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时期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处于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接受什么样的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普遍认为,高中音乐教育是次于主要科目的学习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中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启发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在复杂的主要课程中间,适当置入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积累学生的人格魅力,这是高中音乐教育对青少年最良好的推动力。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特点入手,分析人格教育对高中音乐教育的影响,阐述高中音乐教育融入人格教育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高中音乐 人格培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15-02
高中生人格教育的重点是处理好身心发展的高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了儿童时期幼稚,经历了叛逆期的蜕变,在高中时期对社会和自然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身心不断成熟,人格发展也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是人格学习的主要部分。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加入音乐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它既延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又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内容,让高中音乐课程成了文化课程的催化剂。正确的组织音乐课程学习,在音乐课程中,重点加入健康人格教育的培养,对于音乐课程在高中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音乐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1.高中音乐的教育的主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外界开放思潮的冲击下,教育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高中音乐教育人才需求前所未有的提升。高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重要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价值的培养,那就是高中时期人格教育的培养。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知识范围是以音乐鉴赏为主。音乐鉴赏要求教师处于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能起到一个完美的引导作用。鉴赏模块的教学要求是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学习音乐美学。能够认识和正确理解音乐的主题思想,音乐体裁和表演形式。要始终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原则。
2.人格教育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开设高中音乐课程是新课程设定的重要内容。高中音乐新课程六个模块设置,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中学生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正确的追寻生命中的快乐和尊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不能拥有有尊严和快乐的生活,远比他认知的知识数量要重要。一个孩子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让别人感受到幸福,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高中音乐教育中注重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通过音乐感染力去抚平青少年成长时期内心的缺憾和伤痛,同时,鼓励他们勇于与困难作斗争。音乐是一种最通俗的表达方式,很多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来诠释。音乐也是能最直接的深入到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打开心扉,迎接挑战。人格教育内容与音乐教育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融入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良好的体现。
二、高中音乐教育融入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1.将音乐历史与社会发展历史结合教学。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夫人蒋英的音乐艺术。由此可见,音乐学与社会学是共同进步的。音乐加深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认识。音乐开阔了人的眼界,让心灵更加宽广。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把音乐历史与社会发展历史的交集内容集中学习,认真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在什么历史背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是古典还是现代,是传统还是浪漫。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尤其是能够比从前更加接纳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必然要产生耀眼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推动学生全方位迅速前进的最有效动力。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非常崇尚爱过主义教育,爱过主义教育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在爱过主义音乐教育中,让学生知古通今,认知历史发展的规律,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观察世界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形态。
2.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育观念过多受应试教育影响,具有认识上的片面性。小学阶段音乐课是重要课程设置,但是到了初中,音乐课程逐渐退到次要的位置,到了高中,音乐课程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在教学数量上,音乐课程设置与艺术教学教育产生矛盾,二者发展极不平衡。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素质教育的主要操作方式没有达到普及的范围。比如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没有充分的运用一些积极先进的教学手法,学生自己的想象力自然达不到最好的水平。把人格教育最好的融入音乐教育的的途径之一就是把讲授、分析、传承融为一体。注重自身体验,用直接学习代替间接教育,以直接经验代替间接经验。重新认识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3.坚持个性化发展原则。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些特质受家庭影响,比如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基本生活习惯,社会角色的认定等等。每个学生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会造就不同的意识形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人格教育一定要服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受教育群体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对待音乐知识匮乏的学生,既要补习好基础知识,又要鼓励广泛阅读和理解。对于环境优越一些的学生,要培养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为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和空间。重视个体差异,适当给予重点辅导,提出个性化培养的方案。寓教于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尊重人格的个性化特征,对待需要改进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为他找寻一些能够开启他心扉的音乐体裁,培养他豁达的性格方向。有计划、有准备,按照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一种双向促进的关系,音乐对人类具有重大的精神贡献,人格培养是精神培养的核心内容。在思想形成的黄金时期,用音乐代替说教,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体验,必然会带来很好的后期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小红,高中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海教育》,2006年第12期。
