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7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信息库
   亲爱的小伙伴们,初初听说你们当中有人已经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真的吗?厚厚的三大本啊!初初真替你们高兴!但是,你们知道小说为什么从1975年写起吗?为什么以县立高中的一次午饭开篇呢?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又有何深意呢?
   书中最令人叹服的,无疑是作者对1975—1985年间西北农村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叙写,反映了中国10年间城乡生活的巨大变迁。因此,很多人评价《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具有史诗般的价值。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物的平凡事件,直接或者间接地展现了中国的重大变革,以及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人生。阅读这样的大部头著作,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梳理或思考,才会明晰小说的思维脉络,产生新的发现。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平开头,又以孙少平结尾。他贯穿了整个作品,是这部作品的主角。小说的最后,孙少平离开省城,毅然决然地回到大牙湾煤矿,继续做一个又苦又累的煤矿工人。书中的孙少平“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路遥的眼里也涌满了泪水。小伙伴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如此激动吗?为了写好这本书,路遥所做的努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所受的苦,也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他整整准备了三年,在1987年秋天到冬天写作了第一稿,1988年春天到夏天写作了第二稿。写作期间,他在图书馆将相关时代的报纸一张张翻过,还亲自到铜川煤矿与工人同吃同住。成年累月的疲惫和压力使路遥的烟瘾与日俱增,也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92年,路遥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可以说,《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遥的生命与心血的结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这本书,初初梳理了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绘制了人物关系图和情节结构图。
  阅读指南针
   初初觉得,阅读《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鸿篇巨制”,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初初决定支上几招,为大家的阅读助力加油!
   第一招:制订计划,每天打卡
   《平凡的世界》共110万字。按照平时的阅读速度,大家每天拿出半小时,75天左右可以读完。如果在暑假期间,大家可以每天阅读1小时,一个多月就能读完。下面就是初初为大家设计的阅读计划:
   第二招:画情节链,梳理内容
   《平凡的世界》人物众多,但主要是围绕孙家、金家和田家三家人来写的。作者突破了单线叙述模式,采用多线结构,将双水村与县城两个平行的故事空间通过孙少平、田润叶等在城乡之间的位置变换有机结合起来。大家可以通过画出主要人物的情节链,来梳理清楚小说的内容。例如:
   孙少平:艰难上学→初恋失败→毕业回乡→外出闯荡→揽工干活→成为工人→恋人牺牲→重伤毁容→重回煤矿
   通过这个情节链,我们就可以看出孙少平是如何完成从平凡到伟大的蜕变的。是不是也有点孙悟空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修成正果的味道?
   第三招:选取角度,主题探究
   小伙伴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像《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我们如何才能读到其文字背后的内容呢?初初告诉大家,那就是选取某个角度,进行主题探究式阅读。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婚恋观”这个主题来进行探究阅读。婚恋观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折射人们思维的时代特征。孙兰花与孙兰香姐妹俩,一个找了个不顾家的“逛鬼”,一辈子吃苦受罪也无怨无悔;一个找了个高干子弟,志同道合,相亲相依,靠实力赢得尊重。孙少安与田润叶爱得深切,却难成眷属;孙少平与田晓霞心心相印,精神相依,却阴阳相隔。金成与孙卫红冲破家庭阻礙,终成眷属;田润生与郝红梅苦苦相恋,好事多磨......这些人由于经历不同,婚恋观也截然不同。所有这些,都在喜怒哀乐间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受到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性格。
