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其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不仅要面临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更要注意满足思想政治自身实践活动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驱力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其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不仅要面临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更要注意满足思想政治自身实践活动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教育目标及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从思想政治的目标来说,它包括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而个体目标包括个体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目标;社会目标包括社会的经济目标、政治目标、文化目标等。从个体目标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促进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从社会目标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服好务,导好航,起到服务和保障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要科学,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多样性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必须适应新的教育目标的需要,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从教育内容发展的多样化来说,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仅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还要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而,教育内容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规则的科学化问题。因为教育内容越丰富,教育方法的运用也要越有针对性,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对象的主体化发展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象的新变化集中体现在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其主体意识的增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必须加强主体化问题的研究,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和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
(一)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的增强
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带来了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包括企业改制、转制、重组导致企业职工由“单位人”、“国家人”变成“社会人”、“市场人”;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征用后,农民由“集体人”变成“个体人”、“农民工”、“市民”;大学生也由原来国家“包分配”到“竞争就业”、双向选择。这些不仅促进了人们身份的变化,也形成了新的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关系各异的社会阶层,构成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相关因素并集中体现在就业、分配、贫困、企业改制、”“三农”、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司法不公等领域;除此以外,“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问题,民族宗教问题,都引起复杂紧张的矛盾,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诸多表现。”这些不同领域和不同表现的人民内部矛盾混杂交织在一起,不仅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意识的巨大变化,包括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功利意识大为增强,也使部分教育对象出现享乐、拜金、不诚信、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受到贪污腐化、一切向钱看等不良价值取向的侵蚀。这些矛盾和表现形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其主体性需求不断增强,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由此形成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凸显了研究和解决主体化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主体化问题研究的不足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对主体化问题的研究不足,需要深化“人本”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教育对象的主体需求关系多样化的分析及其教育方法的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包括:第一,正确认识和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的方法。即从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入手,掌握获取教育对象思想信息的方法,以及科学预测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发展的方法;第二,综合分析教育对象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获取正当的经济利益和物质条件的方式及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第三,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体、群体主体和个人主体多方面需求关系的协调性,加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象的新变化凸显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价值,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方法理论及其发展形态的发展。
三、教育手段新变化凸显了现代化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或称载体)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提出了新要求,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发展集中体现在载体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即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并产生深刻影响。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不仅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还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变化,必然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问题。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提供了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传播的快捷手段,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实践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就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和教育模式的研究,并要求教育者和研究者变革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这些都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总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变化和发展,不仅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提出了理论发展的要求,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和素材,需要努力发掘,积极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驱力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其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不仅要面临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更要注意满足思想政治自身实践活动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教育目标及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从思想政治的目标来说,它包括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而个体目标包括个体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目标;社会目标包括社会的经济目标、政治目标、文化目标等。从个体目标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促进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从社会目标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服好务,导好航,起到服务和保障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要科学,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多样性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必须适应新的教育目标的需要,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从教育内容发展的多样化来说,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仅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还要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而,教育内容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规则的科学化问题。因为教育内容越丰富,教育方法的运用也要越有针对性,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对象的主体化发展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象的新变化集中体现在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其主体意识的增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必须加强主体化问题的研究,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和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
(一)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的增强
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带来了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包括企业改制、转制、重组导致企业职工由“单位人”、“国家人”变成“社会人”、“市场人”;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征用后,农民由“集体人”变成“个体人”、“农民工”、“市民”;大学生也由原来国家“包分配”到“竞争就业”、双向选择。这些不仅促进了人们身份的变化,也形成了新的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关系各异的社会阶层,构成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相关因素并集中体现在就业、分配、贫困、企业改制、”“三农”、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司法不公等领域;除此以外,“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问题,民族宗教问题,都引起复杂紧张的矛盾,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诸多表现。”这些不同领域和不同表现的人民内部矛盾混杂交织在一起,不仅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意识的巨大变化,包括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功利意识大为增强,也使部分教育对象出现享乐、拜金、不诚信、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受到贪污腐化、一切向钱看等不良价值取向的侵蚀。这些矛盾和表现形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其主体性需求不断增强,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由此形成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凸显了研究和解决主体化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主体化问题研究的不足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对主体化问题的研究不足,需要深化“人本”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教育对象的主体需求关系多样化的分析及其教育方法的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包括:第一,正确认识和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的方法。即从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入手,掌握获取教育对象思想信息的方法,以及科学预测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发展的方法;第二,综合分析教育对象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获取正当的经济利益和物质条件的方式及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第三,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体、群体主体和个人主体多方面需求关系的协调性,加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象的新变化凸显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价值,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方法理论及其发展形态的发展。
三、教育手段新变化凸显了现代化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或称载体)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提出了新要求,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发展集中体现在载体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即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并产生深刻影响。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不仅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还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变化,必然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问题。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提供了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传播的快捷手段,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实践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就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和教育模式的研究,并要求教育者和研究者变革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这些都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总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变化和发展,不仅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提出了理论发展的要求,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和素材,需要努力发掘,积极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