[2]陈国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培养,《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02期。
[3]李毅艺,浅析高中音乐教育,《新课程学习》,2011年第06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 人格培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15-02
高中生人格教育的重点是处理好身心发展的高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了儿童时期幼稚,经历了叛逆期的蜕变,在高中时期对社会和自然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身心不断成熟,人格发展也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是人格学习的主要部分。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加入音乐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它既延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又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内容,让高中音乐课程成了文化课程的催化剂。正确的组织音乐课程学习,在音乐课程中,重点加入健康人格教育的培养,对于音乐课程在高中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音乐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1.高中音乐的教育的主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外界开放思潮的冲击下,教育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高中音乐教育人才需求前所未有的提升。高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重要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价值的培养,那就是高中时期人格教育的培养。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知识范围是以音乐鉴赏为主。音乐鉴赏要求教师处于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能起到一个完美的引导作用。鉴赏模块的教学要求是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学习音乐美学。能够认识和正确理解音乐的主题思想,音乐体裁和表演形式。要始终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原则。
2.人格教育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开设高中音乐课程是新课程设定的重要内容。高中音乐新课程六个模块设置,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中学生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正确的追寻生命中的快乐和尊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不能拥有有尊严和快乐的生活,远比他认知的知识数量要重要。一个孩子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让别人感受到幸福,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高中音乐教育中注重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通过音乐感染力去抚平青少年成长时期内心的缺憾和伤痛,同时,鼓励他们勇于与困难作斗争。音乐是一种最通俗的表达方式,很多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来诠释。音乐也是能最直接的深入到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打开心扉,迎接挑战。人格教育内容与音乐教育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融入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良好的体现。
二、高中音乐教育融入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1.将音乐历史与社会发展历史结合教学。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夫人蒋英的音乐艺术。由此可见,音乐学与社会学是共同进步的。音乐加深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认识。音乐开阔了人的眼界,让心灵更加宽广。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把音乐历史与社会发展历史的交集内容集中学习,认真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在什么历史背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是古典还是现代,是传统还是浪漫。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尤其是能够比从前更加接纳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必然要产生耀眼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推动学生全方位迅速前进的最有效动力。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非常崇尚爱过主义教育,爱过主义教育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在爱过主义音乐教育中,让学生知古通今,认知历史发展的规律,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观察世界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形态。
2.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育观念过多受应试教育影响,具有认识上的片面性。小学阶段音乐课是重要课程设置,但是到了初中,音乐课程逐渐退到次要的位置,到了高中,音乐课程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在教学数量上,音乐课程设置与艺术教学教育产生矛盾,二者发展极不平衡。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素质教育的主要操作方式没有达到普及的范围。比如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没有充分的运用一些积极先进的教学手法,学生自己的想象力自然达不到最好的水平。把人格教育最好的融入音乐教育的的途径之一就是把讲授、分析、传承融为一体。注重自身体验,用直接学习代替间接教育,以直接经验代替间接经验。重新认识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3.坚持个性化发展原则。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些特质受家庭影响,比如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基本生活习惯,社会角色的认定等等。每个学生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会造就不同的意识形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人格教育一定要服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受教育群体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对待音乐知识匮乏的学生,既要补习好基础知识,又要鼓励广泛阅读和理解。对于环境优越一些的学生,要培养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为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和空间。重视个体差异,适当给予重点辅导,提出个性化培养的方案。寓教于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尊重人格的个性化特征,对待需要改进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为他找寻一些能够开启他心扉的音乐体裁,培养他豁达的性格方向。有计划、有准备,按照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一种双向促进的关系,音乐对人类具有重大的精神贡献,人格培养是精神培养的核心内容。在思想形成的黄金时期,用音乐代替说教,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体验,必然会带来很好的后期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小红,高中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海教育》,2006年第12期。
[2]陈国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培养,《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02期。
[3]李毅艺,浅析高中音乐教育,《新课程学习》,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