   小伙伴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如果选择一定的角度进行主题探究式阅读,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经典赏析苑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帮助大家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阅读品质。下面,初初就以小说中的经典段落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个批注的参考。
   1不知是哪一天,他睡在自己冰凉的光土炕上,突然想到他要娶个老婆。脑子里把前后村庄未嫁的女子一个个想过去(旁批:为寻老婆,王满银盘算了很久),最后选定了双水村孙玉厚的大女子兰花(旁批:长女一般比较懂事,吃苦耐劳,王满银在这方面很精明)。那女子长得还俊样!再说,身体又壮实,将来砍柴、担水、种自留地都行——这些下苦活他不愿干,也干不了。(旁批:王满银的择偶标准很理性。)
   2他在外面逛胆大了,也不要媒人,就闹腾着自个儿给自个儿找媳妇了。(旁批:一个“逛”字,突出了王满银不务正业的特点,也为后面的情节奠定了基础。)
   3罐子村离双水村才几里路,他也没什么事,于是就三一回五一回跑个不停。(旁批:了解兰花的情况,摸清兰花的生活规律,为接近兰花做准备。)起先,他常黄昏时在双水村头的小路边,挡住出山回来的兰花,没话寻话地骚情一通。(旁批:方言,指无事献殷勤,示好,也就是下文的“热心和她说些叫人耳热的话”。)可怜的兰花由于家穷,常穿一身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她看这个穿戴一新,脸洗得白白亮亮的青年,这样热心和她说些叫人耳热的话,心里倒不由得直跳弹。
   4满银看兰花对他有了好感,有一天傍晚就在双水村的后河湾里抱住她......这家伙就把挂包里准备好的一身外地买来的时新衣裳塞到兰花手里。(旁批:兰花为什么后来死心塌地地守着这个“逛鬼”,守望着婚姻和家庭,痴情专一,包容体贴?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因为眼界的狭窄,她认为王满银是第一个对她好的男人,第一个让她动心的男人。)
   5兰花坐在土地上哭了一鼻子。她既害怕,又感激眼前这个男人。唉,她平时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整天山里家里操磨(旁批:方言,操劳的意思。),晚上一倒下就睡着了,从来也顾不上想这种事。现在,罐子村这个胆大的家伙,把她心中沉睡的少女的感情一下子唤醒了,就像一堆干柴被火点燃,熊熊地燃烧起来!她对王满银说:“这衣裳我现在不敢拿回家,你先拿回去,给家里大人把这事说了再......”(旁批:作为长女,兰花很小就担负起家庭的责任,顾及家庭的名声,而不是为了爱情就不管不顾。所以在作品的最后,作者安排王满银浪子回头,体现了其悲悯情怀。)    6当兰花给她父亲说她要嫁给罐子村的王满银时,孙玉厚立刻气得暴跳如雷。(旁批:孙玉厚一般不干涉孩子的事情,如少安辍学,少平外出闯荡,他心里虽有异议,但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这次的暴跳如雷有点异常。这处侧面描写为后面兰花的苦日子埋下了伏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呀!)他把她大骂了一通,坚决反对她和这个“逛鬼”结婚。
   7但平时一直对父亲羔羊般温顺的兰花,这一次却强硬地一边哭,一边和父亲顶嘴,说她死也要死在王满银的门上。孙玉厚急得脱下一只鞋要打她,被当时十七岁的儿子少安挡住了。已经是一个成熟庄稼人的孙少安,那时就在家里开始主事了。他上过几年学,虽然现在还是这么个年龄,但理解事情无疑要比他父亲开阔一些。他已懂得要尊重一个人的感情,因此竭力劝说父亲不能干涉姐姐的选择。孙玉厚拗不过子女,抱住头蹲在地下,一声长叹,算是承认了这个他已经无法改变的现实。(旁批:一声长叹里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死丫头,以后有你的“好日子”过!)
   8结婚以后,尽管王满银在所有的人看来,都不是一个好女婿,但兰花却死心塌地跟他过日子,并且给他生养下一男一女两个胖娃娃。男人一年逛逛悠悠,她也不抱怨,拉扯着两个孩子,家里地里一个人操磨。她不怕这个家穷,她从小就穷惯了。不管别人对她丈夫怎么看,这个忠厚善良的农家姑娘,始终在心里热爱着这个被世人嫌弃的人——因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男人,曾在她那没有什么光彩的青春年月里,第一次给过她爱情的欢乐啊!(旁批:这句话道出了孙兰花的婚恋观。她是那么一厢情愿,没有考虑过生活是复杂的,王满银对她是不是出于爱情,以及一个人操持家庭需要多大的牺牲。)
