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胆胰相关远期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56.5岁(范围:13~76岁)。患者就诊时间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个月至20年。术前经影像学诊断明确,胆胰远期并发症包括胆管结石51例,胆肠吻合口狭窄合并近端胆管扩张42例,胰肠吻合口狭窄合并远端胰管扩张11例。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常规十二指肠镜或单气囊小肠镜辅助ERCP治疗。

结果

62例患者共进行95例次的ERCP操作,每例患者平均1.5次。95例次中,因胆管结石56例次(58.9%)、因胆肠吻合口狭窄45例次(47.4%)、因复发性胰腺炎11例次(11.6%)、因胆肠吻合口异物6例次(6.3%)、因肝内胆管狭窄3例次(3.2%)。95例次中,内镜进镜成功82例次(86.3%),诊断成功76例次(80.0%),ERCP治疗成功72例次(75.8%)。1例患者行十二指肠镜ERCP发生小肠穿孔,后经外科手术修补痊愈。

结论

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通过ERCP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近期疗效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极易被误诊误治。近年来,随着诊治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胰岛素瘤的误诊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其诊断与治疗仍存在误区。本文结合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治经验,从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手术治疗和非手术综合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治进展,借助多学科团队的快速发展,不断突破诊治困惑和瓶颈,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胰岛素瘤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目的探讨不良组织学特征对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分析临床不良组织学特征对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共入组167例患者,男性98例,女性69例。年龄(63.6±11.6)岁。观察指标包括年龄、T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肿瘤种植、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化程度、组织类型、环周
期刊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新辅助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与R0切除率,延长患者整体生存期,成为近年来胰腺癌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新辅助治疗是否会影响手术及术后并发症也同样成为关注点。本文回顾了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总结新辅助治疗的适用范围、对胰腺及机体组成的影响,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深入探讨了新辅助治疗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期刊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罕见的异质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微创技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病死率等方面与开放手术相比无差异。治疗策略需要综合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分期等信息制定。微创技术既能达到肿瘤学根治,也能为术者提供精细操作的条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实现器官功能保留,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安全可行的手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僵直髋伴中重度双下肢不等长的平衡策略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的30例双下肢中重度不等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12例,年龄(43.5±9.7)岁(范围:30~68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骨盆倾斜及脊柱侧弯。术中充分松解挛缩软组织、彻底清除关节周围骨赘、重建旋转中心,不进行股骨短缩
目的探讨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烟台山医院骨关节科因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行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术的9例(16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6岁(范围:28~60岁)。所有手术由同一名术者使用骨科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置入导针,并使用自主设计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