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的折耳根

来源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说有什么是西南人民的“精神鸦片”,而外地人避之如蛇蝎的,那必定是鱼腥草了。但说真的,在鱼腥草好不好吃这件事情上,西南人民从来不与他人吵嘴,因为“好吃”这件事情,就和“爱”一样,你说不清它的玄妙,但身体反应却骗不了人,你之砒霜,还真是我之蜜糖。
  1.贵州人,折耳根味的
   虽然现在西南三省、包括湖南都吃鱼腥草,但要论真爱,还是贵州人。与其他地方不同,贵州人吃鱼腥草,不吃叶,专爱吃它的根,也就是“折耳根”。
  爱的程度
   贵州人有多喜欢折耳根,有数据统计,贵州人每天要吃掉将近3万吨折耳根。贵州人天天吃,顿顿吃,他们甚至还推出了折耳根味酸奶、折耳根奶茶、折耳根泡芙。夸张一点地说,就是没有一根折耳根能活着走出贵州。
  吃的口感
   其实折耳根的味道并不仅是鱼腥味,还包含着属于草木根须的一丝涩味,有如同香菜等调味料一般强烈的辛香,新鲜又嫩的折耳根细嚼之下还会有一缕回甜,口感是既脆且韧,很有“嚼”感。
  吃的方法
   贵州人用折耳根用得很精妙。作为调味点睛之笔的折耳根首先一定要切碎,然后拌在菜里,折耳根本身的脆韧口感就突出,而鱼腥味就减弱了。
   折耳根最适合搭配油多的荤菜和主食,清脆的口感和微涩的滋味特别解腻。折耳根也最适合搭配辣椒,辣椒能盖住折耳根的鱼腥味,又能突出那股独特的辛香。又是油,又是辣,总是红油辣椒爆炒的贵州菜把这两个特点都集齐了。
  2.贵州美食里的金牌配角
   折耳根在贵州美食里的地位,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的吴孟达,作为黄金配角贯穿在每一道贵州小吃、家常菜里,对贵州人来说,天天吃、顿顿吃折耳根,一点都不夸张。
  早餐——提神又醒脑
   早晨踩着阵雨后留下的水洼去上学,阳光照在卖糯米饭的早餐摊上,拌了猪油和酱油的糯米饭粒粒饱满,泛着焦糖色的油光。给巴掌大小的糯米饭团放上油辣椒、土豆丝、泡萝卜、香肠和脆哨,最后一定要加一勺子折耳根碎,这平凡的早点一下子就能变得不同凡响起来。
   折耳根的精髓在于去油解腻,切碎以后口感清清脆脆,混在黏糯的糯米饭里可以保持口感的平衡,如同埋好的一颗颗“彩蛋”,时不时嚼到就爆发出独有的辛香。
  课后小吃——灵魂蘸料
   下课了,小孩们总会趁着长达20分钟的“大课间”,或是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三五成群地跑去买“炸洋芋”。一家炸洋芋好不好吃,关键就在辣椒蘸水。
   所谓“蘸水”,是由辣椒做主料,衍生出的各种调味汁。辣椒搭配香油、酱、醋、盐、蒜水等,所有的味道都集中在这一勺里。然而蘸水的灵魂却是折耳根,加了折耳根,风味一下就凸显出来。
   老板将炸好的洋芋条捞入铁钵里,撒上葱花香菜,舀一勺折耳根辣椒蘸水浇上去拌匀,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叽叽喳喳的一群小孩里一定会有一个负责嚷嚷:“老板,多要点折耳根!”
  晚餐——贵州的家常味儿
   到了放学,玩一会儿再回家,妈妈肯定已经开始摆上饭菜了。
   买一把细嫩的折耳根回家择好切碎凉拌,有经验的妈妈一定会多放点酱油和醋,因为折耳根不易入味,要让折耳根在佐料里多泡一会儿,入味了才好吃,什么鱼腥味早去掉了,只剩下独特的辛香。
   剩半把折耳根和大片腊肉、蒜苗段、干辣椒下锅爆炒,一定要让折耳根吸满了腊肉的油盐咸香和辣椒段的干香辣味,吃起来既有肉味又解腻,甚至还有一丝回甘,比腊肉本身还好吃。一荤一素都是下饭菜,足够一家三口美美地吃完饭。
  宵夜——小吃摊上的百搭之王
   宵夜摊上的主角有两个,一个叫丝娃娃,一个叫竹签小烤肉。
   “丝娃娃”其实就是小春卷,只是裹好的春卷像是小孩的襁褓,所以才叫“丝娃娃”,这么形象生动的叫法,现在只有在方言里才常见。一张长桌上用小碟小碗分别装上酸辣土豆丝、豆芽丝、黄瓜丝、胡萝卜丝、榨菜丝、脆哨碎、花生碎、炸黄豆……林林总总十几样配菜。吃的时候摊开那张饺子皮大小的春卷皮,用筷子在配菜里分别夹上“几丝”包起来,最后浇上有折耳根的辣椒蘸水,一次性送到嘴里,分外地满足。
   一根牙签粗细的长竹签上最多只有三小块肉,一瘦一肥一瘦,近百根串好肉的竹签汇做一把,在炭火上翻滚跳跃,竹签敲在碳炉边沿发出“沙——沙”有节奏的声响。一把竹签小烤肉出炉时一定要撒上一把折耳根,或是额外配上折耳根辣椒蘸水。折耳根清新解腻,正好可以去除烤肉的油腻,还带着独有的辛香。
  3.“最贵州”的烟火
   最早的时候并不只有西南一片的人食用折耳根,作為野菜的一种,折耳根以前在整个南方都广泛分布。江浙、两湖、陕西、西南三省包括两广的地方志里都有广泛食用鱼腥草的记载,各路药典里也不乏将折耳根视为药材的记录。
   至于为什么现在贵州人独爱折耳根,有人说是因为贵州人爱吃糯米,折耳根富含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有人说贵州菜多油重辣,折耳根作为配菜清凉下火、解腻解辣;还有人说,贵州土地贫瘠多旱灾,折耳根能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壤,是灾荒时的救命食物。
   无论是哪一原因,最后都促成了现在贵州人和折耳根的一段“缘分”。折耳根就是“最贵州”的烟火气,它看似不起眼,但作为配料,从早餐到宵夜,贯穿了贵州小吃和主食调味的灵魂。
