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的问与答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8-0045-02
  一、“机器换人”是不是必然导致失业率上升?
  现在很多人讨论“机器换人”时的口吻仿佛这是世界和中国从未遇到过的新现象,实际上工业革命开始后机器就一直在取代体力劳动;新中国工业化开始后也快速进行了机械化、电气化,但这些过程不仅没有提高失业率,反而创造了经济繁荣,让更多人就业。担心“机器换人”会造成失业的人大概是对传统宏观经济学中的“三驾马车”理论太熟悉了,忘记了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繁荣力量。如果“机器换人”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新的就业增长点必然出现。
  二、机器真的在“换”人吗?
  大约从2004年开始,东部地区就有了“民工荒”的说法,也就是说发达地区出现了长达十年的用工缺口。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企业大量使用机器并不是想把现有岗位上的工人“换”下去,而是在有岗位没有工人的现实条件下的无奈之举。也许可以说,机器没有换人,它们只是填补了人留下的空白。让人不安的是,十年后中国企业才真正正视用工荒的问题,它们的“反射弧”也太长了。
  三、“机器换人”会抑制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吗?
  假设一家企业花了1亿元进行技改,它会因为这笔巨额支出造成的财务压力而去雇佣工资更低的员工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是因为技改后对岗位人员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技改投入已经成为沉没成本。而工资是一个不同的会计科目,与技改支出没有关系,所以企业当然倾向于聘用能力更强而哪怕工资更高的人。在这个就业市场上农民工、中职毕业生等人群很有可能会被淘汰。
  四、“机器换人”会怎样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
  哪些企业有实力开展“机器换人”?在中国,中小企业贷款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而技改投入巨大,所以大量的中小企业很难开展大规模的“机器换人”,它们只能忍受被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或者选择退出。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场所就是中小企业,所以“机器换人”并不会对中职毕业生产生直接影响,但“机器换人”造成的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却使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加狭小,就业难度增加。因此,因为“机器换人”企业就不再需要锻造工、钳工、电焊工而使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些工种在中国这个巨大而复杂的劳动力市场里仍然存在海量的需求,只是实施了“机器换人”的企业退出了低级劳动力市场,而继续待在这个市场里的企业生存困难。用更加学术的语言来表达,就是产业升级换代加剧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技术与产能差距,也加剧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这出戏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上演过,我们应该警惕。
  五、“机器换人”会创造新的中等职业教育需求吗?
  人们都在说“机器换人”,却很少问“换人的机器”由何而来?中国是一个机电产品出口大国,据说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所以可以想象有一部分高端机器可能还需要进口,但大部分机器主要还是国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几千万工程师、过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应该还在劳动力队伍中,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生产“换人的机器”的人,他们也是我国破解中小企业技改困境的生力军。在苏北的一家小型企业,我们看到他们与当地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联合开发了新设备,代替了80%的人工劳动。当问到为什么不把剩余的20%的人工劳动也取代掉,企业的回答是:那样做技改成本太高了,企业无法承受。可以看到,“换人的机器”也是分层级的,许多机器并不高大上,职业教育毕业生在经历了市场历练后有可能参与到新机器的设计、开发、制造、维修、维护中去。所以中职教育一方面要盯着现有的就业岗位,一方面还应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工程技术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至于说“机器换人”的企业新产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这大概还是需要高职或本科毕业生来满足的。
  六、“机器换人”会造成中职教育萎缩吗?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下,五年制高职、对口单招、“3 3”“3 4”项目导出不穷,传统就业导向的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正在萎缩。在苏中某校我我们看到,三年制中职只占该校招生总数的20%;而从全省来看,这个比例大概不会超过40%。传统意义上的中职教育的萎缩从宏观上来看当然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关,但在微观层面与“机器换人”的政策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而已。职教人现在无须再讨论中职萎缩的利弊,因为这已经是一个无法逆转的事实。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中职教育功能的多元化,是像德国人一样继续强化中职教育的就业功能,还是像美国一样强调中职教育的文化教育功能,或者走一条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功能多元化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其他文献
渔业是铜川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充分利用渔业资源,更好的发挥渔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从优化养殖品种,发展生态渔业、稻田养鱼、水产品加工、休闲
防汛抗洪涉及面广,突发性强,责任重大,需要多方协作,严密防守,方能做到安全高效。本文结合县域实际,就彬县安全防汛存在的问题、重点、应急预案作了分析论述,可供有关部门借
旬阳县地处汉江中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工作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旬阳县自然生态状况、水土流失原因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探索如何防治水土流
在我看来,困扰职业学校教师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用;二是不知如何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是啊,生活在当下这个环境瞬息万变、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教师单纯靠在大学里学到的那点知识,的确不足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才能保证自己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有知识,还必须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传递给学
绿色校园的认定无外乎四个方面: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人文。前两者是在校园设计、施工阶段完成和体现的,后两者是校园建成后的要求和达到的效果。同绿色建筑的评
前些日子,我有个从安徽农村到常州打工并且在常州购买了房子的朋友跟我说,想把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从一所离家(他买的房子)比较远的学校转学到离家比较近的学校里就读,还说,孩子学习不好,考大学恐怕没希望了,如果上不了普通高中,到时候就让他到职业学校学习,学点技术以后好有碗饭吃。这个朋友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有技术就好找工作,有工作就不愁沒饭吃;二是职业学校里有技术,学生到了职业学校就能够学到他想要的技术
一、办学模式——企业、学校双主导  职业教育包含了职业和教育两个范畴的概念。近年来随着行业、企业主导的技工类学校的不断撤并,行业、企业逐渐淡出职业教育。虽然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也在逐步推进,但职业教育主要还是教育部门来主导,行业、企业很少也很难真正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的还是配角。由地方政府牵头,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企业、学校双主导式的“职教集团”的办学
10余年前,我在加拿大教育旅行时,在多伦多公园偶遇上百对“新郎新娘”,他们身穿各式各样、鲜艳华贵的结婚礼服。或在公园的草地上休憩.或在小河边私语,或在林荫道游览,更有“加长”
某水闸工程为软弱基础,闸室采取钻孔灌注桩基础,并采用高压旋喷防渗墙进行防渗,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措施。自建成运行六年多来,未发现不均匀沉降、倾斜等现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