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词汇学习在英语二语习得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词汇的学习就像“无源之水”。然而对于多数学生,如何掌握高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是一大难题。死记硬背的记忆策略,常常事倍功半。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这一新的隐喻认知观,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从词汇源域引申到目标域,对扩大词汇量有巨大帮助。笔者试图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提高学生的隐喻意识,构建概念隐喻模型、利用隐喻迁移等。这些策略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词汇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利于学生持久地记忆词汇。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词汇;词汇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02-02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词汇、语音和语法是语言习得的三大要素,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交流能力。词汇是语音、意义及语法的直接反映。一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准确,表达意义就更准确恰当。词汇学习贯穿于语言的全过程,与语音、语法以及篇章理解联系紧密,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英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人类的认知行為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是一种高水平的认知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需要学习者去感知、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还要有效地利用其心理过程,如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因此,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者”和“回应者”,而是活跃的“思想者”和“问题解决者”。优生和差生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他们使用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根据传统的隐喻理论,我们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隐喻就是用一种事物指代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包括明喻、类比、委婉语等。本文笔者将概念隐喻和英语词汇学习相联系,以寻求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使学习者更容易更系统地掌握词汇。
二、理论基础
(一) 概念隐喻。
在约翰逊和莱考夫的开创性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隐喻不仅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考中。它是一种人到客观世界的认知机制。认知图式产生于人类思维的隐喻网,以认知体验为物质基础,使得一个具有认知思维的人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结构框架,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处理新的抽象概念。同时还将隐喻定义为用一个概念借用另一个概念加以识解或诠释的过程。他们将概念隐喻分成三类:实体隐喻、结果隐喻和方位隐喻。词汇的隐喻是指通过隐喻获得新的含义,被人们接受,并最终成为一个词的含义。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研究统计,70%的英语词汇意义是隐喻意义或者来源于隐喻。
(二)词汇学习策略。
据鲁宾对学习策略的定义,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是指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为帮助自己理解而采取的方法或思维活动。也指英语学习者为有效学习英语词汇而掌握的规则、方法或技巧。一些策略是隐含的心理过程,而有些则是明显的具体行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因此,一些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另一些则对这一过程有间接的影响。
三、实践研究
(一)研究问题。
该研究旨在调查高中生对认知隐喻的了解,以及它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使用情况。
(二)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山西省10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研究工具。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问卷采用匿名形式,以便获得真实的数据。笔者试图通过问卷来了解高中生对概念隐喻的了解。问卷题目以判断题形式进行:(1)你是否对概念隐喻有一定的了解?(2)你认为词汇学习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吗?(3)你是否曾经试图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记忆策略?(4)在多数情况下你是否只是机械地记忆词汇?(5)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有系统地教授概念隐喻?(6)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你是接受过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训练?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针对问题一,98%的学生的答案是“否”,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概念隐喻没有足够的了解。针对问题二,72%的学生回答是“是”,不难得出词汇学习对于高中生而言仍旧是一大难题。针对问题三,13%的学生回答是“是”。第四问题82%的学生回答是“是”。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机械地英语词汇学习是大部分学生的记忆策略,因此很自然地得出百分之百的学生对第五题和第六题的回答是“否”。尽管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该问卷还存在很多局限,但该数据仍旧可以证明概念隐喻策略在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还没有被接受和应用,因此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应用还需不断开发和探索,必将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以隐喻理论为基础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一)加强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
提高隐喻意识是词汇习得的一种手段方法。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习意识的提高有助于语言习得。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学会使用语言,还要积极地思考语言特点的运用。隐喻在词汇意义扩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词还保留其字面意义,而有些带有明显的比喻色彩。例如,“eclipse”的基本含义是“日蚀、月蚀”,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后来人们逐渐通过自己的认知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使其带有了“超越、盖过;使......黯然失色”的意义。因此学习语言的学生,除了理解词汇字面意思外,还可以适当地了解其比喻意义。隐喻本身的关联性为理解隐喻的深层含义提供了条件,有助于词汇习得。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隐喻意识,笔者希望它可以丰富英语词汇学习方法,使学习者更容易更牢固地掌握英语词汇。
(二)构建概念隐喻模型。
