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教育融入国学素养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书法是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文化。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好像更加追求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科学,但在实际上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一定没有放松,反而是日益加强了。并且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了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段的书法要求,在教学上大力鼓励老师进行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学生在文学上的修养和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将书法艺术教学融入进行国学素养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对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的自我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笔者就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论一下当下的书法艺术教学的现状以及融入国学素养的实际运用和方法,帮助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艺术;教育;国学素养;实践与应用
  一、当下书法艺术中的国学素养
  1.国学素养的含义
  国学素养指的是在学校教学的老师通过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研读和学习,形成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塑造出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国学素养是指国学中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部分,换句话来说,就是人的素养教育、人格教育,帮助学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化思想的熏陶孕育出真正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书法艺术是传统的艺术,以往流传的就有字如其人的俗语,将书法教育和国学素养结合,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心智的成熟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将书法艺术融入国学素养的现状
  在新课标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政策中,明确要求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并在学生不同的教育阶段的书写能力的要求,让老师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的确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让学生把每个字的一笔一画写清楚,并进行规范。然而老师却没有将书法艺术教育与国学素养相结合,只是单纯地书法艺术教育和国学素养的培养分开来,导致学生的书法学习只是书法学习,只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没有刻意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修养。这种教学情况的出现影响了学生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将书法艺术教育融入国学素养的重要性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最广泛的艺术文化,但如果只是书写的艺术就完全没有那么多意义和价值。书法艺术中还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态度,能从一个人的书写中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同时书法艺术中还饱含着许多国学经典,例如像王羲之《兰亭集序》,张旭的《古诗四帖》等等,这些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背景的书法作品,对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这样,这些书法中还有作者人物情感的变化,像李白醉酒爱作诗,张旭醉后爱索笔挥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历史作品和故事,对学生自身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书写艺术的学习中去感受这种思想文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书法艺术教学融入国学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1.培养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
  书法是中国最常见和普通的艺术,但却有着深远的传承意义。但在书法的学习的过程却特别枯燥无味,一般人是无法承受下来的。因此,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就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书法艺术,让学生在书法的练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无聊,进而在书法艺术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书法上的小趣事来吸引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努力去学习书法知识。例如,在学生练习书法无聊或者抱怨时,给他们讲王羲之练字的故事,讲他练字染黑了门前池子的水,以及他通过书法来帮助卖扇子的老人的故事,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书法的学习。
  2.培养学生学习书法时的好习惯
  老师在进行书法教学时,一定得让学生让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时,调整坐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的书法学习以及文化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进度,让学生更加容易在书法的学习中取得进步。
  3.让学生在书法练习中学习国学经典
  书法的练习题材实际上是很多的,例如书本的古诗词,课外阅读资料等等。因此,老师可以在书法教育中结合国学经典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熟读国学经典,这能从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见识,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为学生积累了语文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仅如此,在书法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让学生在学习书法时理解和学习国学,这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形成自我独特的人格,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加强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育德、启智、健体、尚美、养心等。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书法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探寻书法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普遍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毕德峰.新课改下哈尔滨市延兴小学书法教学中的五个策略[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2,09.
  [2]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
  [3]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作者简介
  曾建生(1961.09—),男,汉族,江西省遂川县人,本科学历,江西省吉安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国画。
其他文献
有机电致发光是一种载流子注入式的复合发光,是物理学发光研究领域中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该文在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新型电子
弛豫铁电陶瓷(1-x)Pb(Mg1/3Nb2/3)O3-xPbTiO3((1-x)PMN-xPT,PMN-PT)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和电-光性能,在多层陶瓷电容器、压电器件和光学装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部分草酸盐工
摘 要:大江健三郎的创作以凝重怪异的笔触剥露出社会病态的人格,积极地探究与人类自由健康相关的诸多命题,从而借助文学的虚构和幻想,实现个体生命的治疗和社会群体的文化生态平衡。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边缘化生存;精神疾患;疗救  文学人类学认为,文学作为人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园,对于调节情感、意志和理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消解内心障碍,维持身与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均衡关系,培育和滋养健全完满的人性,具有
该文以大肠菌为试验菌种,系统地研究了壳聚糖、羟甲基壳聚糖的不同浓度、脱乙酰化度、分子量及环境pH值对其抗菌性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扫描电镜和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壳
摘 要: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内在价值的拓展,与时代精神相融,焕发出新的活力。挖掘工匠精神内在价值,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价值;传承;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工匠精神的存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由于秉持精益求精、专注、利他、耐心、热忱等精神追求,从而得以将产品在性能、外观、工艺等各个方面做到极致完美。工匠精神成为许多企业长盛不衰的重
本文运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温度梯度法,合成出Ib型金刚石晶体。通过调整合成腔体配件尺寸,有效地改变了金刚石生长速率。品质尚可的正四棱锥状金刚石晶体能以3mg/h的速率生长。
该文对PAN系共混分离膜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四种共混聚合物 体系(PAN/CA、PAN/PMMA、PAN/ABS、PAN/PU)的不同混溶性,并研究了成孔剂PEG的加入对体系混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