   (尾批:统观整部作品,出生于同一家庭的孙兰花和孙兰香姐妹俩,由于生活轨迹和性格特点相差甚远,婚恋观距离也极大。孙兰花一切以丈夫为先,无论丈夫做了什么,都是对的;孙兰香因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所以认为“真心相爱和志同道合”是关键。姐妹俩的婚恋观折射出社会和时代的特征。)
  拓展资源包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陈忠实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梁向阳
   《平凡的世界》真实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的变迁,特别是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当时人们不太在意这些东西,但是30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从中看到了作家对农村变化的预见性。可以说它是个写“梦”的小说,大家希望改变现状,向上奋斗。此外,它又勾起我们的乡愁,引起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的共鸣,怀念却又不想回乡的矛盾、无奈。
   ——温儒敏
  阅读心语
   这是一部充满浓浓的黄土气息的小说。路遥将我们带入了黄土高原之上,带入了双水村之中。他让我们思考什么是农民。他以一个农家子弟的身份,由点及面,将那个先进与愚昧交融、开阔与狭隘并存的时代带给我们。
   ——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九(8)班 王宇珊
   在《平凡的世界》里,没有史诗式的英雄,没有光明伟岸的集体,有的只是无数个平凡而真实的小人物。他们好像沙漠中的一粒粒沙尘,虽然渺小,但作用重大。普通人物的平凡人生,折射出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九(6)班 秦荃
   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俩的梦想虽然简单、渺小,但是他们的精神可嘉,志气可扬。他们坚强、勇敢、善良、朴实、真挚,把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品质演绎得炉火纯青,将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靠着自己的坚定意志,将平凡的生活改造成了不平凡的样子。
   ——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九(6)班 戚峰
   一部抒写“大时代中的平凡人”的《平凡的世界》,就这样被大家坚持不懈地读完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想要与家人、朋友分享?那就请小伙伴们拿起手中的笔,绘制思维导图,用最易懂、最直观的方式来介绍这部佳作。
   提示:思维导图可以是对人物关系的分析,也可以是对情节内容的介绍;可以是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对多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请大家试着运用“经典赏析苑”中的批注方法,给下段文字进行批注。
   可是在这个冬天里,孙少安的心头却热烘烘的。
   自从儿子降生以后,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一个做了父亲的男人才真正感到自己是个男人。
   秀莲生孩子后,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他母亲过饲养院这边来侍候。妻子奶水很旺,因此麻烦事不多,他很快就正常出山劳动了。
   往日在地里,他常贪活,总嫌太阳落山太早。可这些天来,他却怨太阳迟迟地不下西山——他急着收工,好跑回家去看亲爱的儿子。
   当他急切地跑回家,扑上炕,看着自己的亲骨肉一对黑溜溜的眼睛望着他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欣喜得鼻子一酸。他赶忙俯身去亲吻儿子的小脸蛋,却让秀莲把他的头掀在一边。妻子嗔怒地说:“你那副嘴巴把娃娃都亲疼了!”他也就嘿嘿笑着退开了。他的秀莲更丰满了,圆脸红润润的,带着做了母亲的幸福——多么满足啊!
   但是,当无比欢欣的情绪过去以后,生活本身的沉重感就向他袭来了。
   现在,孙少安更加痛切地感到,这光景日月过得太恓惶了!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作为父亲,能给予他什么呢?别说让他享福了,连口饭都不能给他吃饱!这算什么父亲啊......连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养活不了,庄稼人活得还有什么脸面呢?生活是如此无情,它使一个劳动者连起码的尊严都不能保持!
   按说,他年轻力壮,一年四季在山里挣命劳动,从来也没有亏过土地,可到头来却常常是两手空空。他家现在尽管有三个好劳力,但一家人仍然穷得叮当响。当然,村里的其他人家,除过少数几户,大部分也都不比他们的光景强多少。农民的日子,难道就要永远这样穷下去?这世事难道就不能有个改变?
   作为一个整天和土地打交道并以此为生的人,孙少安知道,这一切不幸都是一村人在一个锅里搅稠稀造成的。说句反动话,如果让他单干种庄稼,他孙少安就不相信一家人连饭也吃不饱!
