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和综合评价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9月至2013年12月4136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ABO血型相容情况分为3组:ABO血型相同组(相同组)3892例,ABO血型相容但不相同(相容组)170例,ABO血型不相容组(不相容组)74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间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存活率等的差异。结果相同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
【机 构】
: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中心,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中心,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中心,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中心,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中心,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和综合评价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9月至2013年12月4136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ABO血型相容情况分为3组:ABO血型相同组(相同组)3892例,ABO血型相容但不相同(相容组)170例,ABO血型不相容组(不相容组)74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间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存活率等的差异。结果相同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0.9%、88.1%、82.1%、71.6%和68.3%,相容组分别为88.3%、84.5%、79.1%、67.6%和64.3%,不相容组分别为77.8%、72.4%、66.0%、53.1%和48.3%,相容组与相同组间上述各时段累积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2=1.723,df=1,P=0.1189),而不相容组上述各时段受者累积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4.582,df=1,P=0.032)。相同组,相容组和不相容组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5%、22.4%和39.2%,不相容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8.8%和8.1%,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和5.4%,3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9.4%和18.9%,3组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论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但由于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采用ABO血型不相容供肝时仍需谨慎。
其他文献
正常情况下,肝移植受者与供者的血型要相一致或相容时才能实施,但在临床上常会遇到捐赠者与受者ABO血型不一致的现象.为了增加供肝数量,人们开始考虑并开展ABO血型不合肝移植[1].目前,在紧急或供者紧缺的情况下行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已逐渐被接受,甚至有关于原发性肝癌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报道[2].一、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理论基础与现状肝脏作为免疫特惠器官,有较好的免疫耐受能力[3-6].肝脏具有
三、心脏移植Kobashigawa等报告了依维莫司(EVR)与吗替麦考酚酯(MMF)在心脏移植中应用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所有受者在心脏移植后均使用诱导治疗+皮质激素,术后72 h内将受者随机分为3组:(1)低剂量EVR组(n=279),采用低剂量EVR+低剂量环孢素A(CsA)+皮质激素,EVR的用量为1.5 mg/d,血药浓度谷值(C0)为3~4μg/L;CsA的C0,1个月时为200~3
胸腺瘤并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发病率仅为0~1.4%[1].由于全血细胞重度减少,胸腺瘤并发SAA患者难以行肿瘤切除术,亦难以进行放疗和化疗,治疗SAA的免疫抑制剂对于恶性胸腺瘤亦不利.2011年8月,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胸腺瘤并发SAA 1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口服吗替麦考酚酯(MMF)和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在肾移植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情况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前瞻性研究,入组10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口服MMF和EC-MPS.用10点有限样本法测定移植后7和30 d两组患者0~12 h麦考酚酸曲线下面积(MPA-AUC0-12h).应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估受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症状,分值越高症
目的 探讨血清sCD30水平在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接受肾移植的受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研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将受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72例)和AR组(3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7d、14 d、21 d、28 d、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和6个月,以及发生AR当天和AR逆转后动态监测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以20例健康成人
我院收治1例再次肾移植后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功能丧失的首次移植肾出血,现将该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年龄为6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02年1月接受首次肾移植,为尸体供肾,术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有长时间巨细胞病毒活动史.2008年3月,因移植肾功能丧失而接受再次肾移植,为亲属活体供肾,以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再次移植的肾脏功能正常,术后受者的
目的 分析BCR-ABL融合基因T315I突变的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资料,探讨移植疗效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 观察10例伴T315I突变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接受异基因HSCT后缓解率、复发率以及长期存活情况,分析这类受者的移植疗效.结果 10例受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9岁(18~49岁),原发病
目的 评价肝移植后门静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13例肝移植后出现门静脉闭塞且接受介入治疗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提示门静脉闭塞,8例患者伴有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利用经皮肝穿刺途径对门静脉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必要时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分流严重的侧枝循环行静脉栓塞治疗.统计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患者
供肝保存最重要的目的是维持肝细胞活性以及肝脏功能.目前,单纯低温保存(SCS)仍是供肝保存普遍采用的方法,随着临床上扩大标准供肝使用的增加,而采用SCS却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常温机械灌注(NM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器官保存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生理条件保存肝脏.本文将对NMP的基本结构、修复肝脏的机理以及NMP较SCS的优势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供肝应用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的效果及受者预后.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单中心157例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其中19例接受了丙型肝炎阳性供肝,为研究组;138例接受了丙型肝炎阴性供肝,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受者存活率、丙型肝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复发的严重程度.结果 研究组肝移植术后1年和5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9.5%和67.0%,对照组肝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