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本岗工作之便,对辖区内松茸主产区的现状数据进行统计、调查和总结,提高了本单位松茸经营管理工作力度。
关键词:松茸;现状;调查
松茸作为一种人工不可替代的纯天然珍稀名贵菌类,是林区不可多得的山中极品美食,其保健、抗癌作用非常之大,由于年产量产出少,所以经济价值非常之高,目前国际市场需求看涨。向岭经营所作为松茸主产区之一,为切实保护、利用和管理好现有松茸資源,促进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及良性发展,作为本地区野生资源的管理者,凭借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现就区域内松茸资源现状、经营及管理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以后工作开展。
1.产区基本情况
1.1向岭经营所位于绥阳林业局南部,始建于1964年,施业区总面积21445公顷,有林地面积213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9.4%。距局址35公里,区内小绥芬河由此流经,地方铁路、林区公路从施业区内经过,施业区物产丰富,盛产松茸、五味子、蘑菇,山野菜、药材等山副产品。
1.2全所地处浅山区,以森林抚育、土地种植和食用菌培植为主导产业,区内包括5个自然村屯,现有林区职工92户,人口312人。在林业局党委、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营所面貌一新,多种经营产业及林下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种植、地栽基地已具规模,呈现出环境大变样,经济大发展,社会更和谐的可喜发展局面。
1.3施业区内气候温暖湿润,林地植被繁茂,植物资源丰实,是名副其实的松茸主产地,作为出口创汇和富民产业,松茸是职工、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我区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2.产区松茸现状
2.1区内松茸分布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经2014年野生动植物、微生物资源调查统计,样方600平方米祥查推算数据得出,松茸主产区分布于12个林班区域内,面积为2000公顷,松茸丰年产量在5吨左右。
2.2针对我区个别年份松茸产量幅减的事实,除环境、气候影响之外,大多由粗况管护和违规采集所至,采集经营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为促进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制定与落实显得尤为重要,促进现有松茸产区生态环境条件得到充分改善,采集方法运用更为科学。
2.3松茸产业主要辐射对象和范围为林区管护职工,由于以前村屯农户的非法参与,使得松茸采集秩序显得有些混乱,松茸产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3. 产区经营与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施业区内的,切实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松茸资源,本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良性生态循环原则,我们制定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松茸的管保、采集、收购、运输管理具体措施,成立了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划定为松茸自然保护区,实行专人看护,为规范松茸的各项管理环节,理顺经营秩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3.1创新管理机制。
根据松茸林地的权属,将松茸的适生范围划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对区域内松茸各产区各林班进行细致划区专管,规范地域界限,对林地实行单一林区职工“家庭承包”的模式,采取竞价承包管护的方式获取管护区,具体落实到户、到人,针对村屯农户采取雇工形式共同参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新林区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对采集者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大力宣传松茸保育促繁及规范化采收能有效保护好现有松茸资源,建立松茸示范管理基地,积极探索人工促繁的路子开发松茸资源,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使管护、采集活动更加规范化,充分调动当地群众保护松茸产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让群众从思想上受到启发,行动上得到规范,收入上得到实惠。
3.2依靠科技,加强产区林地资源的管理。
把实施“封山育林”与“封山育茸”相结合,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措施,严禁在松茸产区进行放牧、砍柴、积肥等活动,,适时调整地被物厚度和森林郁闭度,时常清除杂草和有害生物,用纱布或薄膜人工盖膜促繁,减少鸟害和虫害,加快松茸生长,落实责任,明确人员,定期组织日常巡护和监督,对掠夺式和无序的采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3.3强化采摘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首先要保护好“菌塘”,严禁采摘童茸、开伞茸和畸形茸,使产区拥有一定数量的菌丝源,再次严禁用铁铲或锄头乱挖乱创,应使用木、竹片进行科学采收,从而提高了松茸产量和质量。
3.4落实严管措施,理顺经营环节。
无论是管护区经营者或是委托采集人均要到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备案,办理松茸《入山采集证》,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产区进行无证采挖;收购者也必须办理《松茸收购许可证》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收购,不得跨区收购,对未按规定收购或无证收购者,按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处以十倍以下罚款并吊销《松茸收购许可证》,松茸运输也必须办理《松茸运输证明》,自觉接受木材检查站的监督检查;公安部门和林政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松茸的采集、收购、运输活动进行监察,依法维护管护区经营人、采集人、收购人的合法权益,对非法采集、强行收购、压等压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扰乱松茸经营秩序行为予以严肃打击。
总之,只要管理部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力度,严肃购销程序,就可有效保护松茸承包户的经济利益,理顺经营管理环境,就能使现有的松茸产业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松茸;现状;调查
