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深入,会计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不仅减轻了会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运行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还存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和解决,所以应该加强会计信息化在应用的步伐,以完善信息化在应用中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加快 企业会计信息化 会计管理
1. 会计信息化概念及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会计行业的成果,是专业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有效结合的产物,是将会计信息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收集、管理的有效手段,利用信息传输迅速的特点,将会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其特征表现上具有信息化、开放性、智能性、多维性等特征。
信息化:以管理思想、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存储、应用等过程。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相应的会计专业技能、会计管理应用等所有会计领域。
开放性: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会计信息化之后与互联网实现了有效的结合,在信息资源上实现了有效的共享,信息的需求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会计信息资料,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信息的查询及适用性,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智能性: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的“智能型”系统,能够提供智能化服务,使用者通过系统使会计业务自动化处理,并且把信息资源共享,还能够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报告。并且还能够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
多维性:在传统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中,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很多情况无法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在现代信息社会,可以用计算机把会计系统和其他系统集成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业务发生时,各个环节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存储多维业务信息。
2.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缺乏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规划。
许多企业的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企业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实施会计信息化对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2.2 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低。
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正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财会人员多数仅懂得业务技术,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
2.3 安全性缺乏保障。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数据安全保密性不高。数据的保密工作不够正规,一些数据的查询、删除、改变不需要经过任何手续,也没有专人把握,电脑中毒率增高,以至于系统崩溃。损失率极高,这为一些有意破坏工作,以谋私利者提供了可趁机制。一旦出现故障,恢复效果和恢复成功率难以保障。
3. 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3.1 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科学制订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宣传、培训、参观学习等多种手段,转变企业管理层的思想观念,促使他们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企业主要领导必须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企业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实施。
3.2 加大会计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水平提高,责任心增强有助于提高运行质量,所以对人才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除了定期进行培训外更要做好待遇,福利,及责任心的强调工作,从综合方面加强人才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不能仅仅使用压迫、惩罚的措施。培养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对员工的知识素养、创新能力进行翻新,巩固,对已熟练的工作进行再次培养,建立起一支团结一致、高效保质的工作团队。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对信息化总趋势的适应能力。此外企业要将眼界放高,不但是适应现在状况,还要有国际化世界化的目标需求,加强信息化人员的培养力度,将会计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主业来对待,推动会计信息化向着最深最远的方向发展。
3.3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出发,立足于企业整體定位其发展方向。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和决策职能。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4 加强会计信息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自从会计信息化实行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数据完全依赖计算机来处理,这就对会计信息化的保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加强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来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应建立严格的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范,严格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尽最大可能的减轻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危害。
3.5 建立会计活动控制制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人员对更加依赖于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的数据的提供,这就需要加强严格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得出来的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统的控制手段只是在事后的审计中发现问题,然后采取补救措施,现在信息化的应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进行控制活动,要提前预防,会计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化方法的科学性、快速性确实对企业发展和对数据要求方面提供了确切、实际、迅速的服务,更提高了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会计信息化从根本上提升了会计工作的质量,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扩大我们的可控制因素范围,最大程度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实效性,从而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桦川县种子管理总站)
【关键词】加快 企业会计信息化 会计管理
1. 会计信息化概念及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会计行业的成果,是专业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有效结合的产物,是将会计信息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收集、管理的有效手段,利用信息传输迅速的特点,将会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其特征表现上具有信息化、开放性、智能性、多维性等特征。
信息化:以管理思想、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存储、应用等过程。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相应的会计专业技能、会计管理应用等所有会计领域。
开放性: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会计信息化之后与互联网实现了有效的结合,在信息资源上实现了有效的共享,信息的需求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会计信息资料,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信息的查询及适用性,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智能性: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的“智能型”系统,能够提供智能化服务,使用者通过系统使会计业务自动化处理,并且把信息资源共享,还能够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报告。并且还能够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
多维性:在传统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中,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很多情况无法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在现代信息社会,可以用计算机把会计系统和其他系统集成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业务发生时,各个环节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存储多维业务信息。
2.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缺乏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规划。
许多企业的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企业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实施会计信息化对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2.2 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低。
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正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财会人员多数仅懂得业务技术,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
2.3 安全性缺乏保障。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数据安全保密性不高。数据的保密工作不够正规,一些数据的查询、删除、改变不需要经过任何手续,也没有专人把握,电脑中毒率增高,以至于系统崩溃。损失率极高,这为一些有意破坏工作,以谋私利者提供了可趁机制。一旦出现故障,恢复效果和恢复成功率难以保障。
3. 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3.1 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科学制订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宣传、培训、参观学习等多种手段,转变企业管理层的思想观念,促使他们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企业主要领导必须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企业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实施。
3.2 加大会计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水平提高,责任心增强有助于提高运行质量,所以对人才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除了定期进行培训外更要做好待遇,福利,及责任心的强调工作,从综合方面加强人才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不能仅仅使用压迫、惩罚的措施。培养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对员工的知识素养、创新能力进行翻新,巩固,对已熟练的工作进行再次培养,建立起一支团结一致、高效保质的工作团队。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对信息化总趋势的适应能力。此外企业要将眼界放高,不但是适应现在状况,还要有国际化世界化的目标需求,加强信息化人员的培养力度,将会计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主业来对待,推动会计信息化向着最深最远的方向发展。
3.3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出发,立足于企业整體定位其发展方向。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和决策职能。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4 加强会计信息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自从会计信息化实行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数据完全依赖计算机来处理,这就对会计信息化的保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加强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来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应建立严格的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范,严格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尽最大可能的减轻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危害。
3.5 建立会计活动控制制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人员对更加依赖于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的数据的提供,这就需要加强严格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得出来的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统的控制手段只是在事后的审计中发现问题,然后采取补救措施,现在信息化的应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进行控制活动,要提前预防,会计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化方法的科学性、快速性确实对企业发展和对数据要求方面提供了确切、实际、迅速的服务,更提高了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会计信息化从根本上提升了会计工作的质量,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扩大我们的可控制因素范围,最大程度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实效性,从而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桦川县种子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