  片段仿写
   【仿写范本】
   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
   【范本分析】
   范本文字描写的是孙少平初次体验到文学阅读带来的美妙感受。他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他的世界是豁然开朗的。作者用“呆呆地坐”“望星星”“听水声”等动作描写,表现出孙少平受到震撼时的状态。孙少平的心情是浪漫而又充满希望的,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超拔于低劣、局促、寒磣的现实生活空间的全新路径,那就是读书。读书让他拥有了一个辽阔的世界。范本主要描写了孙少平的神情与思绪,其中
   纯熟而细腻的写作技巧,令人赞叹。
   【仿写要求】
   1.仿照范本,写一段话;
   2.尽量通过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状态。
   名师简介
   王跃平: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其他文献
谁都想过上好日子。从小丧娘的女孩秋秋跟随父亲与后娘生活,后娘从小向秋秋灌输长大当行长或嫁个行长的思想。因为在后娘心目中,当行长才能过上好日子。秋秋听从后娘指引长大后一心一意要当行长或嫁个行长丈夫,她能实现愿望吗?  —— 如果生命注定要你在一帆风顺里飘摇,那你就不要抱怨去当一名水手。  ——谨将此作题于子辰留念  秋秋从小就没爷娘。  娘死得早。爹把她拉扯到3岁,继下了梅娘。梅娘没有生养。秋秋9岁
责编王童来电话问我,“你怎么想起写这样一篇小说呢?”是呀,我已经十多年不写小说了,忽然拿出一篇“讨论死亡和灵魂”的玩意儿,让文友奇怪。我自己也得想一想为什么。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大概因为我84岁的脑袋里已经在思考生命之可爱了。  1953年,贺龙、老舍率领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志愿军部队,在一次联欢会上,老舍讲了个笑话:“从前有个财主,怕死,不准家里人说‘死’字儿,非
1  与自然对峙  生命,脆如流星  沧桑百年的虔诚之祷  仍无法阻止  陨落2  风中  纷纷跌落的残阳,如血  与季节作辉煌舞蹈  而一声叹息  正悄悄划过阴暗处的冰冷3  不舍的眼神  忧郁一湖秋水  总在有月的晚上  游动渴望4  山鷹在湛蓝的天空  夜一般飞过  鱼在清澈的河水中  瞬间沉没  寂静 爱与不爱  想与不想  终归于寂静  大地无语 叩问苍天  苍天缄默  责任编辑 张 哲
小镇啊小镇,你正合我意,虽不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却别有一番韵味。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落,这时的小镇便处于一天中最美的时候。街道上店铺吱吱呀呀的开门声唤醒了人们。不久后,街道上便热闹起来,各种嘈杂声与店铺老板的吆喝声混合,和谐而自然 。  也许,我觉得小镇美,还因为这里有最美的人。  外婆就住在镇上的某条小巷里,她做的粥,正合我意。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外婆都爱煮粥。夏天是清甜解暑的绿豆粥,
真正意义上的淑女,应该是纺线、织布、刺绣这些词语滋养出来的。消失在岁月烟雨中的她们,该有着怎样心酸又迷人的背影呢?  纺线  说来也怪,同样是种子,同样是春华秋实,只有名叫棉花的植物,才能绽放出云朵似雪白的花絮,给人类最体切的温暖和尊严。人世间什么花都可以没有,棉花是不能没有的。粮食能强身壮体,棉花能遮羞保暖,有了吃穿,人就能活下去,别的都不重要,都可以没有,这是上帝的美意。  如果说棉花是上帝怜
妈妈  每次我都使劲地想  使劲地想回家的路  想把妈妈抱在怀里  妈妈老了  一个人坐在夜里  一天天等我回家  大年初一上栗山  父亲在坟墓里还好么  妈妈被父亲  丢弃在尘世  每次我都使劲地想  做梦都想妈妈给我梳头  我有一头乌黑的长发  想妈妈的时候  我是一个女孩  一个被丢弃的女孩秋刀鱼  我大叫一声瘦鱼  它们晃动一下  但不过分慌张  我探下身  观察它们  一条秋刀鱼  眼睛
深圳王秀春、武汉叶俊辉、大连武秋芳、海口陈光辉、重庆李晓晨、南京张天舒、乌鲁木齐马昆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刘扬等读者来信或来电询问:如何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订阅或购买《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编辑部:感谢读者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和关爱!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日益快节奏的生活和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我社已经开设微店,读者可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非北京户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万,其中租房人数占比约37%,为802万左右。啥概念?差不多相当于瑞士举国租住在北京(2015统计数据:瑞士人口809万左右),这个数量庞大的在京租房者就属于北漂一族。  多少年来,一茬茬的北漂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追梦,他们绝大多数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镇江的古运河畔,坐落着美丽的镇江市第三中学。1985年,镇江市第三中学小溪文学社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了。  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定期开展丰富的活动。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给了社员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文学社还组织社员们走进乡村,亲近自然,感受乡村生活。  经过多年的积淀,小溪文学社不断成长,曾被评为镇江市优秀文学社团、镇江市中小学“双百”优秀社团。  校长寄语  读书是一种学习行
很远的曾经,她有一个朋友,叫作倒影……  那天,阳光刚好,柔柔地洒满了整个世界,她静悄悄地一个人坐在小土丘上,像无数个早晨那样眺望世界的景象。  攥着上帝给的号码牌,等到一架名为“人生”的纸飞机,悄悄降落在她的身旁,期待又紧张。隔月,一个小生命如期降临,一股股暖流淌过家人的心间,她来到了人间。还是那样,她喜欢小土丘,一直这样,似乎等待着什么再一次落在她的身旁。  远方,一个女孩,搭载着芦苇叶,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