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基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立足于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全过程出发,通过拟定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思政教学形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探讨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以期探索其有效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程思政;途径
  【作者简介】海娜(1977-),女,湖南郴州永兴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2019年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双一流”重点建设项目“课程思政:英语写作”,编号:兴师发(2019)89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底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将思政工作贯彻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在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包含的思政资源。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使“课程思政”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秉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需积极改变思路,着力建设“课程思政”。事实上,任何一门大学课程都饱含思政和德育资源。因此,有必要挖掘高校各门课程的教育资源,运用其春风化雨的教育功能,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等各种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令所有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发挥全方位德育“大熔炉”的教育协同作用。
  在当今高校的“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英语写作课程必须重视和加强英语写作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英语教学”转变为“英语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导向作用。
  一、课程介绍
  英语写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设。其内容主要涵盖两方面:首先,就显性课程来说,该课程应使学生熟知写作基础知识,令其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英语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其次,从隐性课程即课程思政的层面看,其內容还包括综合写作与沟通技巧中的人文性、伦理性、价值观等内涵。
  二、英语写作课程思政功能弱化现状及原因
  英语写作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理应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但目前英语写作的思政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原因如下:第一,筛选教学资料时忽略了对思政素材的考量。市面上的英语写作教科书种类繁多,取材大多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作为背景,内容难免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当中缺乏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以及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元素。其次,备课对思政融入点缺乏考虑。教师过分拘泥于教科书,强调把所谓的“知识点”当成教学的重点,从而淡化甚至抹杀了英语写作课的思政功能。第三,常规老套的授课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教化功能。教学以本为本,对学生的训练拘泥于背诵所谓的范文、模板句背诵和仿写,对教科书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教育内涵不做深入挖掘,更不用说对教材内容背后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华文化的思政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第四,因循守旧的评估机制也限制了英语写作课思政教育功能的充分施展。纵观以往,对英语写作课的效果评估一直侧重于对英语写作技能的考查,没有将思政指标充分考虑进去。
  三、基于最优化理论的英语写作思政育人的实施途径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其理论的核心是:教师精选一个最佳的计划来建立教学过程,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并获取最优的效果。该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现代系统论为理论工具,对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此理论突出了教学论中举足轻重的问题,即优化教学过程,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理论,立足于本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本研究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的四个方面:
  1.拟定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融教养、教育与发展三位一体。巴氏的理论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应在教学计划中有全面的体现,教学计划应兼顾教育,教养和发展三方面,将三者看作一个整体。只有全面考量这三个方面并有机组合各种任务,才能实现最优化。这也意味着,某一教学任务的成功解决同样有利于解决其他任务。
  例如,第五章“Summarizing(概要写作)”的教学目标分成三个:一是知识目标,即了解几种不同的概要写作模式和各自的特点,熟悉概要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二是能力目标,即帮助提升语言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基于原文线索,写出故事梗概或文章概要,培养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三是素质目标,即促进思维发展和增强“四个自信”,增进观察和概括能力。在教学任务设计中,让学生概括一段题为“Do Face Masks Really Keep You Healthy?”(《戴口罩真的能让你保持健康吗?》)的文字。时值疫情期间,让学生浓缩这篇科普小文章的内容,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促进了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发展。此外,在学习科普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戴口罩”这一小事观察中国和西方各国政府的态度,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及对国际时事的关注,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寻求客观真理的能力,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四个自信”和爱党爱国的情怀。这样融教养、教育与发展三位一体的教学计划,帮助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
  2.挖掘教材内容,融思政元素于教学之中。根据巴氏的理论,在教学中,为使教学内容最优化,还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据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有教材,尽可能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使英语写作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衔接。因此,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一切课外思政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
  例如,教师在讲授Exposition(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之一Exemplification(例证法)时,让学生围绕“My mother is a thrifty person.”(“我的妈妈是个勤俭节约的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在说明文中注重举例的相关性、显著性和典型性,同时融入中国的传统美德与持家之道,以期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着力培养有担当、品德好的社会主义青年。   3.创新教学形式,将思政元素合理嵌入教学当中。巴氏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恰当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据此,教师应创新思政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合理嵌入教学当中。这种创新,反映在任务的呈现和作品的展示上,还反映在课后实践上面。
  例如,在讲授第六章的Narration(记叙文)这一小节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或观看一些名校的校史、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的书面或视频资料,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动手搜集本校的校史、当地历史、名人等资料,并撰写成英文,拍成短片,在课堂呈现和点评,并评出最优小组。这样既让学生学会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又宣扬爱校荣校、热爱当地历史文化的思想。
