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表征与应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hnhj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地域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各民族服饰存在着特有的风格特色,形成了鲜明的服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族识别的意义。同时,民族盛装服饰又是人生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通过服饰款式、面料、衣着打扮与其人生礼仪习俗相对应,呈现各民族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深入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成因,让少数民族服饰元素更好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表征;人生礼仪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藏族、羌族、苗族、彝族、侗族等,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服饰特征。服装表现的文化现象可以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视窗,我们可以从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纹样特点中了解过去、考证历史,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特点和文化特点。
  1 服饰符号的表达象征
  服饰像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不同民族的服饰呈现出少数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再加上交通不便,影响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使得少数民族在服饰上独具特色,通过图案纹样方可读出该民族的人文象征。例如,彝族的冲天帽上雕刻着一对老鹰,象征着法力无边;纳西族的五佛冠,又称五智冠,上面的五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祇,只有密宗的上师、主持、方丈可以佩戴。这些服饰承载了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对图腾的崇拜,表达出一个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除此之外,民族服饰作为识别符号,对社会角色的辨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少数民族环境中,受习俗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或是颜色,或是图案,或是一件配饰向人们传递着身份信息。拥有众多支系的苗族,在历史文献上有很多关于服饰的记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卷四中记载:“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彝族的鸡冠帽也是對未婚女子身份的识别,并且通过鸡冠帽的佩戴方法区别女子是否有心仪的男子或者已有婚约但未出嫁。
  民族服饰作为标志符号,充分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内涵,解说各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民族象征意义。
  2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应用
  2.1 民族日常服饰特点及成因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阔,由于南北地理形势、气候环境的不同,在民族日常服饰上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像北方多有宽阔无边的草原,气候干燥,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从事畜牧业,因此北方少数民族多以皮裘为衣,款式以宽袍长褂为主。而西南少数民族多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热,因此多采用透气性强的面料制衣。在款式和色彩上同样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而言,南方少数民族服饰更加的细腻、精致、丰富。
  除了区域、自然差异,形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精巧细致的特点之外,因各民族分布广阔、交通阻塞,各民族之间以及民族各支系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其社会发展水平处在不同的阶段,同时对民族服饰的款式造型上产生影响。例如,支系繁多的苗族在经过民族大迁徙之后导致群落的分割,从而奠定了各支系的形成,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服饰文化。
  在大的环境中,南北少数民族服饰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特定的民族环境中,各个地区、支系在颜色、图案上又有着细小的区别,形成了各民族服饰风格多元化的特点。
  2.2 人生大礼服饰的特点及寓意
  与民族日常服饰相比,人生大礼上的盛装更加绚丽多彩、隆重,更具代表性。少数民族人生四大礼仪分别是诞生礼、成年礼、婚嫁礼和丧葬礼,人生礼仪服饰不仅是一个角色转换的标识符号,更是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彰显民族的服饰文化,具有重要地位。西南少数民族的人生礼仪服饰有着颜色艳丽、图案丰富、做工精致、配件繁多的特点,每一个细节折射出背后的象征意义。
  诞生礼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大礼,西南少数民族普遍认为初生的婴儿是人与鬼、灵同体,为了保护新生命并留在这个世上,往往会为他们穿戴一些带有驱邪、求平安含义的盛装举行诞生仪式。例如,西南地区瑶族的图腾崇拜是狗,因此狗头帽具有驱邪保平安的象征意义,在诞生礼上必不可少;因彝族支系繁多,各个地区的彝族诞生礼仪服饰各不相同,部分的彝族为新生儿准备虎头帽、虎头鞋和虎纹肚兜;楚雄彝族的凤尾花帽上带有金属神像,以求神佑。除此之外,得到社会认可的成年礼、对家庭和社会多一份承诺的婚嫁礼以及代表生死轮回的丧葬礼,通过仪式上的盛装可以读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一件盛装就像是一个标志符号,代表着一种人生角色的扮演。
  3 结语
  从古至今,深厚的历史不断地积淀,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民俗习惯、民族的外在标志都可以从民族服饰上有所体现。清晰地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各种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和审美情趣,同时还反映着深邃的民族意识观念。
  参考文献:
  [1] 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2] 赵燕.论图腾文化元素与民族服饰的关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01):103-106.
  [3] 张蓓蓓.角色换装:云南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服饰的象征表达[J].民族艺术研究,2012(03):124-129.
  [4] 刘蕾.浅析民族服饰的继承与发展[J].西部皮革,2017(24):133.
  作者简介:郑天琪(1991—),女,艺术硕士,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艺术系专业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沉浸式传播”概念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竖屏格式影像的传播与发展,相对应的,影像视听体系和叙事结构也会因为承载格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基于媒介交互逻辑视角,结合沉浸阈构建维度与传播效果模型,论证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沉浸感”与竖屏格式的相关性,探究竖屏格式网络电影在受众感知与视听逻辑方面的理论发展基础。  关键词:竖屏格式;沉浸感;交互逻辑;传播路径;传播效果  媒介传播路径与效果一直随着媒介技术的
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又在2018年夏天为纪录片市场带来了一种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从'小视角'叙事的文化记录、'市井化'叙述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3年2月因急性视神经炎就诊的患者40例54只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28只眼,予以甲强
摘 要:文化的传承延续着民族的灵魂。研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东南亚华文教育的进行对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华文的发展都有一定意义。本文根据中国传统华文的渊源与东南亚华文的内部因素相互作用,深入地对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整体机制分析,进一步细化如何进行华文教育。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东南亚;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多种层次的价值观、文化素养、思想动态和道德标准,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内容。海外的华
为了解溜井内颗粒物料运动特征,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和Hertz-Mindlin非线性接触模型,考虑井壁形貌特征和溜放矿块粒级组成,建立了井壁起伏差服从正态分布的非光滑井壁溜井和铲
'创新水墨',在当代多元化时代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新形式的创作不断地拓展艺术的边界并融入艺术家的创作中,比如水墨与服饰的结合。本文以电影《影》里的服装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