学习者应构建概念隐喻模型。大部分的英语词汇包含不止一个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含义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且通过人类的认知机制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上形成概念了隐喻模型。学习者可以从概念隐喻角度去理解和猜测多义词的含义。例如:例如:“branch”的基本含义是“树枝”,是树上延展出来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这个概念来理解去他的概念域,使其形成行的含义。英语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词汇,因此在习得词汇的基本含义之后,学习正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隐喻思维能力和隐喻意识,用隐喻方法去推测,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的含义。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因此学习词汇的基本含义对构建概念隐喻模型意义重大。 (三)隐喻迁移与隐喻翻译。
本文主要讨论英语词汇习得。我们的母语是中文,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隐喻。因此我们可以将对母语的理解迁移到对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词汇最重要的是使用,所以我们应该多加进行翻译练习,试图将英语翻译成汉语。中英文化以系统的方式共享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主要是概念性的,有着共同的身体体验。概念映射实际上体现在每种语言中,中英隐喻差异在于其表达程度上和表达方式上,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中英文化,善于利用母语的隐喻正迁移,加强隐喻翻译训练,以促进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
(四)利用意象图式和想象链。
意象图式是指通过感知的相互作用和運动程序获得的对事物经验给以连贯和结构的循环出现的动态模式。意象图式存在于抽象层次,在思维组织层次的命题结构和具体意象之间操作。它包括中心边缘图式、蕴含图式、环形图式、力图式、连接图式、整体部分图式、路径图式、范畴图式和垂直图式。这是一种英语词汇习得的重要方法。例如:“foot”的基本含义是“腿”的最下面的部分,在脚踝以下,是人和动物得以站立的部位,因此意为人和动物的脚。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我们把“脚”作为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同的域,并形成许多有关“脚”的表达。如“football”(足球)、“footer”(页脚)、“footfall”(客流)、“foothold”(立足处)、“footlight”(脚灯)、“footrest”(搁置物)、“footstep”(足迹)、“footwear”(鞋类)等词汇。这种习得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词汇理解和应用。“想象链”原本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想象力的连续性。在这里,我们借用它来指运用生活中已有的、熟悉的事物来类指抽象的、不熟悉的的概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想象链,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促进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
五、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不难得出,在词汇学习中我们应该将“概念隐喻”巧妙地运用于英语词汇学习中,以提高英语学习者应用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词汇学习的能力,促进词汇学习,加强词汇记忆。概念隐喻是用具体的、熟悉的概念来解释抽象、陌生的概念。通过概念隐喻训练,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可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英语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概念隐喻,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掌握概念隐喻,并经常使用该策略进行词汇学习。笔者希望通过加强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构建概念隐喻模型、学会隐喻迁移与隐喻翻译、利用意象图式和想象链这些具体策略,真正促进词汇学习与词汇教学,以进一步将其运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 Lakoff &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胡壮麟,2004,《认知隐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蔡龙权,2003,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6):38-45。
[4] 姚达婷,黄淑琼,2011,运用隐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实例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139-140。
作者简介:邢浦(1990-),女,汉,山西省忻州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201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词汇;词汇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02-02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词汇、语音和语法是语言习得的三大要素,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交流能力。词汇是语音、意义及语法的直接反映。一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准确,表达意义就更准确恰当。词汇学习贯穿于语言的全过程,与语音、语法以及篇章理解联系紧密,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英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人类的认知行為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是一种高水平的认知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需要学习者去感知、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还要有效地利用其心理过程,如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因此,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者”和“回应者”,而是活跃的“思想者”和“问题解决者”。优生和差生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他们使用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根据传统的隐喻理论,我们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隐喻就是用一种事物指代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包括明喻、类比、委婉语等。本文笔者将概念隐喻和英语词汇学习相联系,以寻求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使学习者更容易更系统地掌握词汇。
二、理论基础
(一) 概念隐喻。
在约翰逊和莱考夫的开创性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隐喻不仅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考中。它是一种人到客观世界的认知机制。认知图式产生于人类思维的隐喻网,以认知体验为物质基础,使得一个具有认知思维的人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结构框架,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处理新的抽象概念。同时还将隐喻定义为用一个概念借用另一个概念加以识解或诠释的过程。他们将概念隐喻分成三类:实体隐喻、结果隐喻和方位隐喻。词汇的隐喻是指通过隐喻获得新的含义,被人们接受,并最终成为一个词的含义。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研究统计,70%的英语词汇意义是隐喻意义或者来源于隐喻。
(二)词汇学习策略。
据鲁宾对学习策略的定义,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是指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为帮助自己理解而采取的方法或思维活动。也指英语学习者为有效学习英语词汇而掌握的规则、方法或技巧。一些策略是隐含的心理过程,而有些则是明显的具体行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因此,一些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另一些则对这一过程有间接的影响。
三、实践研究
(一)研究问题。
该研究旨在调查高中生对认知隐喻的了解,以及它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使用情况。