其他文献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座小城的气温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饭店。老婆婆颤巍巍地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下来。   服务员忙上前问道:“阿婆,您想吃点什么呀?”   老婆婆哆嗦着说:“我只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   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您请稍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
期刊
开场前一片寂静,  黑色幕布密不透风,  利剑般的闪电是舞台的灯光,  震耳般的雷声是开场的鼓乐,  野兽般的狂风是嚣张的指挥,  扭曲的树木是尽职的舞者,  雨是台上歇斯底里的樂手,  我是台下被惊呆的观众。
期刊
秋天,到处都是黄澄澄的。   稻谷黄澄澄。稻田里,稻谷每天伴着蛙声起舞,听着虫鸣入睡;每天和小鸟讲天上的故事,与蚯蚓谈论地下世界。这些稻谷很快乐。快乐的稻谷熟得快,当秋风路过时,稻谷便托它捎口信:“我们长大了,成熟了,颗粒大大的,个头壮壮的,粒粒都很香……快来收割吧!”于是秋风告诉人们——稻谷成熟了。人们欢天喜地,笑语盈盈,结伴来到野外,只见田里一片金黄。清风拂过,稻谷对着人们点头致意:“哈哈哈…
期刊
清晨,  每一只鳥  唱出美妙的音符。  清晨,  每一朵花  诉说着梦的美好。  清晨,  每一棵树  跳着欢快的舞蹈。  清晨,  每一个人  翻开新的一天,  奔着梦想而去。
期刊
又是一年春天,校园里的丁香开满枝头。   操场上,同学们在尽情玩耍,班主任正做引体向上,班长搬作业本。  “哎哟!”随着一声惊叫,班长王寒冰倒在地上,本子在空中飞舞……此时此刻,张明也躺在地上,嘴里直喊着:“好疼,好疼啊!”原来张明和同学追追打打,他跑得飞快,一不小心撞上了班长,两人同时倒地。   王班长踉踉跄跄地站起来,靠着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张明,喷出熊熊烈火。张明摸着头,忍着痛,也赶紧爬了起
期刊
虽然孩子们的作品笔法有些稚嫩,用墨也有些巧笨拙,但是透过他们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稚拙的、一尘不染的童真世界……下面這些来自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虹桥小学1506班的小诗,都是小作者们心中最纯真的表达哦。  忙碌的白天过去,  美好的夜晚即将开始。  粗心的太阳急下班,  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  看!  害羞的云朵红了脸;  蔚蓝的天空换彩衣;  湛蓝的海洋披金沙。  文静的月亮已上岗,  万家灯火是
期刊
一筐蓝莓  散落在地上,  它們对世界  充满好奇:  有的溜到桌子底下  有的躲到椅子底下,  有的钻进沙发底下,  它们好像在玩  捉迷藏呢!
期刊
大家快看!这幢威严的建筑不是人民大会堂吗?一群胸前佩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正有序进场。走进去一看,原来他们正在接受“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的表彰。这份荣誉可真是了不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小小发明家——全国十佳优秀少先队员杨懿   在动画片里,哆啦A梦的口袋里能掏出各种高科技工具,但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的小发明家杨懿不比他差呢!“多功能折叠课桌”“多功能清洁工具”等等多个小发明
期刊
在我的身边,有一位这样的人:她勤劳节俭,她无私奉献,她和蔼可亲,她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之一。   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虽然还未至耄耋之年,但是头上的白发还是不停地冒出来,幸好她的牙齿还如年轻时那般整齐、洁白,既粗糙又长满老茧的手脚,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她,已经老了。虽然她已经老了,但是她的笑容是多么灿烂,面容多么和蔼可亲,她在我心中也依旧那么美丽温柔。   她的衣服鞋子总是旧旧的
期刊
不同时空的人物可以穿越并彼此相遇。于是不同时空的文人墨客,相约来一场聚会,想互相比试一番,他们约在了岳阳楼。此时所有的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聚集在岳阳楼,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来。   李清照正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试。两位才女的较量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李清照一首《如梦令》一出,震惊了很多人:“好词呀,真是好词!” “最后一句‘绿肥红瘦’用得真是好,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树风雨中的海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