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合成橡胶的国内外市场供需、消费及进出口情况,应用“机会窗口”理论和指数平滑法预测出未来合成橡胶发展的市场闭合时间,并以近年大力发展特种合成橡胶的4家上市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为代表,分析我国合成橡胶发展投资的机会及风险。认为:现在是我国合成橡胶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市场总体需求旺盛,进入行业有利可图,但在投资项目及厂址选择上不可盲目介入。
[关键词]合成橡胶;市场分析;投资机会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3-0050-05
一、合成橡胶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量达到1385.8万吨,较之2009年的1194.1万吨同比增长16%,反映出全球汽车和轮胎需求的强劲复苏。2010年的生产量1400.20万吨,产略大于需,但基本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具体到国家和地区的合成橡胶产业,产需并不平衡,多数发达国家及个别新兴国家多为大进大出,进出口贸易占到生产和需求的50%~80%[1]。
(一)生产情况
2010年世界合成橡胶1400.20万吨的生产量,创造了世界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见表1)。
我国是合成橡胶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2001年生产量首次超过100万吨,此后每年以双位数增长。我国也是唯一一个近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一直保持合成橡胶生产增长的国家。2007年超过200万吨,到2010年达313.68万吨,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历史上,技术一直领先世界、产量长期位居全球之首的美国,合成橡胶最高年产量曾达260万吨,近10年来则处于下降状态,2010年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产量也仅为232.2万吨。日本从2004年的160万吨升至2007年的165万吨,受金融危机影响,先下降后上升,至2010年产量为157.8万吨,同比增长21.09%。
俄罗斯也是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1990年之前,合成橡胶年产量曾达到250万吨,位居当时世界之首。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直线下降,至2004年才恢复到百万吨之上,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产量同比下降14.76%,2010年产量上升至115万吨,同比增长18.79%。德国是继金融危机后同比增长最快的国家,2010年同比增长25.8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国家韩国,近年来一直平稳快速发展,已由1997年的54万吨升至2010年的121.93万吨。
上述年产合成橡胶分别达40万吨以上的8大国家,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1%,其中中国313.68万吨占全球的23%,成为拉动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发展的主导力量[1]。
(二)消费情况
2010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量达到1385.8万吨,较2009年的1194.1万吨,同比增长16%。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合成橡胶消费情况见表2。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合成橡胶消费大国,远超美日等国家,约为美日俄韩德法6国总的消费量。中国合成橡胶的消费量处在不断增长的跳跃状态,2004年占全球的20%,2007年约占全球的28%,2011年已占全球的33%。
(三)进出口情况
目前,中美日俄韩5大合成橡胶百万吨生产消费国中,除中国为橡胶大进口国,其他均为大输出国。世界各国合成橡胶进出口情况见表3。
由表3可见,美国与韩国是最主要的合成橡胶贸易输出国,出口量分别占该国橡胶产量的50%、86%。
2010年中国合成橡胶总进口量为157.65万吨,较2009年同比增长6.64%。由于近两年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石油价格连续飞涨,造成合成橡胶原材料价格也一扬再扬,2010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总金额为426815.50万美元,同比增长42.69%,进口平均价格为2726.73美元/吨,同比增长33.81%。中国在世界合成橡胶市场上处于需求方的地位,进口依存度高,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四)合成橡胶产业链
合成橡胶采用不同原材料可以合成不同的种类,其上游原材料可以追溯到丁二烯、乙烯、丙烯等烯烃以及石油、天然气。其下游产品是各种橡胶制品,包括轮胎、胶鞋、日用及医用橡胶、再生橡胶、橡胶板、橡胶管、胶带等,其中轮胎汽车工业是合成橡胶的主要消耗市场。合成橡胶产业链简易图见图1。