(二)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山西省10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研究工具。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问卷采用匿名形式,以便获得真实的数据。笔者试图通过问卷来了解高中生对概念隐喻的了解。问卷题目以判断题形式进行:(1)你是否对概念隐喻有一定的了解?(2)你认为词汇学习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吗?(3)你是否曾经试图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记忆策略?(4)在多数情况下你是否只是机械地记忆词汇?(5)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有系统地教授概念隐喻?(6)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你是接受过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训练?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针对问题一,98%的学生的答案是“否”,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概念隐喻没有足够的了解。针对问题二,72%的学生回答是“是”,不难得出词汇学习对于高中生而言仍旧是一大难题。针对问题三,13%的学生回答是“是”。第四问题82%的学生回答是“是”。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机械地英语词汇学习是大部分学生的记忆策略,因此很自然地得出百分之百的学生对第五题和第六题的回答是“否”。尽管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该问卷还存在很多局限,但该数据仍旧可以证明概念隐喻策略在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还没有被接受和应用,因此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应用还需不断开发和探索,必将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以隐喻理论为基础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一)加强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
提高隐喻意识是词汇习得的一种手段方法。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习意识的提高有助于语言习得。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学会使用语言,还要积极地思考语言特点的运用。隐喻在词汇意义扩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词还保留其字面意义,而有些带有明显的比喻色彩。例如,“eclipse”的基本含义是“日蚀、月蚀”,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后来人们逐渐通过自己的认知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使其带有了“超越、盖过;使......黯然失色”的意义。因此学习语言的学生,除了理解词汇字面意思外,还可以适当地了解其比喻意义。隐喻本身的关联性为理解隐喻的深层含义提供了条件,有助于词汇习得。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隐喻意识,笔者希望它可以丰富英语词汇学习方法,使学习者更容易更牢固地掌握英语词汇。
(二)构建概念隐喻模型。
学习者应构建概念隐喻模型。大部分的英语词汇包含不止一个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含义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且通过人类的认知机制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上形成概念了隐喻模型。学习者可以从概念隐喻角度去理解和猜测多义词的含义。例如:例如:“branch”的基本含义是“树枝”,是树上延展出来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这个概念来理解去他的概念域,使其形成行的含义。英语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词汇,因此在习得词汇的基本含义之后,学习正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隐喻思维能力和隐喻意识,用隐喻方法去推测,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的含义。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因此学习词汇的基本含义对构建概念隐喻模型意义重大。 (三)隐喻迁移与隐喻翻译。
本文主要讨论英语词汇习得。我们的母语是中文,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隐喻。因此我们可以将对母语的理解迁移到对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词汇最重要的是使用,所以我们应该多加进行翻译练习,试图将英语翻译成汉语。中英文化以系统的方式共享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主要是概念性的,有着共同的身体体验。概念映射实际上体现在每种语言中,中英隐喻差异在于其表达程度上和表达方式上,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中英文化,善于利用母语的隐喻正迁移,加强隐喻翻译训练,以促进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
(四)利用意象图式和想象链。
意象图式是指通过感知的相互作用和運动程序获得的对事物经验给以连贯和结构的循环出现的动态模式。意象图式存在于抽象层次,在思维组织层次的命题结构和具体意象之间操作。它包括中心边缘图式、蕴含图式、环形图式、力图式、连接图式、整体部分图式、路径图式、范畴图式和垂直图式。这是一种英语词汇习得的重要方法。例如:“foot”的基本含义是“腿”的最下面的部分,在脚踝以下,是人和动物得以站立的部位,因此意为人和动物的脚。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我们把“脚”作为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同的域,并形成许多有关“脚”的表达。如“football”(足球)、“footer”(页脚)、“footfall”(客流)、“foothold”(立足处)、“footlight”(脚灯)、“footrest”(搁置物)、“footstep”(足迹)、“footwear”(鞋类)等词汇。这种习得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词汇理解和应用。“想象链”原本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想象力的连续性。在这里,我们借用它来指运用生活中已有的、熟悉的事物来类指抽象的、不熟悉的的概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想象链,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促进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
五、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不难得出,在词汇学习中我们应该将“概念隐喻”巧妙地运用于英语词汇学习中,以提高英语学习者应用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词汇学习的能力,促进词汇学习,加强词汇记忆。概念隐喻是用具体的、熟悉的概念来解释抽象、陌生的概念。通过概念隐喻训练,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可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英语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概念隐喻,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掌握概念隐喻,并经常使用该策略进行词汇学习。笔者希望通过加强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构建概念隐喻模型、学会隐喻迁移与隐喻翻译、利用意象图式和想象链这些具体策略,真正促进词汇学习与词汇教学,以进一步将其运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 Lakoff &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胡壮麟,2004,《认知隐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蔡龙权,2003,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6):38-45。
[4] 姚达婷,黄淑琼,2011,运用隐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实例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139-140。
作者简介:邢浦(1990-),女,汉,山西省忻州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201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