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台资企业在大陆接近9万家,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一些台商投资集中地方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地处东南沿海与珠三角前沿的东莞是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一度集聚了大批台湾电子及零组件企业,形成完整的配套产销体系,创造了闻名海峡两岸的“东莞模式”(后有“昆山模式”与“重庆模式”),促进了东莞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境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台资企业尤其是较早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加工出口为主的东莞地区台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东莞台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第一,五年多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对国际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外部需求下降,生产订单减少,对以加工外销为主的东莞台资企业形成很大的外部压力。第二,大陆经济发展战略有了新的调整,不再简单地追求高耗能与经济高增长,开始推动经济转型,更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重视包容性增长,更重视内需发展。同时大陆不断完善经济政策与制度,包括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等不少新法规,缩小内资与台、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环境的改变,要求台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与谋求新发展。三是,大陆营商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目前累计升值近40%;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的迅速上升,对台资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四是,广东省经济战略的调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世纪以来,广东省开始了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提出“腾笼换鸟”的新一轮改革口号,在珠三角地区不再发展低端、具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大力倡导与发展少污染、低污染的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产业,并鼓励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沿海企业向粤北与内陆转型,进一步加大了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的台资企业的经营压力。另外,东莞台资企业是在大陆经济改革初期特殊背景下形成的以加工出口为主或代工的“两头在外”企业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与发展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近年来,东莞地区经营困难、亏损甚至倒闭的台资企业不断增加,在大陆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于是台资企业开始了新的发展路径选择,开始了新的转型升级进程。其中,部分台资企业转向东南亚发展,也有少部分台资企业“鲑鱼回流”,返台投资,但更多的东莞台资企业选择继续留在大陆,留在东莞,开始了一次重大的转型升级进程,其主要策略包括:加强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经营事业项目迈向多元化,即从单纯以生产制造加工为主向在发展加工制造基础上进一步向商业、流通及其他领域延伸;进行区域发展的重新布局,在继续发展与巩固东莞本地事业的同时,将新的事业重心向内陆与中西部转移,并形成一股新趋势;努力开发与创造自有品牌,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减少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同时,大陆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东莞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东莞台资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转型升级问题,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与支持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取得一定积极效果。
在台资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与大转型的此时此刻,本刊记者亲赴台商投资前沿并创造大陆台商投资“东莞模式”的东莞地区,考察当地台资企业的发展与现状,了解台资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倾听台资企业的心声与建议,分析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方法与路径,撰写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报道与分析文章,有助于为大陆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
地处东南沿海与珠三角前沿的东莞是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一度集聚了大批台湾电子及零组件企业,形成完整的配套产销体系,创造了闻名海峡两岸的“东莞模式”(后有“昆山模式”与“重庆模式”),促进了东莞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境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台资企业尤其是较早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加工出口为主的东莞地区台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东莞台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第一,五年多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对国际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外部需求下降,生产订单减少,对以加工外销为主的东莞台资企业形成很大的外部压力。第二,大陆经济发展战略有了新的调整,不再简单地追求高耗能与经济高增长,开始推动经济转型,更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重视包容性增长,更重视内需发展。同时大陆不断完善经济政策与制度,包括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等不少新法规,缩小内资与台、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环境的改变,要求台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与谋求新发展。三是,大陆营商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目前累计升值近40%;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的迅速上升,对台资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四是,广东省经济战略的调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世纪以来,广东省开始了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提出“腾笼换鸟”的新一轮改革口号,在珠三角地区不再发展低端、具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大力倡导与发展少污染、低污染的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产业,并鼓励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沿海企业向粤北与内陆转型,进一步加大了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的台资企业的经营压力。另外,东莞台资企业是在大陆经济改革初期特殊背景下形成的以加工出口为主或代工的“两头在外”企业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与发展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近年来,东莞地区经营困难、亏损甚至倒闭的台资企业不断增加,在大陆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于是台资企业开始了新的发展路径选择,开始了新的转型升级进程。其中,部分台资企业转向东南亚发展,也有少部分台资企业“鲑鱼回流”,返台投资,但更多的东莞台资企业选择继续留在大陆,留在东莞,开始了一次重大的转型升级进程,其主要策略包括:加强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经营事业项目迈向多元化,即从单纯以生产制造加工为主向在发展加工制造基础上进一步向商业、流通及其他领域延伸;进行区域发展的重新布局,在继续发展与巩固东莞本地事业的同时,将新的事业重心向内陆与中西部转移,并形成一股新趋势;努力开发与创造自有品牌,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减少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同时,大陆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东莞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东莞台资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转型升级问题,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与支持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取得一定积极效果。
在台资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与大转型的此时此刻,本刊记者亲赴台商投资前沿并创造大陆台商投资“东莞模式”的东莞地区,考察当地台资企业的发展与现状,了解台资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倾听台资企业的心声与建议,分析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方法与路径,撰写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报道与分析文章,有助于为大陆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