我国合成橡胶下游产品消耗中,52%的合成橡胶用于轮胎制造业,橡胶板、管、带制造业为13%,橡胶零件占10%,橡胶鞋、靴占9%,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占4%,再生橡胶占3%,其他橡胶制品占9%[6]。可以看出汽车轮胎制造业是合成橡胶最大的消费市场,占合成橡胶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合成橡胶制品消费结构见图2。
二、合成橡胶投资机会分析
(一)合成橡胶产量预测
合成橡胶的市场需求量和产量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经过试算,一次指数平滑系数和二次指数平滑系数均取0.95。2004-2010年我国合成橡胶市场产量见表4。
根据公式计算参数值,得,进而产量预测方程为:
(二)合成橡胶需求量预测
对需求量的预测,必须明确一点,从经济意义看,需求量并不是一直增长,随着市场的饱和,需求量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故指数平滑只能作为近几年的一个粗略测算,若找寻需求量的峰值点需用其他方法进行预测,指数平滑将不再适用。2004-2010年我国合成橡胶市场需求量和平滑值见表6。
同理,根据公式计算参数值,并调整,得,进而需求量预测方程为:
(三) 合成橡胶投资机会分析
根据产量与需求量的预测,画出坐标散点图及预测线(见图3)。
图3中两条曲线间的供需差距为市场上现存的机会。根据数据及趋势线可以看出,近年来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机会窗口呈开启状态,行业内企业纷纷进驻该行业市场。然而当市场趋于成熟,预测2018年左右达到供需均衡,此时机会窗口[7]开始闭合。 (四)重点企业财务分析
由于缺少合成橡胶行业的整体资料,综合我国合成橡胶行业现状分析,特种合成橡胶行业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市场,故选取行业内的4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特种合成橡胶的上市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分别是齐翔腾达、ST新材、天利高新、宏达新材。
1.重点企业概况
(1)齐翔腾达。公司 2010 年年底公告,拟出资1.43 亿元人民币,与哈尔滨博实公司合资成立控股51%的子公司,建设5 万吨稀土顺丁橡胶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约为6.15 亿元人民币,由合资双方出资2.8 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剩余部分由合资公司向银行借款筹集。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 年。
(2)ST新材。ST 新材公司(山西合成橡胶公司)与亚美尼亚合资在大同的3 万吨氯丁橡胶装置正在调试,采用电石法。由于目前生产企业还较少,公司氯丁橡胶盈利状况不错。
(3)天利高新。地处新疆独山子石化基地,各种原料充足;公司新建5 万吨顺丁橡胶,将于近期投产。
(4)宏达新材。公司是高温硅橡胶产业的国内领军企业,拥有从硅块—硅氧烷—高温硅橡胶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投资的3 万吨硅橡胶改扩建项目于2010 年6 月投产,4.5万吨有机硅单体扩建项目于2010年10月投产,项目的经济效益将在今年开始显现。公司还将定向增发投资7万吨/年的有机硅材料扩建项目,预计产后年均税后利润达3.14 亿元,未来成长性突出。
2.盈利能力分析
2009-2011年净利润率保持增长趋势,总资产报酬率维持在5%的水平,有一定的盈利能力,2010年总资产报酬率较高。表8为2009-2011年净利润率与资产报酬率的变化情况。4家企业的净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差异较大,存在原因可能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性质及近年投资状况相关。
3.偿债能力分析
近年来上述4家上市企业的偿债能力总体保持稳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具有良好的长期偿债能力。表9为近年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其中2011年为中期财务分析结果。
4.营运能力分析
2009年至今的总资产周转呈平稳态势,表10为2009-2011年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
总体来看,上述4家上市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各不相同,但从其整体来看,进入特种合成橡胶行业初期投入固定成本较高,进驻企业实力均较强,多属石化行业企业,中小企业若想进入该行业,需利用本土化的优势与其他上市、大中企业竞争。
三、合成橡胶发展投资风险分析[1]
(一)市场运营风险
周边国家和地区生产商的渗入,将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从近年来不断增加的产能计划可以看出,国内外厂商加速进入需求量巨大的我国市场,因而投资我国合成橡胶制造业机会与风险并存。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厂商获得在国内销售产品的分销权等措施将导致进口产品的流通费用降低,从而可能引起进口合成橡胶产品的价格下降。加之,外商较高的管理水平、规模经济优势、成熟的市场营销手段,都将引起未来国内厂商全方位的市场竞争[1]。
