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的比较分析中创生完美的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是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够到位,以及教材编写本身的局限,导致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本文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意在通过三个版本之间教材的相互比较,帮助教师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期对教师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用教材有所启发。
  [关键词]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结构;教材;教学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所在,也是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交流的前提条件。学生从接触数字开始到字母的出现再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最后到对于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在经历了大量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中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局限于教材的内容编排和习题设计,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本文尝试以《用字母表示数》为载体,通过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海版教材的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尝试给出生成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
  
  一、《用字母表示数》不同版本教材的分析比较
  
  对比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海版教材,三种版本的教材设计各有特色,本文从教材目录、内容编排、呈现例题以及习题设置三个方面来分析教材编写的优点和不足。力图在分析的过程中,创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目录比较——看知识关系
  从目录上来看,苏教版教材不同的知识点单辟一章节,从目录上很难看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字母表示数》安排在第13单元,即四年级下学期除《整理与复习》之外的最后一个知识体系。
  人教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体系内。该框架下的两大标题:一为“用字母表示数”;二为“解简易方程”。
  同人教版编排顺序一样,《用字母表示数》出现在海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的框架下,该知识体系内,第一部分标题为“用字母表示数”,第二部分标题为“方程”,
  从目录的呈现方式来看,人教版和上海版教材明确告诉我们“用字母表示数”是方程学习的知识基础与前提。但是,苏教版将方程式的学习安排在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不明白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之间的关系。相比而言,苏教版更为“独立”的目录编写,很难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内容编排比较——看知识结构
  三种版本的教材,几乎都安排了3个课时或者3个环节。但是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课时内容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苏教版教材,苏教版在具体的内容下没有小标题,我们不妨自己简单概括。课时1,字母出现一次并渗透书写格式;课时2,字母出现多次与情境中的简单合并问题;课时3,代数式的复杂合并。教材借用三角形的边数与个数的规律,第一次出现变化三角形的个数,式子中字母出现1次,式子中含有常数;第二次出现变化还是个数,字母出现多次,但式子中仍含有常数。第三次出现增加了正方形,式子中的有两次含有字母。
  人教版教材根据小标题,总共分为4个环节: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用字母表示面积、周长公式并渗透简写——用字母表示年龄、倍数等数量关系。
  上海版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编排在“方程”的知识框架内,总共有三个课时,每个课时有小标题。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总共分为4部分:①用字母表示数轴上的数;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如乘法交换律,并渗透用字母表示定理的意义和简写格式;③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并再次渗透简写;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课时2,化简与求值。包括化简与求值两个部分。课时3,方程。前两个课时可以看作“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
  从教材内容的分析比较中,我们得出: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相对简单,但是无法体现“用子目表示数”丰富性。教材呈现知识散而碎,对学生的挑战性不大。相比而言,人教版和上海版教材这样的安排在学生理解字母意义、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含有字母的等式,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相对丰富、相对准确的认识。而两版教材编排不约而同地都内容分为4部分,①用字母表示数;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和简写方式;③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并合理地重组和创造性地用教材,而非一味地盲从,教师要将教材与自已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胆开发知识应有的育人价值。显然教学与设计应更多地参考了人教版或者沪科版教材的编排。
  
  (三)例题比较
  “用字母表示数”关键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字母究竟可以表示哪些数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是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上海版教材,从“用字母表示数轴上的数”环节,我们很容易发现,a=18、b=42、c=70、d=99、e=108数轴上字母所表示的都是自然数;接下来的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由于之前乘法交换律的学习都是以具体的自然数为例,所以在这里学生很容易局限于a、b表示的也是自然数;用字表表示公式部分,由于之前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学习时,图形的边长更多的是整数的形式出现,这里给出的例子也是边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这样的数字;用字母表示年龄这样的数量关系,年龄也是1岁、2岁、3岁……这样的数字,学生很容易得出字母表示的数就是1、2、3……这样的数字。其实字母可以表示的数字,不只1、2、3……这样的自然数或者整数。人教版教材遵循相同的内容编排;苏教版教材,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个数、人数等。字母表示的也只是1、2、3…这样的自然数。这样的教学例题严重影响字母表示数的类型的丰富性。
  
