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蜗居农家小院,九载陪护昔日房东大娘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悉房东大娘病重,舍弃前程返乡报恩
  2001年9月3日,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25岁的山东小伙朱观景忧心忡忡。电话中,同学丁启亮告诉他,当年他们借宿的房东朱学秀大娘患上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常在家中晕倒,孙女琪琪年幼,无人照顾祖孙俩……
  挂上电话,朱观景沉默不语,当年朱大娘与之相处时的点滴却在他脑海里一幕幕闪现——
  1993年9月,17岁的朱观景考入山东郯城县第三中学高中部,学校位于郯城县马头镇,离他家30公里,骑车回趟家需要三四个小时。进入高三,为了节省时间,朱观景打算和同学丁启亮在学校附近找户农家有偿借宿。


  课余,二人在学校附近的胜利街道逐户询问。被拒多次后,两人来到一户院子较为破旧的农家碰运气,房东是位上了年纪的大娘,长得慈眉善目,听他们说了来意,老人爽快地答应下来,她热情地说:“家里较破,你们不嫌弃尽管住,有你们做伴更好,我和琪琪晚上也不害怕了!”
  朱观景和丁启亮第二天就把铺盖卷搬进大娘家。朱观景向大娘提出先缴一个月的房费,大娘笑着说:“你们花的都是爹娘的钱,我哪能收啊!你俩将来能考上大学,大娘比啥都高兴!”
  和大娘相处时间长了,朱观景才知道,老人名叫朱学秀,她早年丧夫,两个儿子先后染病离世,儿媳随后改嫁,家里只有她与年仅两岁的孙女琪琪相依为命。
  尽管家里清贫,朱学秀却尽力照料着朱、丁二人的生活。放学后,大娘早早给他们烧好洗脚水,学校伙食油水不足,大娘隔不几天就包顿饺子给他们解馋。天冷时,看到两人被子太薄,她就用揉软了的麦秸套成垫子给他们铺在床上保暖。夏天,他和同学想到河里洗个凉快澡,大娘怕他们出意外,拦着不让去,比亲生父母管得还严。
  1996年朱观景参加高考,取得历史单科分数山东省第一、总分全县文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录取,毕业后他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朱观景觉得,当年如果没有朱大娘家给予自己的温暖,他不会考出那么好的成绩,更不会拥有现在的一切。参加工作后,朱观景每月都会给大娘寄600块钱接济祖孙俩。如今,大娘患重病,怎不让他心急如焚呢!
  随后,朱观景请假返乡探望朱大娘,亲眼目睹祖孙俩的凄凉境遇后,他的心情无法平静。朱大娘急需有人伸出手扶一把,但老人没有亲人,朱观景想,能改变朱大娘命运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然而,北京、郯城远隔千里,自己无法终日守候在老人床前,想帮助老人也是鞭长莫及啊!
  这时,朱观景脑海里电光石火般闪过一个念头:辞职照顾大娘,替老人撑起家!朱观景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他一个寒门子弟,好不容易考入名牌大学,又在北京有了稳定工作,这对世代都是农民的家庭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辞职回去照顾大娘,家人肯定不会同意,而他的事业、前景都要归零,他将成为一个“无业游民”。然而,如果自己不伸出援手,朱大娘和孙女命运堪忧啊!