(二)技术与资金风险
我国合成橡胶制造业一方面缺乏核心技术支撑,高端及特种合成橡胶大多依靠进口满足消费和功能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合成橡胶产品品牌少,生产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合成橡胶生产企业与国外拥有几十个牌号的大型合成橡胶公司相比差距较大。一些高附加值的专用品种牌号产量较少,甚至有些存在空缺。与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相比,产量明显不足[1]。
投资我国合成橡胶制造业能否突破技术环节约束是关键,尚未确立核心技术的品种扩大生产能力受引进技术和设备的高投入制约,生产能力和市场扩展受外国高新技术的制约,这将加剧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三)下游产业结构变化风险
目前,国内橡胶加工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产品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外资控股或独资所占份额进一步上升。合成橡胶的主导市场子午胎市场,70%的产量为外资控股或独资企业所占有,国产合成橡胶进入外资控股的轮胎市场将受技术标准和使用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国产合成橡胶传统市场载重斜交胎产品,正加速向全钢载重子午胎产品结构调整,一直大量应用的BR和SBR的胎面胶将大多采用天然橡胶,势必进一步加剧天然橡胶的供需矛盾,解决何种橡胶可能用于全钢载重子午胎的胎面胶是进驻合成橡胶制造业所必需考虑的问题。
四、结论
我国合成橡胶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投资市场,能否解决投资所遇到的风险是能否进行投资的关键。从行业市场分析的结果看,我国合成橡胶市场总体需求旺盛,合成橡胶价格上涨,进口替代需求迫切,下游产业需求强劲,支撑合成橡胶市场,故合成橡胶的总体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部分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BR)及氯丁橡胶(CR)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故厂商投资时不应考虑该项目。乙丙橡胶(EPR)、异戊橡胶(IR)、丁腈橡胶(NBR)、丁基橡胶(IIR)及其他特种合成橡胶是企业投资该领域的重点。
总体来说在投资时机的选择上应慎重,现在是我国合成橡胶产业发展的成长期,此时进入行业有利可图。由于设备进行建设、测试并投入使用的周期较长,投资成本高,行业内现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尤其以中石化、中石油为首占领着国内大部分的市场,故而在投资项目选择及厂址选择上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调查,不可盲目介入。
[关键词]合成橡胶;市场分析;投资机会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3-0050-05
一、合成橡胶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量达到1385.8万吨,较之2009年的1194.1万吨同比增长16%,反映出全球汽车和轮胎需求的强劲复苏。2010年的生产量1400.20万吨,产略大于需,但基本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具体到国家和地区的合成橡胶产业,产需并不平衡,多数发达国家及个别新兴国家多为大进大出,进出口贸易占到生产和需求的50%~80%[1]。
(一)生产情况
2010年世界合成橡胶1400.20万吨的生产量,创造了世界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见表1)。
我国是合成橡胶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2001年生产量首次超过100万吨,此后每年以双位数增长。我国也是唯一一个近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一直保持合成橡胶生产增长的国家。2007年超过200万吨,到2010年达313.68万吨,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历史上,技术一直领先世界、产量长期位居全球之首的美国,合成橡胶最高年产量曾达260万吨,近10年来则处于下降状态,2010年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产量也仅为232.2万吨。日本从2004年的160万吨升至2007年的165万吨,受金融危机影响,先下降后上升,至2010年产量为157.8万吨,同比增长21.09%。
俄罗斯也是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1990年之前,合成橡胶年产量曾达到250万吨,位居当时世界之首。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直线下降,至2004年才恢复到百万吨之上,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产量同比下降14.76%,2010年产量上升至115万吨,同比增长18.79%。德国是继金融危机后同比增长最快的国家,2010年同比增长25.8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国家韩国,近年来一直平稳快速发展,已由1997年的54万吨升至2010年的121.93万吨。
