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饮行业是需求周期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非用餐时间餐厅门可罗雀,用餐高峰则是漫长的等位、点餐和等餐时间以及下降的服务质量。而民间餐饮的供应能力很大,有一些商家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其对外供应的潜力。同时,餐饮的需求非常多样化,除了大批量的工作餐需求,还有很多个性化的长尾需求,比较适合共享经济发掘非标社会资源的模式。
目前,使用社会化餐饮供应资源解决用餐问题主要有两类模式,一种是私厨分享,包括国外的“EatWith”、国内的“有饭”等,现阶段还只是一小部分旅客和当地人的社交和尝鲜,远未能够形成有效的供给;另一种是将社会化餐饮标准化,提供外卖服务,国内有“妈妈的菜”、“回家吃饭”,以及以手工零食为主的“觅食”等。
上述两种模式都面临着食品安全、监管及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家庭烹饪环境、食材、烹饪者卫生情况等,政府监管则包括工商执照、卫生许可等,而私厨分享还涉及到双方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
私厨分享
在私厨分享平台上,爱做饭、有手艺的人在家里开起私厨,他们将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厨房故事放在平台上,供感兴趣的吃货们选择。供给方主要有两类:一类出于兴趣,主要以分享和社交为目的;另一类是全职或半全职,其中包括线下私厨以及有计划或已经经营线下餐厅的人,以盈利、树立品牌、向线下餐厅吸引流量为目的。
目前阶段,由于私厨尚未形成大规模供给,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日常就餐的主要选择。尽管一些私厨的价格比餐馆低(由于税费等原因),但低价并不是用户选择的原因。用户选择私厨主要出于:一、热爱美食;二、私厨所能提供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三、社交。
私厨分享模式能否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点在于对供给方的激励,即人们为什么愿意成为私厨,将自己家中的餐桌分享出来,去服务其他的客人?出去兴趣、分享或闲暇来接待食客,可能无法长久维持,并保证稳定的供应,对平台而言也很难管理,供方和用户将主要限于热爱社交和美食的人群。以盈利、扩大影响为目的的全职或兼职供方才是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有可能发展成为普通百姓的就餐选择之一。
私厨外卖
在更加“商业化”的私厨外卖模式中,烹饪者是社区的闲置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女性),比起私厨分享,对于供给方的激励是直接的经济收入。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私厨外卖与一般餐馆的外卖并无不同。
目前这一模式的主要问题是物流,比起普通餐厅外卖,私厨外卖要去多个供应点取餐,然后配送,相当于是多点到多点,物流安排会复杂一些,成本也更高。零食外卖对物流的要求远没有工作餐外卖高,目前主打零食外卖的“觅食”的物流方案包括卖家送货、买家上门、第三方物流。此外,由于私厨外卖的菜品是分散化采购,成本也较餐厅高。
链 接
EatWith
EatWith由Guy Michlin和Shemer Schwarz于2010年在旧金山创立。启发创始人Guy Michlin创办EatWith的是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他和家人到希腊游玩,恰巧被当地人邀请到家中共进晚餐,吃到了餐馆里没吃到的地道食物,还和主人聊得十分愉快,了解到了不少当地的风俗文化。
EatWith让当地居民向旅行者分享餐桌以及厨艺,而EatWith会从中抽取最多15%的佣金,目前服务已扩展至全球29个国家的120多个城市。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EatWith帮助他们在家里做起餐饮小生意增加收入,同时也给了他们结识不同人的机会。而对旅客来说,他们能够以与餐馆相近的价格享受非标准的当地美食,还能在餐桌上遇到同样来旅行的人,认识新朋友,并从主人那里了解当地的特色。
在国内,拷贝EatWith模式的“有饭”目前以微信公众账号的形式运营,会定期发布饭局信息。目前有饭不收取佣金,主人可以获得全部收入。
目前,使用社会化餐饮供应资源解决用餐问题主要有两类模式,一种是私厨分享,包括国外的“EatWith”、国内的“有饭”等,现阶段还只是一小部分旅客和当地人的社交和尝鲜,远未能够形成有效的供给;另一种是将社会化餐饮标准化,提供外卖服务,国内有“妈妈的菜”、“回家吃饭”,以及以手工零食为主的“觅食”等。
上述两种模式都面临着食品安全、监管及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家庭烹饪环境、食材、烹饪者卫生情况等,政府监管则包括工商执照、卫生许可等,而私厨分享还涉及到双方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
私厨分享
在私厨分享平台上,爱做饭、有手艺的人在家里开起私厨,他们将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厨房故事放在平台上,供感兴趣的吃货们选择。供给方主要有两类:一类出于兴趣,主要以分享和社交为目的;另一类是全职或半全职,其中包括线下私厨以及有计划或已经经营线下餐厅的人,以盈利、树立品牌、向线下餐厅吸引流量为目的。
目前阶段,由于私厨尚未形成大规模供给,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日常就餐的主要选择。尽管一些私厨的价格比餐馆低(由于税费等原因),但低价并不是用户选择的原因。用户选择私厨主要出于:一、热爱美食;二、私厨所能提供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三、社交。
私厨分享模式能否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点在于对供给方的激励,即人们为什么愿意成为私厨,将自己家中的餐桌分享出来,去服务其他的客人?出去兴趣、分享或闲暇来接待食客,可能无法长久维持,并保证稳定的供应,对平台而言也很难管理,供方和用户将主要限于热爱社交和美食的人群。以盈利、扩大影响为目的的全职或兼职供方才是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有可能发展成为普通百姓的就餐选择之一。
私厨外卖
在更加“商业化”的私厨外卖模式中,烹饪者是社区的闲置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女性),比起私厨分享,对于供给方的激励是直接的经济收入。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私厨外卖与一般餐馆的外卖并无不同。
目前这一模式的主要问题是物流,比起普通餐厅外卖,私厨外卖要去多个供应点取餐,然后配送,相当于是多点到多点,物流安排会复杂一些,成本也更高。零食外卖对物流的要求远没有工作餐外卖高,目前主打零食外卖的“觅食”的物流方案包括卖家送货、买家上门、第三方物流。此外,由于私厨外卖的菜品是分散化采购,成本也较餐厅高。
链 接
EatWith
EatWith由Guy Michlin和Shemer Schwarz于2010年在旧金山创立。启发创始人Guy Michlin创办EatWith的是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他和家人到希腊游玩,恰巧被当地人邀请到家中共进晚餐,吃到了餐馆里没吃到的地道食物,还和主人聊得十分愉快,了解到了不少当地的风俗文化。
EatWith让当地居民向旅行者分享餐桌以及厨艺,而EatWith会从中抽取最多15%的佣金,目前服务已扩展至全球29个国家的120多个城市。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EatWith帮助他们在家里做起餐饮小生意增加收入,同时也给了他们结识不同人的机会。而对旅客来说,他们能够以与餐馆相近的价格享受非标准的当地美食,还能在餐桌上遇到同样来旅行的人,认识新朋友,并从主人那里了解当地的特色。
在国内,拷贝EatWith模式的“有饭”目前以微信公众账号的形式运营,会定期发布饭局信息。目前有饭不收取佣金,主人可以获得全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