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需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质量。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中职学生有自主创业意愿,缺少行动;自主创业目的是满足个人需要;有竞争勇气,缺乏经验。应采取开设就业与创业课程、成立学生创业园并予以政策扶持等策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55-03
2015年的全国749万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家与地方的重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不太关注职业教育,依旧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事实证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近些年却比不上职业生的就业率。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就业蓝皮书》则显示,2014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在就业去向方面,据《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4日的消息,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55.79%,仍是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15.32%,比例位居第二;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4.59%,以其他方式就业的占14.30%,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已蔚然成风。[1]
2014年6月,时隔9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再次召开,意义非同寻常。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克强会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并发表讲话。[2]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这也是对所有职校学生的鼓励。职校学生究竟对自己的就业创业有着怎样的期望和认识,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问卷调查了徐州市2013级和2014级部分三年制中职学生,涉及财经、机电、汽车、旅游、计算机等五大类专业。
一、中职学生的就业创业心理现状
(一)职校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愿,缺少行动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职校学生愿意创业,低年级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高,并且勇于竞争。但就历年来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看,创业者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有:(1)职校生自信心不足。他们总觉得自己来到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容易自暴自弃,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通过自主创业成为比尔·盖兹的可能为零。(2)社会对创业活动的关注度不够。人们还停留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把创业者看成“个体户”、“小老板”等认识阶段,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创业者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不高。(3)绝大多数家长没有解放思想。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一份安稳体面、专业对口的工作,鼓励孩子自主创业的意识几乎为零。(4)畏难情绪的影响。中职生毕业时大约18周岁,学生本人和家长都认为这个年龄创业还是很艰难的,有畏难情绪。
(二)职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是满足个人需要
职校学生的就业创业以满足个人需要为主要目的,主要看个人有没有发展前途,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很少考虑到个人之外的因素,如家庭、集体、社会需要等。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创业当老板就可以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约束,不需要遵守任何规矩,不必看领导的脸色。
(三)职校学生有竞争勇气,缺乏经验
几乎没有学生认为,创业的最佳时机是在校期间;绝大多数(83.18%)学生认为,工作几年积累经验之后才是创业的最佳时机。学生创业,特别是中专毕业生创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社会经验。就目前社会环境而言,社会体系还有待完善,另外资金缺乏、知识限制等问题都对中专生创业造成不利影响。所有这些问题,在创业教育中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及时调整心态。创业意味着创造,需要创业者具有开拓精神,需要面对从来没有面对过的工作内容,解决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各类问题;创业意味着风险,需要创业者时刻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行业和竞争对手的状况,承受努力付出也并不成功的压力。处于职业教育前线的教师,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业和创新意识,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二、中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予以国家政策扶持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创业之路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还很艰难,除了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这就需要强化政府部门对于职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调控和引导功能。
(二)开设就业与创业必修课程
中职校开设就业创业必修课很重要。目前,江苏省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开设了必修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有关就业创业的系统知识。[3]
(三)开设创业培训班或选修课程
中职学校几乎没有选修课程。假如学生自主创业,不但需要学习专业课程,也需要拓宽知识面,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原本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原本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了解一些财会知识。利用短期培训的方式可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积累有用的知识,起到辅助创业的作用。也可开设些选考证书班,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本专业的必考证书,还选考其他专业证书。
(四)加大实习实训课程的比重
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在于无需企业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在校期间既能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践教学学到实际技能。但是,实训实习课程的力度仍需加强,采取集中实训的方式让学生锻炼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以会计专业为例,平时的实训任务较单一零散,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练习必不可少,但从原始凭证到财务报表全部业务流程熟练操作的集中实训仍需进一步加强。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职业学校应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每年需根据当地经济与企业发展情况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并非只是挂个牌子而已,并非只是单位愿意接受该校的学生来参观、实习而已,而应是学校与实习单位实实在在共同培养学生。“订单式培养”确实是一条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实习期间应有专职教师常驻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学校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创业讲座或论坛,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开展创业教育合作。
(六)加强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建设
每一所职业学校都应该设立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视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贴身指导。既要给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提供专门场地、专用经费,也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的要求配备专职人员。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业务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和规范,统一规划和实施就业市场开拓、就业能力培养、实习安排、跟踪服务等工作。
(七)成立学生创业园
目前,国内许多知名大学都成立了创业园,创业园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学生可在创业园内学习、实践,毕业踏入社会即可自主创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同样也可成立学生创业园,学生可在这里一边实践一边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为将来的腾飞做好准备。
继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后,李总理又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因此,职业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就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块阵地,让中职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轨,培养出更多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玉凤.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就业薪酬明显提高,2014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68%[J].职业教育,2015(3).