上述年产合成橡胶分别达40万吨以上的8大国家,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1%,其中中国313.68万吨占全球的23%,成为拉动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发展的主导力量[1]。
(二)消费情况
2010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量达到1385.8万吨,较2009年的1194.1万吨,同比增长16%。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合成橡胶消费情况见表2。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合成橡胶消费大国,远超美日等国家,约为美日俄韩德法6国总的消费量。中国合成橡胶的消费量处在不断增长的跳跃状态,2004年占全球的20%,2007年约占全球的28%,2011年已占全球的33%。
(三)进出口情况
目前,中美日俄韩5大合成橡胶百万吨生产消费国中,除中国为橡胶大进口国,其他均为大输出国。世界各国合成橡胶进出口情况见表3。
由表3可见,美国与韩国是最主要的合成橡胶贸易输出国,出口量分别占该国橡胶产量的50%、86%。
2010年中国合成橡胶总进口量为157.65万吨,较2009年同比增长6.64%。由于近两年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石油价格连续飞涨,造成合成橡胶原材料价格也一扬再扬,2010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总金额为426815.50万美元,同比增长42.69%,进口平均价格为2726.73美元/吨,同比增长33.81%。中国在世界合成橡胶市场上处于需求方的地位,进口依存度高,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四)合成橡胶产业链
合成橡胶采用不同原材料可以合成不同的种类,其上游原材料可以追溯到丁二烯、乙烯、丙烯等烯烃以及石油、天然气。其下游产品是各种橡胶制品,包括轮胎、胶鞋、日用及医用橡胶、再生橡胶、橡胶板、橡胶管、胶带等,其中轮胎汽车工业是合成橡胶的主要消耗市场。合成橡胶产业链简易图见图1。
我国合成橡胶下游产品消耗中,52%的合成橡胶用于轮胎制造业,橡胶板、管、带制造业为13%,橡胶零件占10%,橡胶鞋、靴占9%,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占4%,再生橡胶占3%,其他橡胶制品占9%[6]。可以看出汽车轮胎制造业是合成橡胶最大的消费市场,占合成橡胶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合成橡胶制品消费结构见图2。
二、合成橡胶投资机会分析
(一)合成橡胶产量预测
合成橡胶的市场需求量和产量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经过试算,一次指数平滑系数和二次指数平滑系数均取0.95。2004-2010年我国合成橡胶市场产量见表4。
根据公式计算参数值,得,进而产量预测方程为:
(二)合成橡胶需求量预测
对需求量的预测,必须明确一点,从经济意义看,需求量并不是一直增长,随着市场的饱和,需求量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故指数平滑只能作为近几年的一个粗略测算,若找寻需求量的峰值点需用其他方法进行预测,指数平滑将不再适用。2004-2010年我国合成橡胶市场需求量和平滑值见表6。
同理,根据公式计算参数值,并调整,得,进而需求量预测方程为:
(三) 合成橡胶投资机会分析
根据产量与需求量的预测,画出坐标散点图及预测线(见图3)。
图3中两条曲线间的供需差距为市场上现存的机会。根据数据及趋势线可以看出,近年来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机会窗口呈开启状态,行业内企业纷纷进驻该行业市场。然而当市场趋于成熟,预测2018年左右达到供需均衡,此时机会窗口[7]开始闭合。 (四)重点企业财务分析
由于缺少合成橡胶行业的整体资料,综合我国合成橡胶行业现状分析,特种合成橡胶行业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市场,故选取行业内的4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特种合成橡胶的上市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分别是齐翔腾达、ST新材、天利高新、宏达新材。
1.重点企业概况
(1)齐翔腾达。公司 2010 年年底公告,拟出资1.43 亿元人民币,与哈尔滨博实公司合资成立控股51%的子公司,建设5 万吨稀土顺丁橡胶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约为6.15 亿元人民币,由合资双方出资2.8 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剩余部分由合资公司向银行借款筹集。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 年。
(2)ST新材。ST 新材公司(山西合成橡胶公司)与亚美尼亚合资在大同的3 万吨氯丁橡胶装置正在调试,采用电石法。由于目前生产企业还较少,公司氯丁橡胶盈利状况不错。
(3)天利高新。地处新疆独山子石化基地,各种原料充足;公司新建5 万吨顺丁橡胶,将于近期投产。