  4.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将思想政治评价纳入考核范围。效果及时间构成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评判标准。前者指在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均达到最高水平;后者指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
  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应是包含学业成绩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教学效果评估应在多个维度上进行,既有对考试成绩进行的终结性评估,还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估。此外,还可以使用测试和问卷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品格修养和课程开始前的心理发展水平;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后测以评定三个领域中达到的水平,并将前后测进行比较。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突出课程思政“风向标”作用。在每个单元的读书报告中,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记录他们在该单元中学到的内容:语言和思想。在读书报告中,可以评估学生的思想训练进度。再者,在期末的心得体会中,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个学期的思想变化,教师据此可以对其思想变化做出综合性判断。此外,在课程开展前、后的问卷中,设计与思想和道德相关的问题,并观察和评估该领域学生的成长。
  四、结语
  利用英语写作课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这是高校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结果,其育人的途径形式多样,资源丰富。教师在实施英语写作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应高瞻远瞩,拟定好教学计划,将思政元素恰当、适时编织进教学内容;利用英语写作课堂巧妙呈现课程思政内容,让爱国主义精神、爱校荣校思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创新思政教学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政元素合理嵌入教学当中,立德树人,春风化雨,令思政内容“声声入耳”;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突出课程思政“风向标”作用。总之,利用英语写作课将思政元素浸润莘莘学子心,提高其语言书面表达的能力,既是当务之急,同时又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郝志军,等.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7-22.
  [2]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3]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等译.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1-22,191.
其他文献
【摘要】《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本文为笔者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的反思,包括对学生的了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反思;不足;整改措施  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力争从教学手法和教学理念上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效地教学效果。中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中的口语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点,如何有效做好口语教学工作是每个中职英语教师所关注的话题,而概念短语应用于中职英语口语教学能够做到避难就易、以点带面和加强总结,对英语口语教学大有裨益。为此,本文就概念短语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和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中
【摘要】毋庸置疑,清晨作为记忆的最佳时间段,在这个黄金时期,记忆英语单词、语法、背课文等,收效良好,也正因为如此,英语教师们也都致力于将晨读优势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给英语教学注入新活力。由于学生是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因此,创新晨读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活起来,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基于此,本文在立足晨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英语晨读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提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巧妙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启动学生的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拓展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既阐明了理论,又结合教学实践在文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力求改善教学效果。  【关
在当前小学教学阶段开展英语这门学科,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对英语内容耳濡目染,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为以后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汉语还有一门比较重要的语言就是英语,因为学生很有可能会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多数的学生都感觉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阻碍。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在教育界逐渐地盛行起电教媒体,如果能够巧妙地结合课堂教学以及电
【Abstract】Atonement is one of Ian McEwan’s most popular novels, and one marked feature is that it has a metafictional coda which turns the novel into metafiction and overturns the ending of its two pr
【摘要】林语堂是中国译坛上少有的双语创作者,写出了很多流传于世的佳作,还写过很多关于翻译思想的文章,可谓实践理论皆佳,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他翻译的《浮生六记》中的一些例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他的翻译思想、策略和技巧,以期对翻译实践能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思想;归化;异化  【作者简介】李媛媛,安阳师范学院。  一、引言  在中国翻译界,翻译思想多,而翻译理论很
【摘要】在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互联网 ”时代,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革。本文借助一款手机APP“英语趣配音”,对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拓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思路,并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应用、交流等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真实语言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趣配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吴玲玲(1981-),女,汉族
【摘要】书面表达是英语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书面表达的占比越来越重,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能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因此,没有思想的书面表达是苍白的,是没有灵魂的,也就是不成功的,是无效的。“思想性”是书面表达的重头戏,学生写作时应该对此着重“泼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写作试题可以
【摘要】 在新经济形势背景下,新时代呼唤着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构建更加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长期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文化素养的培育处于薄弱环节。在传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语言技能课程常为必修课,文化课程多为选修课。而作为选修课的文化课程基本以英美等西方文化为主,丝路文化鲜有提及。鉴于丝路文化的学习了解對新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