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当智力因素恒定时,挖掘与培养这种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有明显的作用。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培养;数学;兴趣
  “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这是很多老师的困惑,特别是数学老师,总感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学生的发展和飞跃。针对这一现象,当然原因很多,可我认为在众多原因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原因在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要积极有效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以趣引趣,导引步入学习路途
  以趣引趣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兴趣。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去创设问题情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兴奋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实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认知结构的完善。例如,在学习圆概念时,首先提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比如说,造成三角形,四边形……”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老师又问:“那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出示椭圆形)行吗?”学生始而茫然,继而议论纷纷,最终找到答案,即:“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这类问题,看则简单,但会驱使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它能再现生活实际,也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之中跨入学习数学的路途。
  二、质疑引趣,激发学习动机
  “疑”是指老师能及时捕捉学生的疑点,挖掘教材中可疑的内容而提出问题,设计认知,冲突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从旧知识带入新的学习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时”。可以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方法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也可用“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由此提出,直径的中点是什么?那它是到直径所对圆周角的顶点的线段的什么?它的长度等于直径的多少?从而得到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圆周角定理。学生由困惑不解而产生惊愕,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对本学科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观察问题,进而进行猜想与假设,形成以能问、善问、会问为荣的风气,同时要让每个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不因质疑问难出现错误而感到遗憾。
  三、成功获趣,增强学习动力
  成功获趣就是利用成功感获取兴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由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以及智力、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在把立足点放在中等生的同时,应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在方法上采用“一题多级”或“广中多收”。“一题多级”即在同一道题目,同一问题中,分别设置易、中、难三个等级的要求,让学困生爬初级的,中等生跨中级的,而优秀生则攀难度大的,使学生各得其所,例如在学习“某钢厂去年1月某种钢产量为500吨,3月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后,可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梯度的练习题:
  (1)农场的粮食在两年内从3000吨增加到3630吨,平均每年增长率为多少?(与例题完全一样);
  (2)制造一种产品,原来每件的成本是3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低成本,现在的成本是195元,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的百分之几?(本题与例题的区别是增长与下降);
  (3)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63升,再用第一次倒出一部分纯药液会,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多的药液,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是28升,每次倒出液体多少升?(本题与例题差异较大)
  对1、2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做,且能正确解答,3题不做统一要求,可做可不做,对有积极性的学困生可加以必要的指导,这样使学困生也获得成功,从而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
  四、迁移生趣,引导学生产生兴致
  迁移生趣是指教师运用迁移的手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可主要利用兴趣迁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善于将其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几何课时,就可用学生善长于小制作的特长,引导其帮助教师制作几何图形教具。这种“动手做”,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也可用自身的特长帮助辅导感染有与教师相同特长的学生,使其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迁移就是用学生已有的动机和兴趣,使其产生新的动机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无意之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一个人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一种动力,是一个人成才路上的高效能推进器,特别是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不做“讲师”做“导师”按照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确实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一个老师是不能代替的。因此,注意兴趣培养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吴淑红《初中数学教育学》,2010.8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2011.6
  [3]冯克诚、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2012.2
其他文献
摘 要: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间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之基;注重问题设计,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之魂;提倡正面激励,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之力。  关键词:生命活力;和谐氛围;问题设计;正面激励;成长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要顺应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发展趋势,从美术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让小学美术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为了创设一个创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建一个创新的美术课堂,促进学生和教学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美术课;创新能
摘 要:要真正缩短东西部地区基础物理及实验教育教学的差距,应该从“源头”改革,从高师院校特别是西部地区高师院校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着手。;并探索性地实践了利用传统、经典实验设备“加” 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设备,双管齐下,对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作具“地方特色”地改革,分五个步骤快速有效地培养适宜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学物理教师;使贫困地区的“特殊”生源在较短时期内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学习、实践。
回首几年教六年级的历程,学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但是,细想来,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作为语文教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爱厌和执着追求。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