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其中,消费者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需法律采取更多具有倾向性的保护,法律促进市场交易的进行,同时也就意味着应向消费者提供多重救济的义务。立法者、消费者组织都希望可以找到这个平衡点,从而能够在实质上最大限度维护消费者权益。本文试从国内外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的研究现状出发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将对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作为一项系统的司法救济制度确立下来并提出见解。
  关键词:消费者;集体诉讼;比较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群体成为数量最大、范围最广的法律关系群体。任何一个买卖关系中,都含有一个要式或不要式的买卖合同,使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法律关系。但消费者在交易关系中通常都处于掌握交易信息滞后、虚假、不完整,被迫交易,受蒙蔽购买假冒商品等不利地位,除了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必须不断加强之外,立法者、消费者组织都希望公权力来调控、制衡这种买卖关系中不平等的交易地位,从而继续激发我国强大的潜在购买力。
  一、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理论
  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顾名思义是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其争议焦点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通常固定:
  (1)原告方为有共同诉讼请求的消费者集体,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有两点:①“消费者集体”,而不是单个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只为一名或者没有达到法定“共同原告”的标准,则不再讨论范围之列;②“共同诉讼请求”而不是“共同诉讼标的”,在诉讼中,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数额可能不同,受到的侵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诉讼标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他們的诉讼请求通常都是比较一致的,维护被侵害的合法权益。
  (2)被告通常都为经营者,与原告不同的是,被告经营者可以为单个经营者或者“经营者集体”,即数个经营者组成的“共同被告”。
  同时,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的确立是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其根源在于:第一,社会诉讼需求,消费者集体诉讼不同于广义上的集体诉讼,主体为不特定小额消费群体,主要特征是数量大、范围广。而小额消费侵权行为的特点就是得不偿失,所以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得过且过,但也因此形成了迫切的诉讼需求。第二,消费救济渠道应该是多样互补的,以保证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救济手段维权,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五种途径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权益争议。
  二、我国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论述
  我国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在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被赋予“合法”地位,第55条规定:“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第37条所规定消费者协会的公益性职责,第七款规定:“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全国或者地方性消费者协会可以作为集体诉讼的代表,代表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集体诉讼作为一项民事诉讼制度,其程序与一般民事诉讼程序相似,由民事诉讼法调整,但是有其特别之处,消费者集体诉讼不同于广义上的集体诉讼,包括在当事人诉求召集、诉讼代理人的选定、代表人的诉讼需求表达程度以及损害赔偿的分发,都是制度实施的困难之处。那么如何更好的保障这个制度实施呢?法律对此规定尚不完善,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我国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作出详述:
  1.制度规范主体,由消费者转化成商家
  采取一种间接救济方式,在消费者集体诉讼中的主体具有特殊性,原则上,原被告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但社会地位上,很明显消费者永远不可能掌握与商家对等的信息,“买的不如卖的精”,如果从消费者作为研究的主要主体使这一制度进退维谷,那么从立法目的出发,以规制商家的不法行为为主要规范对象,以此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讨论的消费者实质上是不特定的小额消费群体,因为是小额,我们要问,受侵害的消费者真的在乎消费的百八十块钱吗?集体诉讼的目的难道真的是要求不法商家返还吗?其实不尽然,消费者的诉求,更多体现在可以通过法律规制商家的不法行为,以返还不当得利,甚至是惩罚性赔偿的方式,让商家改正这种会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做法。
  综上所述,将制度规范主体从消费者身上转移到了经营者身上,希望从学理上赋予该项制度合理性,以此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小额的界定
  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小额消费群体,如何界定“小额”?那更加重要。
  首先,我们认为,“小额”并非是对消费者一次性支出的总消费额大小的判断,因为总消费额与案件的实际标的额并没有直接联系,两者的关系最多在于,总消费额较小时,发生的不当得利数额有限,而总消费额很大时,商家仍可从中提取小额的不当得利,因为此时不当得利的数额在总额中比例很小,消费者更有可能会忽略或放弃追究。因此,我们认为“小额”所指的实际上是商家不当得利的部分大小的判断,理由如下:
  (1)商家所获不当得利客观上属于消费者的一种消费支出,虽然这种支出消费者自身是否定的。
  (2)不当得利案件本身即为案件标的,直接与消费者所得赔偿相关。其次,对于“小额”范围的确定,我们认为应依据以下标准:消费者诉讼成本+消费者举证成本>诉讼收益(不当得利*N),即在以一般及简易程序处理案件所花费的成本大于由返还不当得利所构成的诉讼收益时,此时的不当得利即为小额,具体数额由当地实际经济水平确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尚有不完善之处,但是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已经将这一制度加入民事诉讼程序中,表明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也证明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司法权介入以更大限度的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雪慧.欧盟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4期.
  [2]蔡文蕾.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探讨与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年9期
  [3]杨玲.公益诉讼与集体诉讼制度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上把电子商务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定义为在互联网上解决互联网纠纷的机制,其包括在线协商、在线调解、在线消费者投诉等六种。我国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迅速,但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缓慢,既没有形成完善的0DR服务体系,也没有形成完整ODR服务规则。我们需要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律,完善ODR服务体系与规则,创设更多样性的法律机制,让ODR与电子商务同步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在线纠纷;法律机制  一、电
摘 要:网络的出现为人们进行社会舆论提供了更多的舆论渠道,而网络示范言论的出现给当代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此,针对网络示范言论,需要制定相关的刑法法规来规范人们的网络言论。本文就网络示范言论的刑法规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示范言论;影响;刑法规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信息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特点有力的促进了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然而,网络信
摘 要: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两罪名罪状比较简单,两罪的犯罪客体、犯罪主体以及可适用的刑罚相同。这种立法方式引发了理论上对两罪主客观方面的广泛争议,也导致了两罪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区分。实践中涉案情况错综复杂,应牢牢把握住客观和主观两个核心区别点。  关键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区分  一、从两罪侵犯的直接客体进行区分  滥用职权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
分析了声乐演员在演唱时出现的"音准"问题,指出要加强听力训练,采取对比方法找到音准的感觉,要加强视唱训练根据教材循序渐地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练习以及提高音乐修养几个方面
摘 要:作为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一环,精神损害赔偿是构建完善的人权保障体系、保护人格利益必不可少的制度依据。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精神利益的逐步重视,精神损害赔偿尤其是其适用范围问题受到我国理论和实务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在讨论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客体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精神损害适用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侵权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述  精神损害是指因侵权行为所导致的受害
问题食品基金制度是继产品责任保险制度后,对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问题食品受害人的补偿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以保护受害人为原则,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通过政府介入,实施
摘要:本文依据合同法、建筑、民法学等法律以实际案例解析了建筑业工程分包中“包方在收到建设单位相应款项后再支付分承包方工程款”的法律效力、法律认定、法律判决,为该类案件提供了法律参考和判决处理依据。  关键词:工程分包支付款法律效力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施工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更加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将非本企业擅长的工作进行外包,从而工程分包变得越来越
本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及原因,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防控措施和治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