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火箭家族添新丁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又一个“首飞型号”和“长三甲系列”中的最后一位成员,长征三号丙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丙火箭)的首次“登台演出”无疑是中国航天2008年宇航发射任务的焦点。
  临近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总指挥岑拯的脸上依然挂着自信的笑容。在这位年轻的总指挥的带领下,长三甲队伍已经成功续写了长征系列火箭100次发射和输送“嫦娥”九天揽月的神话。
  他清晰地记得,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前总师兼总指挥龙乐豪院士在他“履新”之际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在我的手中,将长三丙火箭送入发射市场,希望你能弥补我的遗憾。
  在龙乐豪看来,每一枚火箭是有生命的个体。他把“长着一双翅膀”的长三丙火箭亲切地称为“老幺”。
  


  春天的西昌,阳光如炽,花团锦簇,螺髻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这是月亮城最美的季节。2008年4月25日,一场雷雨洗礼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高云淡。岑拯和火箭发射试验队队员们一起,带着对“老幺”的深情祝福,饱含深情地将长三丙火箭送向了遥远的天际。
  此时的长三丙火箭就像一位轻盈的天使,张开翅膀,奔向远方……
  
  22载浓情打造“老幺”
  
  “在我经手的火箭中,长三丙火箭无疑是研制历程最长的一个火箭型号,22年的酸甜苦辣,我们把对这个型号火箭的情感也融入到了研制的每一个细节中。”
  


  ——龙乐豪(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前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诞生之前已有“婆家”:
  外星牵引研制内星牵引发射
  时间回转到22年前。
  1986年,备受瞩目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正式立项,研制构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就像一套茶杯一样,‘长三甲’既然有了基本模型,就应该在基本型的基础上,让种类多样化,以适应更大的市场需求。”龙乐豪向记者打比方说道。
  要让长征三号甲火箭“家族”成为一个真正的“系列”!凭着这样的理念,在设计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基本型时,设计师们就把日后研制多种运载能力的火箭纳入了思考范畴。
  


  尔后的八年,设计师们开始了艰苦的长三甲火箭基本型的研制,他们先后攻克了100项新技术、40多项重要技术以及4项关键技术,从厚厚的图纸到总装厂房的零部件,再到成形的箭体,每一小步的前进,都饱含了设计师们的心血。
  随着基本型的日趋成熟, 在长三乙火箭转入正样研制的同时也开展了对长三丙火箭的研制工作。
  1995年3月至5月,长三丙火箭与长三乙火箭一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地完成了发射场合练。此前,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已于1994年3月22日将长三丙火箭推向了市场,按照当时签订的商业发射合同,将由长三丙火箭来执行对鑫诺一号卫星和马步海卫星的发射。
  “拿着设计图去和外商谈发射服务合同、拿着客户支付的预付款开始研制”的佳话,让众人对长三丙火箭的诞生多了一份期待。
  


  “可以说,长三丙火箭还没有诞生,就拥有了‘婆家’,就肩负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发射外星,可是最终,长三丙火箭发射的首颗卫星却是内星,这点和她的‘姐姐们’不太一样。”据龙乐豪介绍,长三甲火箭肩负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国内卫星,长三乙却是为国际发射市场服务。前者是内星牵引研制,内星牵引发射;后者是外星牵引研制,外星牵引发射。而长城公司签订的两项发射合同,最终由“老二”长三乙火箭在1997年~1999年完成。长三丙火箭也把在2008年4月25日发射天链一号01星,作为自己登台的“首场演出”。
  
  诞生过程历经“阵痛”:
  研制历程断断续续
  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利,中国航天事业陷入了低谷。为了使长三乙火箭能够尽快恢复发射,当时的航天工业总公司决定集中资源,将科技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长三乙火箭的研制上,暂停了长三丙火箭的研制工作。
  从此,长三丙火箭的研制进入了两年的“休眠期”。1998年11月4日,随着长三甲火箭和长三乙火箭的连续成功发射,长三丙火箭的研制也被获批“解冻”,12年过去了,从最初的构想到搁置后重拾研制方案,这让龙乐豪感慨不已。
  1998年至2000年,随着发射任务的日趋繁重,发射市场亟需长三丙火箭来填补运载能力的空白。为了尽快填补我国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上的空白,科研人员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长三丙火箭终于在2001年8月23日通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权威专家评审,认为可以转入应用发射阶段。
  2003年,天链一号01星获批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长三丙火箭走向发射市场的步伐。
  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天链一号工程总师白拜尔回忆,2003年,当这个工程启动时,围绕“用什么火箭”,很多人持有不同意见:如果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担心“余量不够”;而用运载能力更大的长三乙火箭,则显得有些浪费。
  被“雪藏”的长三丙火箭唤醒了很多人的记忆。综合各种因素,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最终确定了继承成熟技术的长三丙火箭来执行此次发射任务。显而易见,没有经过任何试验飞行的长三丙火箭,它的首飞将使研制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而备受瞩目的长征三号丙火箭于2005年正式投产。
  此时的长三丙火箭,终于能和她的姐姐们一起,接受发射市场的考验与挑选了。
  
