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关系到学生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品德課程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笔者就将针对小学品德课生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一、 引言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既能够通过理论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未来社会的栋梁。然而,从当前我国小学学科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都更加重视课程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思想上以及观念上的教育,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较大的阻碍,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教师、学校都更加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并且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足够,而对于学生认识以及思想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引导。同时,虽然品德课是目前小学中必开的课程,但是在课上仅仅局限于书本以及形式上的品德说教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起到培养他们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品质的作用,甚至理论知识的教育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失去耐心和兴趣,激起学生的反叛心理,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加强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就必须要重视品德课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品德课真正发挥作用。而要做到生活化的品德课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 理念定位:回归儿童的生活
  要想实现小学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那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品德课虽然是一门课程,但是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品德课上并不具有系统、完善的学科逻辑或者是逻辑体系,而是要根据生活以及情感的逻辑来进行。众所周知,孩子情商的培养是要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意识到不同的行为、语言对人的情感所造成的影响。而将品德教育回归到儿童的生活,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以及共情能力。这是因为,相比起教材中“高大全”的名人故事,许多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而让孩子回归到生活进行品德教育,就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具有道德的行为对人所产生的影响,而不道德的行为又会对人以及社会产生怎样的危害。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道德品质对于每一个人和世界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三、 贴近实际,精选生活内容
  对于小学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来说,教师还需要注重的一件事就是要贴近实际,精选生活内容。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小学品德课生活化的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回归儿童的现实生活。而回归之后,自然是要精心挑选生活中的内容来进行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作为“教师”的高高在上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更加轻松、平等、和谐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就能够在课堂上营造生活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放下心防。之后,通过沟通与交流,教师就要寻找到与每一个学生都息息相关的生活现实,通过对生活现实的阐述以及释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然,在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通过与同龄人的讨论,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品德课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做到自我约束,让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潜移默化到学生生活中每一个细微之处。
  比如说,在进行“家庭因我更美丽”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自己的家庭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让学生先梳理清楚自己家庭的结构。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来说“最喜欢妈妈/爸爸做的一件事”和“最讨厌爸爸/妈妈做的一件事”并且说清楚理由。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阐述在家庭生活中做的不对的事情。譬如说,没有好好吃饭、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庭之后与父母好好地进行沟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生活中每一个人以及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优化资源,拓宽体验生活渠道
  要想将生活化教学更好地应用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当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优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生活体验渠道,这样才能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内容去进行学生品德的教育。
  首先要拓展教学资源。即便小学品德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由行业内的专家来进行编撰,拥有较高的权威性,但是薄薄的一本教材并不能囊括所有的知识。因此,教师除了应用教材来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学识,拓展学生的眼界,从而更好地进行品德教育。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向社会的延伸,要不断加强品德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品德课程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理解到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在进行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加强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这样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不仅仅是在品德课程上,还能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进行学生的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   五、 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品味
  对于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来说,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除了课程教学以外还要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去做一做,那么才能让学生真正重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有效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课堂向生活与现实开放。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认识到不同的动植物。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接入动植物,如果学生想要违规摘花,就问学生如果自己是花,那么拔掉他的头发会不会疼。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同理心,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且让学生意识到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询问学生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是否有看到老弱病残孕专座,这些位置的设置又是为了哪一类人群。如果自己生病了,但是公交车上又没有座位,是不是特别难过,希望能够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通过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学会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身行为给他人带来情感上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效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提供帮助。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从当前小学课程品德课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必须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刘芹.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6,(11).
  [2]胡照松.是谁拔动我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06).
  [3]艾全华.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育,2016,(08):00114.
  [4]冉隆国.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2).
  [5]刘群.品德与生活携手,教学与实践同行——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5,(18):72-73.
  [6]王同胜,刘蓉.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035.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过程让学生议,结果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科学素养得以充分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创新;发散思维;想象;动手操作能力  穆勒先生曾说过:“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内容上涉及了大量可探究的物理、化学、生物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注重科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实现科学教学的生活化。通过实施初中科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知识技能。本文在对生活化教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创设生活化情境、增设生活化教学内容、开展小组生活化探索、设计生活化问题四个方面探讨初中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关键词:初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小学生的识字欲望,教给他们认识汉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汉字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识字的教学也应该最终回到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身边的事物、汉字,通过日积月累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  关键词:识字;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效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是它最大的特点,只有把语文
摘 要: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古代教育就十分重视这一点。古人讲究万事德为先;读书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终身理想。我们现代的教育更不能忽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重要性。那么如何将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这门课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让大家都喜欢上它呢?尤其小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缘故,不能深刻体会大道理,品德教学更应该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有所见有所想有所感有所获。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