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有财务信息系统脱胎于手工账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多维财务报告的使用需求。要改变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双轨分离状态,必须从两者之间的数据转换和调用着手。文章从元数据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财务信息系统的缺陷,探讨未来财务信息多维披露的方向,提出丰富信息披露的两个信息源头分别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建立新型的多维财务信息记录系统。
【关键词】 元数据; 财务披露; 会计信息化; 元数据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056-03
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就从未终止。财务信息造假屡禁不止,其最终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信息不对称,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监管者,都希望能够获得更详细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来消除这种不对称,以便作出更及时并且合理的决策,监督管理者是否正确地执行了公司战略。
现代的财务体系源自十三四世纪的借贷记录方法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披露制度,即使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今天,所谓的会计信息化也仅仅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平移至电子平台这种媒介上的变化。虽然很多企业借着信息化时代的大潮实行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更为先进的内部信息管理方法,但是在对外财务信息披露上,企业资源计划并不能改变任何状况。在这种财务体系下,企业的一切信息都被高度浓缩为简单的几张财务报表,使用者只能看到一些总体数字,而不能深入挖掘探析相关的明细情况,这种让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准确。
本文试图利用元数据理念来理解新型的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模式,以便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更加完整的披露,为未来企业信息披露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传统财务体系的缺陷
现有的会计信息化项目总体还是手工账的电子化。为了方便记录和监管经济业务活动,同时为了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信息生产只能通过手工记录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对会计范围(会计主体)作出限制,尽量使用价值信息进行记录(货币计量),同时使用比较简洁的会计科目来归类各种信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很多以往在手工账上无法实现的技术手段如数据标记、检索、大容量数据存储及传输都能轻易在计算机当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整个会计信息链条无论信息的生产、加工、转换、传输、汇集、列报的效率都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将使会计人员从简单的记录员身份中挣脱出来,变成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人。孙玉甫(2010)认为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会计理论构建基点,进而会改变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假如不对原有的会计理论框架进行重构,会计信息化只能继续束缚在该框架内,而不能产生变革。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浪潮下首先要破除的是传统理论中的货币计量迷信。在会计理论中关于会计计量可以有三种方法:实物计量、劳动计量以及货币计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千差万别,财产物资种类繁多,劳动计量及实物计量的限制性很大,货币计量成为在实务中最主要的计量方式,基于平时记录中几乎全部都是货币数字,财务报表中所有项目无一不以货币作为单位。报表使用人只能看到企业的价值信息,而无法看到隐藏在价值背后的庞大的非价值信息。单纯的价值信息在离开其他信息条件下是非常容易被掩盖的,例如存货或者证券的真实价格。为了让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某一时点的企业财务状况,我们使用一些备抵账户或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调整账目,但是这往往使得报表更加复杂,而且某些备抵账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能调整企业利润,成为新的造假点。假如报表改为直接显示存货数量、存放天数以及当前新产品的市场价格,报表使用人不需要备抵账户就能看出当前存货的价值。因此,非财务信息的大量应用,将是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二、元数据简介
非财务数据披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的标签化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当前财务信息的电子披露主要使用PDF、Word文档、HTML网页等形式。这三种形式各有缺点,PDF文档是纸质文档的电子版,它实质上跟图片文件类似,仅供人来阅读,计算机无法识别其中的项目;Word文档虽然可以识别,但是方法并不通用,需要符合严格要求的数据排布才能识别,并且容易被篡改;HTML网页同样要求严格的数据位置排列才能实现数据的自动调用。从另一方面说,非财务信息可能包含了大量的相关文档、图片、链接等各式数据,现有的财务信息披露形式根本不能满足其要求。
元数据从本质上说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是专门用来处理和存储各种格式信息的技术。元数据通过描述信息的特征和属性,规定某种特定信息的结构并提供其标识和存储位置,以达到计算机自动识别处理的目的。
元数据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元数据首先是一种编码体系,是用来描述标识信息的数据,它最重要的功能和特征是建立一个数据框架使得计算机可以理解数据含义。
2.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资源提供了一种规范的、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查询工具,同时也是整合多种格式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数据的有效工具。
3.元数据自己本身也是数据,可以用类似数据存储的方法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及传输。如果在提供数据元的同时提供描述该数据的元数据标准,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可以根据标准自行提取并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4.元数据可以实现大量的数据联系,如数据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参照依赖关系、数据校验、数据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等。通过数据联系,计算机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处理,为信息使用人员提供大量的数据参考。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编码形式,元数据提供了一种兼容性更高并且可以无限扩展的数据编码方式。某一专业领域需要进行特殊的、多样的、复杂的信息管理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同一种元数据标记,即根据该领域特殊的需求,制定专门的元数据标准。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可以规范元数据的使用和管理,数据在本领域实现没有摩擦的自由流动。例如,XBRL即是元数据在财会领域的一种应用。