  成熟技术大胆创新
  
  “长三丙火箭充分继承了长征三号甲火箭和长征三号乙火箭的成熟技术。但是在构型上却由于有两个助推器,成为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展历史上第一枚非全对称火箭。因此,所有的技术状态的改变都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
  ——岑拯(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
  
  两个助推考验“平衡”
  作为长三甲系列火箭中的一个构型,在充分继承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上,长三丙火箭其系统组成、分系统技术方案与长三乙火箭相同。
  和长三甲火箭的“光杆”以及长三乙的“四人抬”不同的是,长三丙变成了“两人抬”,即长三丙火箭芯一级Ⅱ、Ⅳ象限上捆绑了两枚不带尾翼的助推器,Ⅰ、Ⅲ象限上无助推器,安装了两片尾翼。
  “就像抬轿子一样,两个脚夫力量有限,也就决定了承载的质量。长三丙火箭只有两个助推器,长三甲火箭没有助推器,长三乙火箭有四个助推器,这就决定了长三丙火箭的运载能力在这两者之间。”据龙乐豪介绍,目前长三甲火箭的运载能力为2.6吨,长三乙火箭的运载能力能够达到5.5吨,长三丙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8吨,恰好介于这两者之间。
  在发射场,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总指挥岑拯告诉记者,这是他任长三甲系列总指挥以来,干的第一个“首飞型号”。他指着长三丙火箭的“白色翅膀”向记者解释到,长三丙火箭是目前我国第一枚结构外形非全对称的大型运载火箭,这对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平衡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也给火箭的姿态控制出了一个难题。设计师们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在参照长三甲火箭和长三乙火箭的基础上,反复分析研究、根据试验修改参数,并多次请教相关专家,为增大安全余量,最终确定火箭再在捆绑两枚助推器的基础上安装两片尾翼。
  
  总体设计“重新规划”
  总体部在火箭设计、研制中扮演着“灵魂”的作用。总体部的设计人员把对火箭每一个细节的“良苦用心”通过总体参数来予以体现,并最终传递给每一个分系统的设计人员。
  “尽管长三丙火箭继承了长征三号甲火箭和长征三号乙火箭的成熟技术和成熟产品,但是从总体参数来看,总体设计状态与前两种火箭有很大的不同。”一院总体部副主任设计师李聃向记者如是介绍道。
  他拿总体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动设计、弹道设计、载荷设计、姿态控制设计为例,向记者剖析了其中的奥妙所在。
  “拿气动特性而言,正如不同外形的汽车,其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风噪是不一样的,因为各自遇到的空气阻力是有差异的。”李聃向记者打比方道,此次长三丙火箭是一枚全新的火箭,它也必将遇到与长三甲火箭和长三乙火箭不同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的作用。为了确定火箭在飞行中各种气动特性数据,设计人员必须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充分考虑到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受到的各种恶劣工况,这样才能确保火箭总体设计的可靠性和飞行安全性。
  设计人员把火箭的“飞行轨迹”称为弹道。此次长三丙火箭起飞质量约为343吨,相比于长三乙火箭的426吨,它的身躯显得要轻盈一些。综合考虑卫星的轨道和入轨姿态要求、地面测控站的布局、残骸落区的安全以及风速、风向等因素,设计人员重新为长三丙火箭设计了一条全新的“飞行路线”。要想让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全程受控,这条路线的“预设”精度便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一枚全新的火箭, 长三丙火箭的起飞推力和起飞质量都有所改变,而设计人员也要相应做出调整。
  提到弹道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落区安全,李聃向记者娓娓道来其中的小秘密,每一个落区的设定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密度和环境等因素,必要时设计人员还要前往实地进行踏勘考察。
  此次长三丙火箭的非全对称设计可谓是中国运载火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尝试。这也给火箭的姿态控制设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需要在姿态控制设计时把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内、外干扰,如气动外形不对称、质心位置偏差、发动机推力偏差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和长三甲火箭、长三乙火箭相比,长三丙火箭由于构型不同,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就会不同。这些都需要在姿态控制设计上充分考虑到。” 据李聃介绍,刚开始在设计长三丙火箭时,该枚火箭是没有尾翼的,后来在姿态控制设计中,为提高火箭飞行过程中偏航通道稳定裕度,于是便给火箭加了一对“翅膀”,使得长三丙火箭在飞行中的稳定控制更有把握。
  载荷设计的“功能”是为火箭结构设计和各个部段的强度计算提供依据。作为长三甲系列中的“新成员”,总体部的设计师们需要充分考虑到长三丙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所承受的外界气动力、发动机推力、控制操纵力、结构惯性力、一级推进剂晃动等因素,确定火箭在地面停放、起吊、运输及飞行过程中各截面的轴向力等参数,从而为结构设计奠定基础。
  