  在是否辞职这个问题上,朱观景折磨了整整三个月。他也曾想过用自己的大部分收入为朱大娘找一个专业陪护,可用金钱买来的服务并不能给大娘的健康带来实质改变,何况琪琪年幼,正是需要父爱的年龄,思来想来,朱观景觉得除了自己真的找不出合适的人选。2001年底,当得知朱大娘又一次病倒的消息后,朱觀景向单位打了辞职报告,毅然回到了山东郯城马头镇——朱学秀大娘的身边。
  九载殚精竭虑,不悔蜗居农家小院
  回到大娘身边,朱观景首先做的就是改善祖孙二人破败的居住环境……短短几天,朱大娘家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朱大娘长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经常头晕,严重时甚至不省人事。此后9年间,朱观景几乎每年有一半时间带她去打吊瓶,陪在大娘身边寸步不离,医护人员知道他们的关系后,既惊讶又钦佩。
  2003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朱大娘去厕所,好大一会儿仍没有出来,朱观景情知不妙,进去一看,老人果然晕倒在茅坑旁,他立即拨打120,并随急救车到医院,大娘住院治疗期间,朱观景衣不解带,日夜在老人床前陪护。同房间病人起初以为他是朱大娘的儿子,后来从朱大娘口中得知这一老一少的特殊缘分后,不由啧啧称奇。
  除了照顾朱学秀大娘外,朱观景更是用心养育琪琪。琪琪不满一岁失去父亲,母亲随后改嫁,为了不让琪琪因为没有父母、家境贫寒而产生自卑心理,朱观景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精心呵护她。每天接送琪琪上学、放学,晚上耐心讲解作业,在朱观景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琪琪健康成长。
  自2001年辞职至2010年,朱观景几乎把全部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大娘和琪琪身上——他不仅花光了从北京回来时带的近三万元钱积蓄,之后又陆续向同学、朋友借了约十万元钱,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还清。
  天道酬善,小伙入选“中国好人榜”
  朱观景辞去工作全心照顾房东大娘的举动,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和称赞,但也遭到些许误解和嘲讽。最让朱观景心痛的是,父母因为他的举动承受了巨大压力。
  当年,为了不让家人知道自己辞职的事情,朱观景一直没敢丢掉北京的号码。每隔十天半月,他就用北京的手机号码给父母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在“北京”一切安好。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朱大娘的家距离朱观景家30公里,终究还是有熟人发现了他的“踪迹”。2005年,朱观景的母亲在亲戚的带领下半信半疑地找上了门。当时朱观景正忙着给朱大娘煎药,看到母亲突然出现在面前,惊得不知所措。
  一向引以为荣的儿子为了照顾一个不相干的老太太竟然辞去工作,而且欺骗家里好几年,再加上外界的风言风语,朱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回到家竟然服毒自杀,所幸发现及时,被抢救回来。朱观景知道后,赶紧回了家,在他的耐心劝说下,母亲原谅并理解了儿子,可儿子放弃大好前程的行为仍让家人难以释怀。
  2010年,朱大娘病情逐渐好转,琪琪也长大成人,能照顾奶奶了,朱观景得以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九年光阴逝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昔日大学同窗大都事业有成,成为各行业精英。所幸那9年朱观景没有虚度,每天坚持读书,厚厚的书籍成为他胸中的积淀和抱负。
  朱观景决定再次挑战自己,隨后,他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读研究生。2013年硕士毕业后,朱观景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成为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法制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深厚的学识使他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被提拔为行政复议应诉科科长。
  天道酬善,朱观景不仅考上了公务员,在身为“无业游民”时还收获了纯洁的爱情。当初,在照顾朱大娘的空闲时间,朱观景经常到母校操场上锻炼身体。2004年底,朱观景结识了在母校任教、现在成为他妻子的李萍。
  两人相识不久,李萍便得知这个皮肤黝黑、口才颇佳的男人是当年的高考状元、名牌大学毕业生!他本来有着似锦前程,却为了照顾房东大娘舍弃了一切,这让李萍对朱观景颇为敬佩,并爱上了这个善良的男人。2010年,李萍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朱观景。如今,他们的儿子已经三岁,一家人幸福美满。
  2017年3月,朱观景入选了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这个男人用9年青春对“涌泉相报”这个词语进行了最好诠释,更用不凡善举谱写了一曲超越血缘的爱的颂歌。面对自己获得的荣誉,朱观景却表现得很淡然,他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大娘养老送终,帮助琪琪找到好的人生归宿。”让我们祝愿他好人好梦!编辑/倪萌