松茸作为一种人工不可替代的纯天然珍稀名贵菌类,是林区不可多得的山中极品美食,其保健、抗癌作用非常之大,由于年产量产出少,所以经济价值非常之高,目前国际市场需求看涨。向岭经营所作为松茸主产区之一,为切实保护、利用和管理好现有松茸資源,促进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及良性发展,作为本地区野生资源的管理者,凭借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现就区域内松茸资源现状、经营及管理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以后工作开展。
1.产区基本情况
1.1向岭经营所位于绥阳林业局南部,始建于1964年,施业区总面积21445公顷,有林地面积213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9.4%。距局址35公里,区内小绥芬河由此流经,地方铁路、林区公路从施业区内经过,施业区物产丰富,盛产松茸、五味子、蘑菇,山野菜、药材等山副产品。
1.2全所地处浅山区,以森林抚育、土地种植和食用菌培植为主导产业,区内包括5个自然村屯,现有林区职工92户,人口312人。在林业局党委、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营所面貌一新,多种经营产业及林下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种植、地栽基地已具规模,呈现出环境大变样,经济大发展,社会更和谐的可喜发展局面。
1.3施业区内气候温暖湿润,林地植被繁茂,植物资源丰实,是名副其实的松茸主产地,作为出口创汇和富民产业,松茸是职工、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我区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2.产区松茸现状
2.1区内松茸分布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经2014年野生动植物、微生物资源调查统计,样方600平方米祥查推算数据得出,松茸主产区分布于12个林班区域内,面积为2000公顷,松茸丰年产量在5吨左右。
2.2针对我区个别年份松茸产量幅减的事实,除环境、气候影响之外,大多由粗况管护和违规采集所至,采集经营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为促进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制定与落实显得尤为重要,促进现有松茸产区生态环境条件得到充分改善,采集方法运用更为科学。
2.3松茸产业主要辐射对象和范围为林区管护职工,由于以前村屯农户的非法参与,使得松茸采集秩序显得有些混乱,松茸产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3. 产区经营与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施业区内的,切实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松茸资源,本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良性生态循环原则,我们制定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松茸的管保、采集、收购、运输管理具体措施,成立了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划定为松茸自然保护区,实行专人看护,为规范松茸的各项管理环节,理顺经营秩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3.1创新管理机制。
根据松茸林地的权属,将松茸的适生范围划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对区域内松茸各产区各林班进行细致划区专管,规范地域界限,对林地实行单一林区职工“家庭承包”的模式,采取竞价承包管护的方式获取管护区,具体落实到户、到人,针对村屯农户采取雇工形式共同参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新林区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对采集者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大力宣传松茸保育促繁及规范化采收能有效保护好现有松茸资源,建立松茸示范管理基地,积极探索人工促繁的路子开发松茸资源,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使管护、采集活动更加规范化,充分调动当地群众保护松茸产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让群众从思想上受到启发,行动上得到规范,收入上得到实惠。
3.2依靠科技,加强产区林地资源的管理。
把实施“封山育林”与“封山育茸”相结合,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措施,严禁在松茸产区进行放牧、砍柴、积肥等活动,,适时调整地被物厚度和森林郁闭度,时常清除杂草和有害生物,用纱布或薄膜人工盖膜促繁,减少鸟害和虫害,加快松茸生长,落实责任,明确人员,定期组织日常巡护和监督,对掠夺式和无序的采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3.3强化采摘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首先要保护好“菌塘”,严禁采摘童茸、开伞茸和畸形茸,使产区拥有一定数量的菌丝源,再次严禁用铁铲或锄头乱挖乱创,应使用木、竹片进行科学采收,从而提高了松茸产量和质量。
3.4落实严管措施,理顺经营环节。
无论是管护区经营者或是委托采集人均要到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备案,办理松茸《入山采集证》,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产区进行无证采挖;收购者也必须办理《松茸收购许可证》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收购,不得跨区收购,对未按规定收购或无证收购者,按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处以十倍以下罚款并吊销《松茸收购许可证》,松茸运输也必须办理《松茸运输证明》,自觉接受木材检查站的监督检查;公安部门和林政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松茸的采集、收购、运输活动进行监察,依法维护管护区经营人、采集人、收购人的合法权益,对非法采集、强行收购、压等压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扰乱松茸经营秩序行为予以严肃打击。
总之,只要管理部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力度,严肃购销程序,就可有效保护松茸承包户的经济利益,理顺经营管理环境,就能使现有的松茸产业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