【关键词】 元数据; 财务披露; 会计信息化; 元数据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056-03
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就从未终止。财务信息造假屡禁不止,其最终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信息不对称,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监管者,都希望能够获得更详细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来消除这种不对称,以便作出更及时并且合理的决策,监督管理者是否正确地执行了公司战略。
现代的财务体系源自十三四世纪的借贷记录方法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披露制度,即使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今天,所谓的会计信息化也仅仅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平移至电子平台这种媒介上的变化。虽然很多企业借着信息化时代的大潮实行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更为先进的内部信息管理方法,但是在对外财务信息披露上,企业资源计划并不能改变任何状况。在这种财务体系下,企业的一切信息都被高度浓缩为简单的几张财务报表,使用者只能看到一些总体数字,而不能深入挖掘探析相关的明细情况,这种让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准确。
本文试图利用元数据理念来理解新型的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模式,以便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更加完整的披露,为未来企业信息披露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传统财务体系的缺陷
现有的会计信息化项目总体还是手工账的电子化。为了方便记录和监管经济业务活动,同时为了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信息生产只能通过手工记录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对会计范围(会计主体)作出限制,尽量使用价值信息进行记录(货币计量),同时使用比较简洁的会计科目来归类各种信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很多以往在手工账上无法实现的技术手段如数据标记、检索、大容量数据存储及传输都能轻易在计算机当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整个会计信息链条无论信息的生产、加工、转换、传输、汇集、列报的效率都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将使会计人员从简单的记录员身份中挣脱出来,变成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人。孙玉甫(2010)认为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会计理论构建基点,进而会改变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假如不对原有的会计理论框架进行重构,会计信息化只能继续束缚在该框架内,而不能产生变革。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浪潮下首先要破除的是传统理论中的货币计量迷信。在会计理论中关于会计计量可以有三种方法:实物计量、劳动计量以及货币计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千差万别,财产物资种类繁多,劳动计量及实物计量的限制性很大,货币计量成为在实务中最主要的计量方式,基于平时记录中几乎全部都是货币数字,财务报表中所有项目无一不以货币作为单位。报表使用人只能看到企业的价值信息,而无法看到隐藏在价值背后的庞大的非价值信息。单纯的价值信息在离开其他信息条件下是非常容易被掩盖的,例如存货或者证券的真实价格。为了让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某一时点的企业财务状况,我们使用一些备抵账户或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调整账目,但是这往往使得报表更加复杂,而且某些备抵账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能调整企业利润,成为新的造假点。假如报表改为直接显示存货数量、存放天数以及当前新产品的市场价格,报表使用人不需要备抵账户就能看出当前存货的价值。因此,非财务信息的大量应用,将是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二、元数据简介
非财务数据披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的标签化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当前财务信息的电子披露主要使用PDF、Word文档、HTML网页等形式。这三种形式各有缺点,PDF文档是纸质文档的电子版,它实质上跟图片文件类似,仅供人来阅读,计算机无法识别其中的项目;Word文档虽然可以识别,但是方法并不通用,需要符合严格要求的数据排布才能识别,并且容易被篡改;HTML网页同样要求严格的数据位置排列才能实现数据的自动调用。从另一方面说,非财务信息可能包含了大量的相关文档、图片、链接等各式数据,现有的财务信息披露形式根本不能满足其要求。
元数据从本质上说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是专门用来处理和存储各种格式信息的技术。元数据通过描述信息的特征和属性,规定某种特定信息的结构并提供其标识和存储位置,以达到计算机自动识别处理的目的。
元数据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元数据首先是一种编码体系,是用来描述标识信息的数据,它最重要的功能和特征是建立一个数据框架使得计算机可以理解数据含义。
2.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资源提供了一种规范的、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查询工具,同时也是整合多种格式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数据的有效工具。
3.元数据自己本身也是数据,可以用类似数据存储的方法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及传输。如果在提供数据元的同时提供描述该数据的元数据标准,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可以根据标准自行提取并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4.元数据可以实现大量的数据联系,如数据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参照依赖关系、数据校验、数据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等。通过数据联系,计算机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处理,为信息使用人员提供大量的数据参考。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编码形式,元数据提供了一种兼容性更高并且可以无限扩展的数据编码方式。某一专业领域需要进行特殊的、多样的、复杂的信息管理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同一种元数据标记,即根据该领域特殊的需求,制定专门的元数据标准。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可以规范元数据的使用和管理,数据在本领域实现没有摩擦的自由流动。例如,XBRL即是元数据在财会领域的一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