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热身运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aj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热身运动是体育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常被教师和同学忽略的部分。本文从热身运动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提升广大师生对体育课中热身运动的认识,进而增强体育课质量。
  关键词 热身运动 体育课 作用
  热身运动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效果,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的类型和结构,按照热身运动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中采取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加强学生热身运动的练习,为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要领、技能等做好准备,防止运动损伤,将对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热身运动的必要性
  (一)热身运动的生理功能
  热身运动可以使学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热身运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能充分伸展各肌肉群,促进肌肉活动的协调,加大关节活动幅。增强血液循环的温度,使肌肉收缩和放松速度加快,减弱粘滞性;使血红蛋白分解加快,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加速新陈代谢。
  (二)热身运动的心理功能
  热身运动可以使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热身运动可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体育锻炼或比赛的情景中来,同时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热身运动之所以能够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适应性,在于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肌肉的疲劳程度,并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缩短肌肉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维持整个运动能力集合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二、热身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一)热身运动的时间
  热身运动的适宜时间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体温的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氧的供应。半小时的体育锻炼,其热身运动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气温较低时,热身运动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量可稍大一些;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些,量可稍小一些。热身运动的运动负荷一般以感觉身体发热和微微出汗为宜。测定脉搏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运动负荷的大小。热身运动的时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材性质、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如果时间过短,热身运动没有充分做好,就不利于基本部分练习的进行;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学生消耗能量过多,也将影响基本部分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效果。热身运动的强度,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训练强度而定。如用心率表示,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学生安静时的心率为70—80次/分,做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为170—180次/分。
  (二)热身运动的强度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运动强度可以分为三级: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体育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项目的活动,热身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相应加大,使身体充分活动开,避免使肌肉与韧带突然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突然被拉长而受伤。在天冷的情况下,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和比赛,热身运动的量要加大,注意充分动员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惰性,这样才能避免受伤。学生热身运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负荷的1/3,心率110—130次/分为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热身运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热身运动的形式
  为了使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前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准备,教师应当重视热身运动这一教学环节。课前教师应该设计好热身运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章节的安排采取形式多样的热身运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多套小型、简便、易于实施的游戏方案,也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练习;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又要有行进间的;既要有单人的,又要有双人或集体的;既要有一般练习,又要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热身运动远动,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热身运动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对热身运动的意义认识不足。由于对热身运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师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热身运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其次,热身运动内容单调乏味。在热身运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简单易学、内容生动、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热身运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再次,只注重一般性热身运动、忽视专门性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和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热身运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伟.伸展运动、热身运动、放松运动的生理学审视[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6.
  [2] 李刚.论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J].辽宁体育科技.1999.1.
  [3] 熊和平.刍议课前准备活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本文借鉴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依据软式排球技术的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软式排球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顺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 软式排球 技术 教学 理论  分析研究软式排球技术的教学问题,不仅对丰富与发展软式排球教学理论具有实践价值,而且
《异分母加减法》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有两大方面.一、探究新知方面,1.让学生用多种折纸方法,初步感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交流学生多种折纸方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事关民生,而政府职能履行优化是“新时代”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基于新时代政府模式体现服务型政府职能履行职责的根本。为了促进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学生群体中深受喜爱,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羽毛球在高校也不断的普及,逐步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校对羽毛球的教学更注重对手法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步法的训练。本文将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步法训练的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如今高校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态度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这种心理造成体育课堂很难开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集中可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积极使学生投入练习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气氛 积极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根据吉林省体校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和难题,拟探索出适合省体校竞技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总结出青少年运动员教育的多样性,将传统文化教育予以新的内涵,从而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类意识,激发出青少年运动员们沉睡的善意,为竞技体育服务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此研究主要以运动竞赛为龙头,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为了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了解,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的措施:在内容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选择同学喜闻乐见的项目,在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创新,教师要有责任心,幽默感,和艺术性,还要具有教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感染力,处理好和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一致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自觉、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运动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因素,对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