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表现力是舞蹈的灵魂,一名舞者如果只具备娴熟的舞蹈技能和丰富的舞蹈知识,那么永远不可能成为舞蹈大师。当前,我国中学舞蹈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教学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与舞蹈技能的传授上,忽略了对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虽然在中学时期的舞蹈教学并非为了培养专业人才,但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能够让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有充分理解,产生情感共鸣。在学生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将舞蹈编排者真正的感情表达出来。因此,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角色的认识,深入理解舞蹈作品
  每一部舞蹈作品都包含作者的创作意图,尤其是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往往都反映特定的历史和时代特征。只有加深对舞蹈作品隐含因素的理解和探索,才能够领悟编排者的创作情思。舞蹈的本质是将审美价值的情感表达出来,在实际生活中,人的情感可以随意表露各种情感,自然表达,但是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并非如此。舞蹈情感艺术的表达必须对各种情感进行整理,将其背后隐含的审美价值挖掘出来,将那些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表达出来,给予人启迪。学生在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相关的某些生活习惯后,应当关注与这些生活习惯相关的民族生存意识,关注与民族生存意识有关的所有东西,例如双臂延展动作的意义为坦荡的性格与宽阔的胸怀。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肢体训练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资料时体会舞蹈者“眼神”和“表情”等的含义。在舞蹈中,表演者的脚步移动、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特征时视觉立体化的各个部分,只有将这些部分有效结合才能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这种有机结合来源于生活的根据,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舞蹈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想、多学、多听、多看,形成文化实体,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不同类型舞蹈的气质,做到游刃有余。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在学习舞蹈时,必须仔细对舞蹈作品进行观察。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能力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的含义是让学生提高细致入微地观察舞蹈作品的能力,第二个层面是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学校应当为中学生观察各种舞蹈提供条件,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将观察的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舞蹈的能力。在观察舞蹈时,必须对部分细节进行重点理解和记忆,经过提炼与升华,最终提升自己。虽然艺术高于生活,但是它源于生活,舞蹈作为艺术同样具有这种特点,舞蹈艺术的根源同样是生活,比如民族舞蹈。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教师应当在学习前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生活习性和传统风俗,可以采取实地走访的形式,也可以通过视频了解的形式。比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介绍藏族地区特色的视频短片,学生发现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上,在平常的走路过程中会出现前倾和后仰的动作,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识动作恰恰是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之一。通过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特点,学生能够感受到藏族舞蹈中蕴含藏族人民在高原地区生活的坚强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即便舞蹈编排合理、配乐得当,但是如果没有情感那么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打折扣。学生只有通过体会民族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够以丰满的感情进行舞蹈表演,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三、加强学习,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舞蹈作品背后必定隐藏深刻的内容,要想挖掘这种内容,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入观察,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底蕴。一个人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种素养必定会在他的舞蹈表演中有所反映。要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首先就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积累更多课外知识,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成长,需要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专业,二是理论,三是文化知识。中国文化是文化知识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有深厚的底蕴,是艺术发展的沃土。不同类型的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与舞蹈之间能够相互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更多的戏剧、欣赏音乐、了解美术、阅读优秀文学著作与诗歌等各种艺术,融会贯通,加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从而体现出舞蹈的感染力。比如在排练舞蹈作品《听雨》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江南音乐,帮助学生体会江南音乐的艺术特点,再排练时,学生的舞蹈动作艺术表现力明显增强。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
  创新是维持舞蹈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开阔的空间。现实生活是舞蹈艺术的根基,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摄取足够的营养,舞蹈艺术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必须经过艺术创新,才能够以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教师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感知,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舞蹈与时俱进,体现出艺术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即兴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并且到达一定程度后,通过即兴表演的方式可以实现创造力的瞬间爆发,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舞蹈。这种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升了舞蹈艺术水平。创造力在整个舞蹈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舞蹈表演的成败起到决定作用。同时,创造力在一定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总之,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是舞蹈艺术的生命。舞蹈作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必须通过表演的形式对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和内涵加以展现,如果仅仅依靠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就无法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必须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中学舞蹈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让学生深入观察作品与生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在舞蹈表演中投入丰富的感情,增强舞蹈的感染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普遍存在的误区,并指出误区的存在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如何使得中职英语课堂的导入有效化”的提问,作者提出“快、准、乐”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误区分析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导入  近年来职业学校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职学校不仅在入学招生方面获得了家长的青睐,学校本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完善。而在中职学校迅
摘 要: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不同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线条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运用线条表现的能力日趋加强,而且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如书法、建筑、工艺品等都在向孩子昭显着线条无穷无尽的魅力,都为学习线条的各种形状、体会线条的美感特
放眼当今企事业单位,许多都有每天早会与夕会制度。他们通过早会或夕会促进销售与沟通,加强服务意识,解决员工间的矛盾与问题,慰藉员工情感,设定第二天的目标等。有些企事业单位的夕会非常有效,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学校也有夕会,安排在下午两节课后。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的思想引领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夕会课并没有既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老师针对学生
受课堂时间所限,对于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练,若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则收效甚微,只有进行重点训练,才能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确定训练重点呢?下面我以三年级课文《孙中山破陋习》为例,谈谈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1.巧“对比”,感受缠足之痛  在执教第二自然段“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睛直往下流。”时,为
摘 要: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成绩较差,学困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应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对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改变、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 农村中学英语 习惯改变 能力培养 方法指导  针对我校学生英语成绩平均分低这一现象,如何使英语学困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学习习
摘 要: 高职教育和班级管理与中学有很大区别,中学班级管理是保姆式管理办法。高职班级管理和大学班级管理有不同,但是存在相似性。大学班级管理以一个年级为单位,年级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基本上是四年制。高职班级管理虽然也有辅导员,但是高职班级管理更严格,辅导员管理时间通常是三年。高职班级管理有艺术管理办法,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这样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班级管理 艺术批评  一、高职班级管理为
摘 要: 《科学怪人》与《呼啸山庄》都为19世纪女作家所写,但是这两部小说对女性的描写却很不相同。雪莱展现的是一个男性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从属的女性角色的命运似乎完全依赖于男性主角或男性反主角的行动。艾米莉展现的是一个更写实的世界,描绘一个男士们竞相争取高傲独立女性的世界。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阐述其自我分裂的实质,肯定其批判黑暗现实和促进广大女性女权意识觉醒的重要意义。  关键
摘 要: 材料的开发、使用和完善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发展史,而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材料的理解、认识和改造的过程。设计对材料的选择不仅用来提供功能,而且用来建立作品的美感,唤起人们心中的美好联想和感觉,以及对设计品本身的使用欲望。材料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文章就如何选择材料并使其自我显现以唤醒人们的审美情感展开论述。  关键词: 材料 设计 审美情感 艺术表现  一、对材料在设计中的思考  据相关考古资料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应在实践中思考、探索,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一、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创
一、早读课的意义  (一)课程的需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言而喻,早读课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二)课堂的需要  英语教学的一堂课仅有45分钟,如果教师要限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上课之前学生必须对新课知识进行预习,大量单词、句型、语篇的记忆与习得依赖于早读课。由此可见,早读课是英语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