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纠正,任意让其堆积,那怎么可能使它迅速度过磨合期,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从而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呢。
3 换位思考
作为校长,笔者认为要形成好的氛围还有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换位思考,为教师设身处地考虑。同时,这种换位思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校长和老师们能互相换位思考。
作为从最底层的教师开始做起来的校长,24年的工作经历使笔者很清楚一线的教师所有的工作状态。因此,每次布置工作时,首先会想到的是这项工作做的老师们是否能吃得消,如果这项工作是我自己去做,我能做好吗?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开展时,教师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意见或怨言。大家就会在一种很开心的状态下投入到工作中,就会有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感觉。
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举措
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举措,这些举措在使用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培养工程
这是一般学校都在采用的师资培训方法,也是学校教师培养体系的龙头工程。各种各样的名称是很多的,如,“青蓝工程”“希望工程”等。东湖小学校现在的名称是“成长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案:一是师徒结对培训方案,面向教龄3年内的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熟悉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情况;二是新秀培训方案,面向教龄3~8年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目的是涌现一批教坛新秀,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力量;三是骨干教师培训,面向教坛新秀和高级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这批已经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师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或者是成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2 课堂助教
这是一个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培训产物,2007年9月学校开办时只有一年级3个班级,12名教师,每名教师平均课时量是6.5节,如果按正常的学校那样开展教研活动、培训教师的话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因为学校的教研组最多就3名教师(语文学科),基本上都是1名教师。这样的工作环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尤其不利,为此,学校推出了课堂助教培训模式。
所谓课堂助教,就是让新教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班级中蹲点,担任该班各科任课教师的助教,目的是让他们既对各科教学有一个初步认识,又能使他们学到其他教师的教学长处,为己所用。
3 教师讲坛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教师的口才和文笔是有所欠缺的,为此,我们推出了“教师讲坛”活动,这个活动分成两块,一块是每月底的教师会议,由一名青年教师为全体教师演讲,时间为3—5分钟,要求脱稿,内容必须自己亲自撰写,不得从网上抄袭。演讲的主题每学年确定一次,演讲顺序抽签决定。
另一块是已评上高级教师的那一部分教师,要给全体教师开一个讲座。我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主题,可以是本学科的,可以是班主任工作,也可以是其他方面,但材料必须是自己撰写的,而且尽量讲自己亲身感受的,要偏重于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绝对不能网上摘抄、无病呻吟。
4 与名家教学面对面
这是一个经实践检验后效果很好的“请进来”培训方式,主要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预约好特级教师、名教师或市学科骨干教师来校上课,并约请另一位特级教师或名教师届时来校听课、点评。
第二步:要求前来送教的特级教师或名教师先告诉我们上课的教材内容。
第三步:请校内的一名青年教师(一般是自愿报名产生)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自己单独备课,必须强调独自备课、独立思考、独自消化。
笔者的观点是教师第一。在一所学校中,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做校长,不是要“管”教师,而是要为教师成长服务,要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让老师们明白教师这个岗位不仅是职业,也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
为此,我自从担任东湖小学校长后,一直努力在探寻和追求的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工作中我以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为根本,重视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发挥,让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让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从而精心打造“道德自律、工作自励”的东湖小学教师品牌。
所谓“道德自律、工作自励”就是在工作中体现“让每个教师感到自己很重要”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奋斗的自治思想。强调教师在工作中的勤奋和自勉,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人际交往中坦诚与合作。强调教师在工作中的量化到位,注重团队合作,重视个体效率,从而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职业的幸福,最终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真诚打造教师成长的好氛围
环境改造人,环境影响人,一所学校中教师是否热爱教学,是否用心投入,是否能迅速地成长,关键要看学校是否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而营造这个氛围的关键人物就是校长。因此,我们在学校中一直努力打造能让教师舒心、开心、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的好氛围,主要是从真心相待、工作第一和换位思考等三个层面去落实。
1 真心相待
一个校长想要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开展起来,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与老师们的交流,都是抱着真诚的一颗心,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让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于你的真情。同时,在工作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教师有困难全力帮助,教师为学校做的工作、奉献的工作都记在心上、电脑上,在合适的场合通过合适的方式真情表达,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来自于校长的真情。
2 工作第一
在真诚和透明的基础上,打造好的工作氛围的另一个基点就是要让教师树立工作第一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工作为重。在工作与其他事情发生矛盾时,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更不允许有任何借口。集体讨论通过的工作思路就是学校中的法律法规,人人都应该遵守。
如,东湖小学开办第一学期时,我们每周五一次教师会,风雨无阻,每次一个半小时,不管明天是否是大假。当时很多人提过这个问题,认为太残酷,没有一点换位思考意识,没有为教师着想。我们的理解是像东湖小学这样一个新办学校,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显露,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纠正,任意让其堆积,那怎么可能使它迅速度过磨合期,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从而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呢。
3 换位思考
作为校长,笔者认为要形成好的氛围还有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换位思考,为教师设身处地考虑。同时,这种换位思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校长和老师们能互相换位思考。
作为从最底层的教师开始做起来的校长,24年的工作经历使笔者很清楚一线的教师所有的工作状态。因此,每次布置工作时,首先会想到的是这项工作做的老师们是否能吃得消,如果这项工作是我自己去做,我能做好吗?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开展时,教师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意见或怨言。大家就会在一种很开心的状态下投入到工作中,就会有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感觉。
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举措
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举措,这些举措在使用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培养工程
这是一般学校都在采用的师资培训方法,也是学校教师培养体系的龙头工程。各种各样的名称是很多的,如,“青蓝工程”“希望工程”等。东湖小学校现在的名称是“成长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案:一是师徒结对培训方案,面向教龄3年内的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熟悉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情况;二是新秀培训方案,面向教龄3~8年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目的是涌现一批教坛新秀,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力量;三是骨干教师培训,面向教坛新秀和高级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这批已经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师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或者是成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2 课堂助教
这是一个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培训产物,2007年9月学校开办时只有一年级3个班级,12名教师,每名教师平均课时量是6.5节,如果按正常的学校那样开展教研活动、培训教师的话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因为学校的教研组最多就3名教师(语文学科),基本上都是1名教师。这样的工作环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尤其不利,为此,学校推出了课堂助教培训模式。
所谓课堂助教,就是让新教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班级中蹲点,担任该班各科任课教师的助教,目的是让他们既对各科教学有一个初步认识,又能使他们学到其他教师的教学长处,为己所用。
3 教师讲坛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教师的口才和文笔是有所欠缺的,为此,我们推出了“教师讲坛”活动,这个活动分成两块,一块是每月底的教师会议,由一名青年教师为全体教师演讲,时间为3—5分钟,要求脱稿,内容必须自己亲自撰写,不得从网上抄袭。演讲的主题每学年确定一次,演讲顺序抽签决定。
另一块是已评上高级教师的那一部分教师,要给全体教师开一个讲座。我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主题,可以是本学科的,可以是班主任工作,也可以是其他方面,但材料必须是自己撰写的,而且尽量讲自己亲身感受的,要偏重于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绝对不能网上摘抄、无病呻吟。
4 与名家教学面对面
这是一个经实践检验后效果很好的“请进来”培训方式,主要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预约好特级教师、名教师或市学科骨干教师来校上课,并约请另一位特级教师或名教师届时来校听课、点评。
第二步:要求前来送教的特级教师或名教师先告诉我们上课的教材内容。
第三步:请校内的一名青年教师(一般是自愿报名产生)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自己单独备课,必须强调独自备课、独立思考、独自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