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活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nk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呢?本文笔者拟就建立多元目标的数学课堂、实施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营造充满激情的数学课堂、链接精彩生活的数学课堂、创设智慧生成的数学课堂、融入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等六方面浅谈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生命活力
  当前,我们正在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细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发现它非常关注教学评价改革的问题,提出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标准》提出的方法并不多,只是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富有创造力的过程。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活力呢?
  一、提高教师的数学专业修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前,我们农村学校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我们平时不加强业务学习,那么就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有一部分教师是科班出身的,但是常常出现“正规军打不赢游击队”的现象。这其实也折射出加强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是指教师学历教育中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指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专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建立多元目标的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点,也是教学的灵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提高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标志。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另外《标准》指出: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与发展。
  三、实施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
  所谓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又是建构主义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实验、思考、验证等探究活动,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营造充满激情的数学课堂
  只有生命才能唤醒生命,只有激情才能燃起激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营造一个自主、和谐、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自由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五、链接精彩生活的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做出决策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六、创设智慧生成的数学课堂
  智慧需要知识,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他一语道破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拼一拼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融入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
  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人文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的人文综合修养才能得到不断提高,生命潜能和创新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数学与人文的结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折射出人性的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凸现数学魅力”应该成为每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因为只有有了追求,自己的教学才会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逐步提高、成熟;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真正用“心”去关注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洋溢师生情谊,焕发生命活力,凸现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1]陆丽萍《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互动》.江苏教育,2002.18期。
  [2]陆炳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考试周刊,2007,17期。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2002,9期。
  [4]裴光亚《因目标的多样性而充满魅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2期。
  [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等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6]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上课听听故事,临考前突击背背”,也就是说如果说学生喜欢历史,那不是指学生喜欢历史教材,而是喜欢教师上课精选典型史料给他们带来的“故事”。由此可见“史料”是历史课堂的生命线,调动学生45分钟高效学习的法宝就是引“料”入课,让史料活跃在历史学习中。  史料的类型很多,如文字资料、文物史料、图片等等。我根据所学模块的内容,依据所教年级学情,选用了不同的史料类型引入课堂。如学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朗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朗读训练  小學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
期刊
测试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强的实践,测试后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初中历史课课时少,内容多,用于测试和讲评的课时太少,因此多数教师疏于研究,效率低下。也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的讲评课更应加强研究,提高效率,以取得测试、讲评、指导学习的最优效果。  笔者认为,讲评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知识讲解,即针对测试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知识点加以知识的补充;二是测试情况点评,即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教师进行考试成绩、方
期刊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学生要学好化学这门课,唤起学生兴趣是成功教学的一个关键。因为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去喜欢它、去钻研它,总是会心情愉快地学习,而且很容易学会学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培养兴趣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方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米尺;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会用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当然好的方法层出不穷,我有幸接触到了几何画板这个软件,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几何画板被称之为“21世纪的动态几何”,功能极其强大,它有很强的计算功能、动画功能,学习起来容易上手,简单易学,近年来我是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一、几何画板在函数中的应用  初中阶段学习了如下几个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能否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直接影响着这堂课的成败。对于数学课来讲,更是如此。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人列举有效导入新课三法:  一、创设情境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价是生物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教学评价的弊端已更加明显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日常教学中令人比较困惑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评价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生物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
期刊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教学反思既是课后备课,又是课前备课的深化和发展,它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使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乃至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有力支撑。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知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传统的实验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对传统实验器材的过分依赖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打破这些限制,让实验生活化和活动化,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学习中来,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断的实践,终于形成了课堂实验引领、微型实验辅助、家庭实验补充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