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清等造像记》辨伪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杜鲁清等遗像记》的真伪,此前未有质疑之声.自《中国书法大辞典》起,各类书法、书画辞典以及书法史著作多有收录.完整图版的刊布最早见于《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系章钰旧藏,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章钰专藏,编号章专638,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采之并进行录文和注释.其中出现的多个罕见字形,为《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和《中国汉字文物大系》部分收录.它的纪年和地缘等信息,亦有学者用来论证相关史实.而实际上,所谓的《杜鲁清等造像记》,是从西魏大统十三年《杜照贤等造像记》中选取一幅画像、一段纪年以及两段题名,仿照遗像记体例,进行的伪造.在画像、文字和石面上均留下了明显的造伪痕迹,后续研究者及收藏者应引起关注.
其他文献
1950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军队建立“政治部”.美国通过派驻台湾的“军援顾问团”了解到政工制度的若干问题,多次表达对于该项制度的疑虑,如是否是“师俄”的产物,是否干扰到部
明代武举由正统年间考试选拔京营、镇戍将领的政策发展而来,是军制与武官制度演变的产物.武举会试、乡试俱开设于天顺八年,最初以荐举的名义推行,成化末年始有武举之名.因将领选任资格和职业户计制的限制,武举长期只能发挥从卫所武官中选拔将领的作用.嘉靖中叶以后选将资格放宽,户籍限制也被突破,武举方成为军民进身为将的重要阶梯.明后期的武举在录取规模与任用规格两方面达到了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发展的顶峰.武举依赖政策保障,在出身主导的低级将领选除中超过了世职,但在功绩主导的中高级将领升迁中仍逊于世职.明季过度重视武举,任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