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段阅读教学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关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朗读和积累语言三者组成了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环节,在围绕识字教学这一重点的同时,有效组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和语言积累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规范有效的手段及策略。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使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效、更发展、更真实。
  【关键词】低段 识字 朗读 积累语言
  在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围绕这一重点展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根据实际的学文情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低段阅读教学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关系对一位语文教师而言应予以明确,也必须采用规范合理的方法进行把握。
  识字、朗读和积累语言三者组成了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经历。通过对《荷叶圆圆》的两次试教后,在进行对比分析后对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规范地制定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关注低段阅读教学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关系。我选择了《荷叶圆圆》这篇文质兼美的阅读课文进行了两次试教,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中插图形象地反映了主要内容;语言生动优美,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预设的教学目标是:1.以比赛认读的方式复习“荷”等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有主动识字、造句愿望。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水珠、蜻蜓、青蛙、鱼儿快乐心情。3.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并进行仿写。4.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喜爱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从目标的设定上来看,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难易梯度,一般是后者以前者基本达成为一定基础而提出。识字的目标能达成,则可以促使学生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感悟语言、理解文意,只有通过朗读的提升才能更好地积累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元素。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蕴含着三者之间密切的联系,规范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提升课堂失效的必经途径之一。
  二、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规范的教学手段,准确合理地把握低段阅读教学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关系。三者之间不仅仅是先后或是由简到难的相对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连接、相互辅助的动态系统。
  学生识字需要有一个语境或是情境来激发其兴趣并帮助理解其字词的含义,从字、词再到句、篇的朗读、想象与感悟,再到语言的积累,应该遵循从文本回到文本的两点重合规律。在《荷叶圆圆》的第一次试教过程中,我先请学生听了范读后想象其情景,出示图片,再出示课文的语言内容,并进行朗读指导和随文识字。第二次试教过程,我采用的是直接出示课文的语言,由学生自由朗读,并在读后进行关键词句的分析,通过主要字词的识记、说话训练,再回到课文的朗读和语言的感悟品味,最后进行了一个课文仿写的拓展练习。从这两次的教学比较中,明显发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的轨迹变化。第二次试教更加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范性,准确合理地把握了低段阅读教学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关系。
  一堂语文的学习后,应该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并留下语言。从直接出示语言,学生的第一感觉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知识存在于表层的朗读,甚至不能做到流利。而在通过关键字词的突显和识记中,学生逐步产生对语言对识字的兴趣和深入探究、朗读的兴趣与自信,当学生第二次朗读后能初步理解文意并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这时学生的有意注意被进一步延伸到了课文的整体,并利用课文插图在学生已经产生自主想象时帮助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再次朗读和进行拓展训练时,学生已经能将读到的学到的新的字词、句式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行模仿和自我创作。这就是充分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规范性,也是对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使得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以低段语文识字教学重点下和谐统一。
  三、明确教学手段和策略中的主次关系,更好地服务于低段阅读教学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所有的板书、图片、课件都是教学中的辅助材料,与课文的文本、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主次颠倒。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必须根据对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作用进行有序规范的排列和有弹性地设置。教学对象的变化、课堂生成的可能等因素使得教学预设发生必然的改变,因此教学手段和策略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更好地实现低段阅读教学识字、朗读与积累语言的综合目标服务。
  总之,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必须突出和明确识字教学的这一重点,并且在围绕这一重点的同时,有效组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和语言积累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规范有效的手段及策略。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使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效、更发展、更真实。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 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陈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03
其他文献
学位
默写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特别是对于连环画家和中国画画家来说,此项基本功深浅,更是关系到绘画创作能走多远的重要一关。  很多人画素描画速写可谓熟练精到,但画起默写来便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很多不足便暴露了出来,很明显这是未经过默写训练所造成的。有的人在搞中国画人物写意创作时,不是直倾纸端,而是一遍遍地拷贝稿子,在上笔墨,淋漓的笔畅墨趣完全被古板的作画方式所冲淡。他们缺乏默写基本
期刊
【摘要】适应教育转型要求,加快教学内容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军队转型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对象,如何达成教学目的,也是教员面临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体会,谈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军校 教育转型 内容转变  军队院校由任职教育向学历教育转型,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而教学内容是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按照人才与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它涉及人才目
学位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业务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课程标准思想贯穿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再加上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一堂原本呆板枯燥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妙的导入:  我讲的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荷叶圆圆》。这是一首轻盈、活泼的散文诗,课文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作为教师,去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已是刻不容缓、义不容辞。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训练;并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学各门课程都面临着全面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怎样应对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本人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克服“纯技术化”倾向、淡化“学科本位”  按照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的“双本体观”,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