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威胁水稻产量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在南方,一旦稻田感染该病一般都会造成5%到30%的减产,病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颗粒无收。本文在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特点及症状的分析基础之上,从农业管理和化学防治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
据有关部门调查,广西灰飞虱带病毒率高达40%,这就给我们的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做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简介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进行传播的病毒病,是继水稻条纹叶枯病之后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又一大隐患。一般,染上这种病的水稻会变得很矮,叶尖有的呈现螺旋状,叶子的边缘有像锯齿一样。苗期染病心叶的叶尖会旋转7-8圈,心叶下叶缘会破裂呈现棉絮状或者是锯齿状。分蘖期染病植株矮化,株高仅为正常株1/3,水稻的叶片会皱缩,水稻叶片边缘呈锯牙形态,拔节孕穗期发病的话,在高节位上产生多个个分枝,而且在分枝上还会抽出小穗,多不结果实。
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几率来看,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插秧方式对于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像机插秧、旱育秧、塑盘育秧等水稻育秧方式,水育秧的面积小的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显著较低,控病作用极为明显。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种植位置也有着密切关系,靠近小河边杂草或是树林密生处的稻田发病率就特别的高。
1.1 防治措施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剂能彻底控制该病,因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重点主要是预防,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消灭灰飞虱,清除病毒源。
1.1.1 农业防治
1)选中抗病品种,就目前广西种植情况来看,一般常规稻抗病较强,发病率较低,而武运粳、杂交籼稻等品种比较容易感染黑条矮缩病,不宜选用。
2)铲除到田间、水沟边的禾本科杂草和水稻再生苗,尤其是在发病田块周围,减少水稻田边病毒源。
3)秧田的选择最好远离染病田块,倡导集中连片育秧。
4)采用科学方法管理秧苗,不可过分使用氮肥,以防秧苗过绿吸引灰飞虱。
5)加强田间检查,特别是在秧苗期和移栽后20天以内,对发病率达到7%的田块必须及时将染病水稻拔除,并带离田边进行填埋或烧毁。拔除病株后的空地可再次移栽储备秧苗,适当施用速效肥料,使移栽的秧苗跟上原有秧苗的生长速度,方便统一管理。
1.1.2 化学防治
1)稻谷播种的时候可采用拌种或浸种,拌种主要是先用10克10%的吡虫啉与谷糠或少量细土搅匀,然后再与1千克催芽露白后的稻谷种子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播种;浸种是指将种子在10%吡虫啉300~500倍液中浸泡十二个小时再播种。
2)对田间杂草进行彻底喷药杀毒,消灭灰飞虱,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3)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防关键在把握住水稻秧苗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时期、秧苗移栽前三到五天以及稻田分蘖始盛期这三个重要时期,各喷施一次农药消灭灰飞虱。主要方法是:先取50克25%的噻嗪酮可湿粉或者60克22%的吡噻,再取100毫升80%的敌敌畏或150毫升20%的叶蝉散,最后兑上30公斤水,制成喷雾在稻田进行喷洒。
2 结语
水稻黑条矮缩病对于水稻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但其防治形式十分严峻,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研究与试验,为稻农开发出更加有效且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安全生产,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参考文献
[1] 仇广灿,成晓松,胡键,吴彩全,曹晓利.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03).
[2] 孙黛珍,江玲,张迎信,程遐年,翟虎渠,万建民.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数量性状座位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7(01).
[3] 王华弟,祝增荣,陈剑平,汪恩国,李宝福.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07(03).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
据有关部门调查,广西灰飞虱带病毒率高达40%,这就给我们的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做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简介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进行传播的病毒病,是继水稻条纹叶枯病之后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又一大隐患。一般,染上这种病的水稻会变得很矮,叶尖有的呈现螺旋状,叶子的边缘有像锯齿一样。苗期染病心叶的叶尖会旋转7-8圈,心叶下叶缘会破裂呈现棉絮状或者是锯齿状。分蘖期染病植株矮化,株高仅为正常株1/3,水稻的叶片会皱缩,水稻叶片边缘呈锯牙形态,拔节孕穗期发病的话,在高节位上产生多个个分枝,而且在分枝上还会抽出小穗,多不结果实。
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几率来看,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插秧方式对于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像机插秧、旱育秧、塑盘育秧等水稻育秧方式,水育秧的面积小的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显著较低,控病作用极为明显。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种植位置也有着密切关系,靠近小河边杂草或是树林密生处的稻田发病率就特别的高。
1.1 防治措施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剂能彻底控制该病,因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重点主要是预防,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消灭灰飞虱,清除病毒源。
1.1.1 农业防治
1)选中抗病品种,就目前广西种植情况来看,一般常规稻抗病较强,发病率较低,而武运粳、杂交籼稻等品种比较容易感染黑条矮缩病,不宜选用。
2)铲除到田间、水沟边的禾本科杂草和水稻再生苗,尤其是在发病田块周围,减少水稻田边病毒源。
3)秧田的选择最好远离染病田块,倡导集中连片育秧。
4)采用科学方法管理秧苗,不可过分使用氮肥,以防秧苗过绿吸引灰飞虱。
5)加强田间检查,特别是在秧苗期和移栽后20天以内,对发病率达到7%的田块必须及时将染病水稻拔除,并带离田边进行填埋或烧毁。拔除病株后的空地可再次移栽储备秧苗,适当施用速效肥料,使移栽的秧苗跟上原有秧苗的生长速度,方便统一管理。
1.1.2 化学防治
1)稻谷播种的时候可采用拌种或浸种,拌种主要是先用10克10%的吡虫啉与谷糠或少量细土搅匀,然后再与1千克催芽露白后的稻谷种子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播种;浸种是指将种子在10%吡虫啉300~500倍液中浸泡十二个小时再播种。
2)对田间杂草进行彻底喷药杀毒,消灭灰飞虱,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3)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防关键在把握住水稻秧苗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时期、秧苗移栽前三到五天以及稻田分蘖始盛期这三个重要时期,各喷施一次农药消灭灰飞虱。主要方法是:先取50克25%的噻嗪酮可湿粉或者60克22%的吡噻,再取100毫升80%的敌敌畏或150毫升20%的叶蝉散,最后兑上30公斤水,制成喷雾在稻田进行喷洒。
2 结语
水稻黑条矮缩病对于水稻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但其防治形式十分严峻,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研究与试验,为稻农开发出更加有效且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安全生产,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参考文献
[1] 仇广灿,成晓松,胡键,吴彩全,曹晓利.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03).
[2] 孙黛珍,江玲,张迎信,程遐年,翟虎渠,万建民.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数量性状座位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7(01).
[3] 王华弟,祝增荣,陈剑平,汪恩国,李宝福.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