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语言教育应以言语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创设有利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 幼儿; 创设;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04-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对于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低,那么,如何在不经意的、无形的教育中让小班幼儿学习说话,从而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呢?本文就实际操作中的现状简单的做了几点阐述分析:
一、创设相应语言游戏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现状: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旋律。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在一日活动中设置游戏情境,渗透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在做中学,如在教幼儿漱口时,教师就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常受到这样的刺激,他们很自然的就接受了这些话,而且乐意边漱口边说,效果很好。
分析:随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逐渐提高,可以为幼儿提供内容简单、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的小图书,鼓励他们学着自己翻书,并尝试用较短的句子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或讲给小伙伴听,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间接的培养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
二、精心设计教案,创设幼儿语言表达的最佳形式和时机
操作现状: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的是如何让幼儿的语言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发展。在教授《萝卜回来了》时,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童话的内容,感受小动物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情感,我们制作了五幅教学挂图,先让幼儿看图说话,要求幼儿说说每一幅图说了什么事情?五幅图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这里就有一个思维、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小班幼儿属于直觉性思维阶段,在活动中应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在不知不觉中积极的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中。面对着教材内容,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用不同的形式去呈现,既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又强化了交往语言的训练。当同一内容,同一思路的引导下,不同语言表达的交流,教师要比较、表扬、鼓励交往语言用的好的,适当给予奖励,以便加强其参与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针对幼儿认知特点,其次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能力的培养,再次还可以尝试让幼儿看操作图示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想象力、理解能力及手口并用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形式,有意无意的创设条件,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到口语训练的氛围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给幼儿提供多种表达的形式及自主表达的氛围,加上教师有声有色的指导,幼儿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与幼儿的交谈,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操作现状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有话愿意讲。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同周围人的生疏,就容易“沉默寡言”,有的与老师、同伴虽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爱交谈。泽泽小朋友其实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孩子,但他平时就不愿与老师同伴交流,针对他不敢说的现象,我们就经常找机会主动跟他说话或者在游戏中创设机会,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这样的有意无意的锻炼一段时间后,现在的他能主动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了。
操作现状二:当幼儿主动与教师说话时,教师应认真地倾听,热情的与幼儿对话,并能善于将话题稍作延长,幼儿解除了紧张心理,就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说了。每天的晨间谈话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全体幼儿进行交谈的最佳时机,让幼儿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如:快乐的一天、高兴的一件事、我喜欢的动物、我的家、今天的天气……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
分析:教师要努力创设家庭式的氛围,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每个幼儿,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说话。同时应正确对待每一位幼儿,认真倾听每一位幼儿的表达,使每一位幼儿在温暖轻松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情绪积极,树立自信心,有勇气大胆表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四、多给说话材料,拓宽说话渠道
操作现状一:小班幼儿年龄小,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们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方法,先是老师和小朋友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来主动参与了,我们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你今天真漂亮”。“HELLO。”“HI。”等方法来打招呼,对于内向不愿开口的孩子,我们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孩子,我们会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跟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呢?”就在学问候这件事上,我相信会给孩子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
操作现状二: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幼儿说话,发挥录音机、电视机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看中学、看中说,看看讲讲,既扩大了眼界,又锻炼了说话的能力。如让幼儿听录音机讲故事,听完后要求幼儿说说里面讲了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动画片《天线宝宝》的内容比较丰富,孩子比较感兴趣,每次看完后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也是幼儿一个良好的语言交往的机会。
关键词:语言; 幼儿; 创设;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04-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对于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低,那么,如何在不经意的、无形的教育中让小班幼儿学习说话,从而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呢?本文就实际操作中的现状简单的做了几点阐述分析:
一、创设相应语言游戏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现状: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旋律。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在一日活动中设置游戏情境,渗透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在做中学,如在教幼儿漱口时,教师就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常受到这样的刺激,他们很自然的就接受了这些话,而且乐意边漱口边说,效果很好。
分析:随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逐渐提高,可以为幼儿提供内容简单、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的小图书,鼓励他们学着自己翻书,并尝试用较短的句子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或讲给小伙伴听,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间接的培养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
二、精心设计教案,创设幼儿语言表达的最佳形式和时机
操作现状: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的是如何让幼儿的语言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发展。在教授《萝卜回来了》时,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童话的内容,感受小动物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情感,我们制作了五幅教学挂图,先让幼儿看图说话,要求幼儿说说每一幅图说了什么事情?五幅图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这里就有一个思维、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小班幼儿属于直觉性思维阶段,在活动中应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在不知不觉中积极的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中。面对着教材内容,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用不同的形式去呈现,既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又强化了交往语言的训练。当同一内容,同一思路的引导下,不同语言表达的交流,教师要比较、表扬、鼓励交往语言用的好的,适当给予奖励,以便加强其参与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针对幼儿认知特点,其次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能力的培养,再次还可以尝试让幼儿看操作图示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想象力、理解能力及手口并用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形式,有意无意的创设条件,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到口语训练的氛围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给幼儿提供多种表达的形式及自主表达的氛围,加上教师有声有色的指导,幼儿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与幼儿的交谈,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操作现状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有话愿意讲。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同周围人的生疏,就容易“沉默寡言”,有的与老师、同伴虽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爱交谈。泽泽小朋友其实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孩子,但他平时就不愿与老师同伴交流,针对他不敢说的现象,我们就经常找机会主动跟他说话或者在游戏中创设机会,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这样的有意无意的锻炼一段时间后,现在的他能主动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了。
操作现状二:当幼儿主动与教师说话时,教师应认真地倾听,热情的与幼儿对话,并能善于将话题稍作延长,幼儿解除了紧张心理,就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说了。每天的晨间谈话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全体幼儿进行交谈的最佳时机,让幼儿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如:快乐的一天、高兴的一件事、我喜欢的动物、我的家、今天的天气……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
分析:教师要努力创设家庭式的氛围,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每个幼儿,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说话。同时应正确对待每一位幼儿,认真倾听每一位幼儿的表达,使每一位幼儿在温暖轻松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情绪积极,树立自信心,有勇气大胆表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四、多给说话材料,拓宽说话渠道
操作现状一:小班幼儿年龄小,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们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方法,先是老师和小朋友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来主动参与了,我们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你今天真漂亮”。“HELLO。”“HI。”等方法来打招呼,对于内向不愿开口的孩子,我们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孩子,我们会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跟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呢?”就在学问候这件事上,我相信会给孩子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
操作现状二: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幼儿说话,发挥录音机、电视机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看中学、看中说,看看讲讲,既扩大了眼界,又锻炼了说话的能力。如让幼儿听录音机讲故事,听完后要求幼儿说说里面讲了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动画片《天线宝宝》的内容比较丰富,孩子比较感兴趣,每次看完后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也是幼儿一个良好的语言交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