(4)宏达新材。公司是高温硅橡胶产业的国内领军企业,拥有从硅块—硅氧烷—高温硅橡胶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投资的3 万吨硅橡胶改扩建项目于2010 年6 月投产,4.5万吨有机硅单体扩建项目于2010年10月投产,项目的经济效益将在今年开始显现。公司还将定向增发投资7万吨/年的有机硅材料扩建项目,预计产后年均税后利润达3.14 亿元,未来成长性突出。
2.盈利能力分析
2009-2011年净利润率保持增长趋势,总资产报酬率维持在5%的水平,有一定的盈利能力,2010年总资产报酬率较高。表8为2009-2011年净利润率与资产报酬率的变化情况。4家企业的净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差异较大,存在原因可能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性质及近年投资状况相关。
3.偿债能力分析
近年来上述4家上市企业的偿债能力总体保持稳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具有良好的长期偿债能力。表9为近年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其中2011年为中期财务分析结果。
4.营运能力分析
2009年至今的总资产周转呈平稳态势,表10为2009-2011年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
总体来看,上述4家上市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各不相同,但从其整体来看,进入特种合成橡胶行业初期投入固定成本较高,进驻企业实力均较强,多属石化行业企业,中小企业若想进入该行业,需利用本土化的优势与其他上市、大中企业竞争。
三、合成橡胶发展投资风险分析[1]
(一)市场运营风险
周边国家和地区生产商的渗入,将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从近年来不断增加的产能计划可以看出,国内外厂商加速进入需求量巨大的我国市场,因而投资我国合成橡胶制造业机会与风险并存。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厂商获得在国内销售产品的分销权等措施将导致进口产品的流通费用降低,从而可能引起进口合成橡胶产品的价格下降。加之,外商较高的管理水平、规模经济优势、成熟的市场营销手段,都将引起未来国内厂商全方位的市场竞争[1]。
(二)技术与资金风险
我国合成橡胶制造业一方面缺乏核心技术支撑,高端及特种合成橡胶大多依靠进口满足消费和功能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合成橡胶产品品牌少,生产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合成橡胶生产企业与国外拥有几十个牌号的大型合成橡胶公司相比差距较大。一些高附加值的专用品种牌号产量较少,甚至有些存在空缺。与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相比,产量明显不足[1]。
投资我国合成橡胶制造业能否突破技术环节约束是关键,尚未确立核心技术的品种扩大生产能力受引进技术和设备的高投入制约,生产能力和市场扩展受外国高新技术的制约,这将加剧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三)下游产业结构变化风险
目前,国内橡胶加工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产品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外资控股或独资所占份额进一步上升。合成橡胶的主导市场子午胎市场,70%的产量为外资控股或独资企业所占有,国产合成橡胶进入外资控股的轮胎市场将受技术标准和使用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国产合成橡胶传统市场载重斜交胎产品,正加速向全钢载重子午胎产品结构调整,一直大量应用的BR和SBR的胎面胶将大多采用天然橡胶,势必进一步加剧天然橡胶的供需矛盾,解决何种橡胶可能用于全钢载重子午胎的胎面胶是进驻合成橡胶制造业所必需考虑的问题。
四、结论
我国合成橡胶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投资市场,能否解决投资所遇到的风险是能否进行投资的关键。从行业市场分析的结果看,我国合成橡胶市场总体需求旺盛,合成橡胶价格上涨,进口替代需求迫切,下游产业需求强劲,支撑合成橡胶市场,故合成橡胶的总体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部分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BR)及氯丁橡胶(CR)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故厂商投资时不应考虑该项目。乙丙橡胶(EPR)、异戊橡胶(IR)、丁腈橡胶(NBR)、丁基橡胶(IIR)及其他特种合成橡胶是企业投资该领域的重点。
总体来说在投资时机的选择上应慎重,现在是我国合成橡胶产业发展的成长期,此时进入行业有利可图。由于设备进行建设、测试并投入使用的周期较长,投资成本高,行业内现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尤其以中石化、中石油为首占领着国内大部分的市场,故而在投资项目选择及厂址选择上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调查,不可盲目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