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体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渐深入,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虽然教学有规律可循,但是要以科学深入地理解语文学科的内涵为前提。因为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学生并没有真正形成独立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再加上语文在各学科中所占的阅读比重最大,也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上承担了重要角色。本文围绕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的课堂教学,结合具体的课例探究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体教学;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因为不同的文体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同时也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所以为促使学生能够增强对文体的认识和掌握,分种类展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多方面发散与构建的关键时期,这种针对每一种文体进行深度教学与引导的方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文体的性质与特点掌握得更加具体,还能够帮助学生连贯阅读思维,从而形成更具有深度的认知,对提升语文的阅读能力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下面我就从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文体教学来细化阅读,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内在逻辑与含义,以此促使学生阅读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升,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 记叙文教学细化阅读,保持阅读思维连贯
  记叙文是以人、事、景和物为主要写作内容,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和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而这些记叙文作品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为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其思想的深刻性,并由此得到阅读思维的发散,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文本。因为记叙文的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可以从通读全篇——细读人、事、景——品读思想这样的顺序进行,促使学生在记叙文教学中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同时更细化阅读,保持阅读思维连贯,由此提升阅读思维能力的批判性、鑒赏性和创新性。
  例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为促使学生能够把握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对老王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认识,我在课堂导入环节先提问:“文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王为什么这样生活?”以此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增强对记叙文中刻画人物形象和关系的描写内容。接着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去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目的更加明确,也能够建立起连贯的阅读思维,使得人物形象鲜明地刻画到学生的脑海中,对细化阅读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 说明文教学分解要素,整合阅读思维材料
  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知识性、结构的逻辑性和语言的科学性,以上都是说明文所呈现的陈述性知识。所以教师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时,可以从说明的对象、顺序和方法以及语言特色方面,来引导学生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并将文中的说明要素清晰地分解出来,再融合成丰富的阅读思维材料,从而实现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整合性、发散性和逻辑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因为本文运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结构美、风景美。展现出来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为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几幅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先进行直观的感受。接着,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对应图片进行感知苏园的结构特征,由此促使学生将资料进行内在的整合内化,有效提升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思维能力。
  三、 议论文教学剖析逻辑,发散阅读思维角度
  议论文是通过“议”和“论”的形式行文,以说理性和思辨性见长,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由此也可见,议论文能够准确直观地展现出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支撑观点的重要核心内容,从而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文章结构。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由基本延伸到深度和广度的教学方式开展,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剖析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批判性和深刻性,还能够激发学生发散阅读思维,增强认识角度,进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一课时,因为本文是一篇实用性较强的演讲稿,在议论的方式、结构和层次方面都具有代表性,所以为促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形式,并对议论文形成深刻的理解,我先以现实性的问题导入教学:“同学们,设想一下,将来有一天你面临就业时,你会选择什么职业?”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梁启超先生对‘业’的观点很多,但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大家能够找到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但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能使学生学会以论点出发更好地理解议论文。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切实的,通过几种常见的文体进行既独立又相互交叉教学,对培养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潇琳.初中语文淡化文体的阅读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2017(31).
  [2]陈泾霞.呼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J].中学课程资源,2017(8).
  作者简介:
  陈兰刚,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回龙镇纳壁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个应用学科,我们在教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整合。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信息技术的教学。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为例,对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融合;语文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这样,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在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较其他学科而言,具有很强的整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很多学科,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全方面发展。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一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