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
【机 构】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杭州市种子技术推广站,湖州市种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但存在生育期稍长、有效穗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单季杂交粳稻上表现更为明显.双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褐稻虱抗性和外观品质不及常规粳稻,白叶枯病抗性与常规粳稻相仿;单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差于常规粳稻,褐稻虱抗性与常规粳稻相当,但外观品质略优于常规粳稻.在其它品质性状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
其他文献
浅埋近距煤层上覆采空区下底板稳定性对其下工作面开采影响严重,制约安全开采。本研究针对陕西冯家塔煤矿1402工作面浅埋近距的特殊开采条件,通过现场调研、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杂交中籼迟熟组合Ⅱ优96具有高产、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其高产制种技术措施为:合理确定父母本播差期,适时播种,培育父母本多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三个方面对2015年7月25日—8月1日发生在广西防城港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出7月这类强降水的机制和特征,为以后报好强降水过程积累
第4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于2007年10月11—13日在江苏省常熟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科技厅、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