其他文献
一对西安的双胞胎兄弟担当喜庆的婚礼司仪,在为新人创造甜蜜浪漫婚礼的同时,自发地创建了一个“中国双胞胎家园”公益网站。3年多来,网站拥有2000多对双胞胎会员。在他们的撮合下,300多對双胞胎觅得良缘,48对已甜蜜地走进了婚姻殿堂,其中有19对还是两个家庭的两对双胞胎喜结良缘,即双子联姻。创造这些爱情硕果的双胞胎就是曹世杰曹世豪兄弟。  双胞胎婚庆司仪做公益  2008年,22岁的豪杰兄弟从西安一家
期刊
许辉辞职的事,卢月是无意中发现的。  作为本市最大报业集团的中层领导,许辉向来都是准时上班。但这天吃完早餐,他径直回了书房。卢月有点奇怪,跑过去一问,没想到许辉慢吞吞地答:“今天不上班,我辞职了。”  “辞职?你疯了吧?为什么辞职?”卢月嘴里的一口水差点喷了出来,“这么大的事,你居然都不跟我商量下,你什么意思?”  许辉看了她一眼说:“跟你商量,你能同意吗?本来打算找到新工作再跟你说的。”说完,他
期刊
一扇倾心,从此痴心只为它  上世纪60年代,有个小女孩每天上学放学都会路过位于杭州解放路上的王星记扇厂,每次她都忍不住放慢脚步,透过明亮的玻璃橱窗看里面摆放着的各式精美的扇子。也正是这几眼,令她彻底爱上了那一把把玲珑别致的扇子。而这个贴着橱窗看扇子的小女孩,就是后来成为王星记第四代掌门人的孙亚青。  小亚青十四岁的时候,第一次与扇子有了亲密接触。当时她的姑姑在王星记扇厂里做扇子的外加工,她看着姑姑
期刊
你或许没听过她的名字,但也许看过她的作品,甚至你就是她的剧迷——《实习医生格蕾》《丑闻》《逍遥法外》这些热门美剧全都由她在幕后操刀制作,她就是珊达·瑞姆斯。当巨大的成功将她从幕后带入公众视野,人们发现这位著名编剧和制作人不仅拥有傲人的才华,而且有个性,有态度。在生活这部大戏中,她本身扮演的就是一个精彩的角色——  从大学学霸到编剧女王  现年47岁的珊达·瑞姆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她的
期刊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拼,他们的父母也纷纷跟着儿女漂泊异乡,这些老人被称为“老漂族”。在兰州,有一对“老漂”父母为儿女看娃而分居两地,多年后老夫妇重聚首,却因为长期分离生出许多隔阂,矛盾加剧。为解决父母的矛盾,儿女让母亲留在家里,把父亲送进当地一所高档养老院。然而,子女的“孝心方案”不但没能换来一家人的宁静和谐,还引发了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  “老漂”父母重聚矛盾多  20
期刊
潇潇传了几张出游的照片到朋友圈,灿烂的阳光下,她躺在广阔的草坪上,肆意地享受着微风,这条朋友圈还@了我们几个大学里要好的朋友:阳光很好,你们若在场会更好。  看到这幅图,我着实有些感触,毕竟以前在大学时,我们总是很喜欢在阳光温暖的下午,躺在图书馆前面的草坪上,有时谁都不说话,有时闲聊,那么美好的时光,是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都在下面点了赞,也有人表示了感慨,没想到小薇却回复了一句:“阳光正好时,我
期刊
2017年4月,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在剧中扮演“达康书记”的老戏骨吴刚也火遍全国!而在剧中饰演李达康妻子欧阳菁的演员,正是吴刚现实中的妻子岳秀清。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岳秀清的事业走势要明显强于吴刚。面对妻子的巨大名气,默默无闻的吴刚一度出现心理落差,消沉不已……面对蛰伏20年的吴刚,岳秀清是如何运用爱和智慧,引领他逆袭成今天的百变影帝呢?  为了爱情,穷小子饿到头昏眼花  吴刚1962年
期刊
2017年伊始,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综艺节目的热播,主持人董卿再度爆红。除了“央视一姐”的头衔之外,她又被赋予了“才女”“女神”“央视网红主持人”等新标签。  “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卿啊。”而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董卿的认识都来自春节晚会及类似各种晚会,大众二次发现和认识了她。“当下中国美人十分,董卿能独占七分。”面对网友对她“真女神”的评价,董卿说:“其实,所有女神的另一面都是女汉子。如
期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大龄未婚青年逐年增多,婚嫁問题成为家长们最大的烦恼。  河北省固安县有一位父亲名叫唐强,眼看宝贝儿子年过30仍孑然一身,很是发愁。通过儿子讲述前女友被“富二代”追走,他以为找到了儿子结婚难的原因——一定是自己的家境拖累了孩子。听说有个女生对儿子“有意”,为促成这门婚事,唐强假扮“土豪”,并狂砸260万为儿子“铺路”……当不惜一切代价瞒天过海帮儿子搞定婚事后,等待他全家的却是
期刊
一提起家书,我们马上想到“烽火连三月,家書抵万金”的句子,古人寄一封信,要好久才到达,半个月一个月是常事,有的还要更久,战争年代更是如此:一别经年,征人无恙,这样的平安家信真正是万金难求。写信人字斟句酌,“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收信的也是看了又看,最后宝贝一样珍藏起来,随时拿出来再看。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家书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诸葛亮《诫子书》、李世民《诫吴王恪书》、袁了凡《了凡四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