  控制系统大做“手术”
  点火后,火箭离开地面,从那一瞬间开始,火箭将进入自主管理阶段。而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一系列的动作变化,皆来自于控制系统的指令。从这个角度来讲,控制系统在火箭中的地位相当于人的大脑。
  此次长三丙火箭在评审过程中,控制系统的评审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专家们为该枚火箭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专门的评审,这在长征系列火箭的评审中还是不多见的。
  发射前,记者见到了长三甲系列火箭副总师姜杰,这位纤弱的女总师,谈到伫立在发射台上“整装待发”的火箭,显得有些兴奋。“长三丙火箭采用了新的姿态控制方法,解决了不全对称的火箭的稳定控制,这也是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一个技术突破。”据姜杰介绍,尽管是采用了新的控制方法,但是设计人员前期做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并就围绕火箭在天上飞行的状态做了255种的仿真试验。一年多时间的技术攻关,控制系统设计人员最终为长三丙火箭量身定做了一套可控的“飞行程序”。
  姜杰向记者模拟了火箭点火后的飞行状态:“点火后,从助推分离、到火箭的一、二级分离,在大约145秒的时间内,火箭都是在进行非全对称的飞行,这145秒内能不能稳定飞行,对于长三丙火箭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控制系统的工作就在这145秒中内得到检验。”
  
  携手姐妹迈进世界一流
  
  “长三丙火箭的最大意义是在长三甲火箭和长三乙火箭中间设立了一个‘台阶’——运载能力正好位于这两者之间。目前适合长三丙火箭发射的卫星还有相当数量,因此,长三丙火箭还有‘广阔天地可为’。”
  ——白拜尔(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天链一号工程总师)
  
  放眼世界
  在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史上,拥有两个助推器的长三丙火箭算得上是“开先河之作”。然而在世界运载火箭舞台上,长三丙火箭不是孤独的。
  欧空局的阿里安火箭,就有捆绑两个助推器的火箭。该枚火箭于1980年发射成功,运载能力达到3吨。
  “和同类型的火箭相比,我认为长三丙火箭的技术水平是一流的。”龙乐豪举例告诉记者,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标志火箭综合性能的参数是运载系数(运载火箭发射到特定轨道的运载能力除以起飞质量),长三丙火箭的运载系数大概为1.1%,约占世界第三位。“就像举重运动员一样,如果举同样的质量,体重轻的代表体能素质好,所以就能拿冠军。”
  “由于长三丙火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它的发射能力介于2.6吨和5.5吨之间,目前这个质量的卫星仍有相当数量,因此长三丙火箭还有市场。”据龙乐豪预计,该枚火箭的“服役期”应该不少于20年。
  
  展望未来
  目前长征家族可谓是“人丁兴旺”。在役型号主要有长二丙、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长二F、长二丁、长四乙火箭。这些不同类型的火箭,能够满足目前我国以及世界发射市场的需求。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世界火箭市场上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印有“中国创造”的长征火箭,要想保持在世界发射市场的优势地位,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龙乐豪介绍,根据世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情、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来的“长征家族”必须有新一代小、中、大运载能力俱全的火箭类型,以便满足不同类型的卫星的发射需要。“就像商品一样,多种类型的商品,可以让用户有更多选择。”
  “绿色环保推进剂”也是长征火箭改良的一个方向。据悉,现在的长征火箭的推进剂还存在着一定的毒性,而新一代大运载火箭能够做到“无毒无污染”。
  “就像每个乘客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舒适的乘坐环境一样,我们的火箭也将努力为它的‘乘客’——卫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舒适的环境。”未来的火箭,将减少对卫星的震动和噪音干扰,让卫星拥有一个舒适的“乘坐”空间。
  “一箭多星”也是未来火箭发展的趋势。一枚火箭能够搭乘多位“乘客”,并能按照乘客要求准时地把“乘客”送到指定“目的地”。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火箭的“性价比”就更有了说服力。(摄影:李明 王宁 黄希 崔建平)
其他文献
1 导言rn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我们要不断创新监督工作理念、监管体制,深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的
期刊
腕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卡压性周围神经病变,由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卡压引起.它的手术治疗方法在于从掌侧切开腕管,减压正中神经.术式有最初非开放的盲切手术、开放手术、以及利
气瓶钢34CrMo4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80 t BOF-LF-RH-350 mm ×470 mm坯连铸.对4流连铸分别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480 A,2 Hz);M-EMS+凝固末端电流搅拌(E-EMS,320
体育彩票自助销售系统是彩民通过自助方式,在自助销售终端机上使用银行卡购买彩票、同时将小额奖金自动返还到彩民的银行账户中的一种新型智能彩票销售系统.彩票自助销售终端
“长征三号甲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长征三号丙为箭于4月25日23时35分成功发射,将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
Two-phase equilibria between the ferromagnetic fcc and the paramagnetic fcc phase from 800 ℃ to 900 ℃ in the Co-rich region have been detected by the diffusio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计算机软件产业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注重高素质专业队伍储备和培养,计算机软件产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其核心实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直接影响到计算机软件产业的竞
Recent progress on research activities of phase diagrams in our laboratory has been presen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based on CALP
基于有限差分理论和入射电子束服从高斯分布、在有限平板中匙孔理想化为旋转抛物面的基本假设,利用C++Builder快速开发软件,在WindowS NT平台上综合OpenGL图形接口及多线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