  (四)习题比较
  相比而言,上海版教材的习题在数量上要较少于其他两个版本的教材,只是在相应的例题下以“练一练”和“试一试”的方式安排了为数不多的几道练习题目。苏教版教材除了每课时的“想想做做”还安排了相应的6道题目的“练习九”。人教版教材除了相应例题下对应的“做一做”练习,也安排了专门的“练习十”的13道不同情景和难度的题目。
  
   二、用宇母表示数的设计思路
  
   “用字母表示数”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的设计都是用图形引入,或用图形表示具体的数,或用图形的边长表示具体的数,这样的设计容易产生先人为主的“负效应”,由于例题图形或字母表示的都是具体的整数,学生容易形成字母只能表示特定整数。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的设计“用不同字母表示数轴的不同位置的数”,由于数轴的直观性,学生可以清晰感受到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小数甚至分数,帮助学生形成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的丰富认识。
  关键的第二步就是要帮助学生在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的基础上理解“a 3”与“2 3”的区别于联系?人教版和上海版 教材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编排都是基于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并在这样的逻辑中渗透含有字母乘法算式的简写。这样的编排在形式上说明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不同情境的运算,但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数式)与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十分注意过程中点拨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与算式的区别与联系,即由于a可以表示任意数“a 3”也就表示任意无数个式子,是不唯一的;“2 3”是一个唯一的具体的式子,当a=3时,“a 3”=“2 3”,“2 3”是其特殊情况。
  关键的第三步,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a”的取值是有范围的。比如用字母~ta Jt表示长方形的长,用“b”表示长方形的宽;用字母表示年龄等。因此教学要呈现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字母取值的范围限定。
  因此,以往教材的编排或多或少存在以上“三个关键”的缺失。这“三个关键性缺失”也就丢掉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关键内核,不解决这三个问题就会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定式,使得学生在方程的学习时仍然面对这样的困难,无法走出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编排的阴影。因此,我们要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结尾:教材是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科书也不断改革,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各放异彩,但美中不足的瑕疵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应积极发现教材编排逻辑以及内容体系的问题,努力尝试结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钻研现有的多种不同版本教材,在教材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而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结构。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2]江苏中小学教材编写服务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3]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M].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时间:2015年3月15日  场合:会见中外记者  观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必须严肃问责。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三案六环节、循环大课堂模式脱颖而出,其精湛的理论,新颖别致的教学构思令人耳目一新。教师可因人而异,大胆尝试,领悟新模式无穷魅力,打消“可望而不可即”的顾虑。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讨怎样增强“探究”的深广度,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前提条件: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  “先学后教”是新课改一大亮点,把以前抽象的课前预习落实到学案上。学案是基础知识,探究材料等教学内容的
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口语交际能力,即平时人们所说的“说话”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它的社会交际工具性,在这“交际”当中,口头表达能力是基础,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和听、读、写一样,是语文能力培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前哈 佛大学校长伊立特曾说:“在造成一个有教养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就告诉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请不
[摘要]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在语言教学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本文在借鉴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了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成为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桥梁,对促使唐朝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乃至世界上强大、繁荣的文明大国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武则天统治的大约五十年间,她通过镇压异已,草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
【摘要】说话能力训练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朗读是最好的形式之一,应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作文练习要紧密结合说话训练。课外活动中的说话训练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练习 课外活动    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平时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都可以进行训练。  一、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朗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最好
【摘要】我们可以把一些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进行分析,挖掘流行音乐中好的一面,加以利用展开,也可以剖析它对社会的影响,使学生们对于流行音乐有个较全面较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流行音乐 引导 中学生 音乐课堂 鉴赏    音乐是文化情趣的一种形式,它与人类的审美意识息息相关。如果说粮食是人的生命需要,那么音乐的诞生就是为了创造人类生命之美,它打开了人类生活的又一扇心灵窗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摘要】在新的教育改革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许多教师所采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弊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合理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使“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关键词】新课改 小组合作 独立思考 驾驭课堂 敢想 敢做 敢说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
【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陶行知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
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现目标中,先后都提到要指导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通过从教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供同行们商榷。    一、利用传播媒介,在昕中积累语盲    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网络、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