[2]刘丽娜,李艳华,王旸,吕智飞.吹响划时代职教改革号令,拉开升级版职教发展序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报道[J].职业技术,2014(8).
[3]洪源.中职创业教育途径探析——管窥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创业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14(8).
(责任编辑:张志刚)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55-03
2015年的全国749万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家与地方的重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不太关注职业教育,依旧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事实证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近些年却比不上职业生的就业率。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就业蓝皮书》则显示,2014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在就业去向方面,据《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4日的消息,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55.79%,仍是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15.32%,比例位居第二;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4.59%,以其他方式就业的占14.30%,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已蔚然成风。[1]
2014年6月,时隔9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再次召开,意义非同寻常。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克强会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并发表讲话。[2]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这也是对所有职校学生的鼓励。职校学生究竟对自己的就业创业有着怎样的期望和认识,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问卷调查了徐州市2013级和2014级部分三年制中职学生,涉及财经、机电、汽车、旅游、计算机等五大类专业。
一、中职学生的就业创业心理现状
(一)职校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愿,缺少行动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职校学生愿意创业,低年级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高,并且勇于竞争。但就历年来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看,创业者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有:(1)职校生自信心不足。他们总觉得自己来到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容易自暴自弃,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通过自主创业成为比尔·盖兹的可能为零。(2)社会对创业活动的关注度不够。人们还停留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把创业者看成“个体户”、“小老板”等认识阶段,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创业者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不高。(3)绝大多数家长没有解放思想。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一份安稳体面、专业对口的工作,鼓励孩子自主创业的意识几乎为零。(4)畏难情绪的影响。中职生毕业时大约18周岁,学生本人和家长都认为这个年龄创业还是很艰难的,有畏难情绪。
(二)职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是满足个人需要
职校学生的就业创业以满足个人需要为主要目的,主要看个人有没有发展前途,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很少考虑到个人之外的因素,如家庭、集体、社会需要等。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创业当老板就可以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约束,不需要遵守任何规矩,不必看领导的脸色。
(三)职校学生有竞争勇气,缺乏经验
几乎没有学生认为,创业的最佳时机是在校期间;绝大多数(83.18%)学生认为,工作几年积累经验之后才是创业的最佳时机。学生创业,特别是中专毕业生创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社会经验。就目前社会环境而言,社会体系还有待完善,另外资金缺乏、知识限制等问题都对中专生创业造成不利影响。所有这些问题,在创业教育中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及时调整心态。创业意味着创造,需要创业者具有开拓精神,需要面对从来没有面对过的工作内容,解决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各类问题;创业意味着风险,需要创业者时刻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行业和竞争对手的状况,承受努力付出也并不成功的压力。处于职业教育前线的教师,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业和创新意识,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二、中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予以国家政策扶持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创业之路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还很艰难,除了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这就需要强化政府部门对于职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调控和引导功能。
(二)开设就业与创业必修课程
中职校开设就业创业必修课很重要。目前,江苏省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开设了必修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有关就业创业的系统知识。[3]
(三)开设创业培训班或选修课程
中职学校几乎没有选修课程。假如学生自主创业,不但需要学习专业课程,也需要拓宽知识面,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原本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原本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了解一些财会知识。利用短期培训的方式可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积累有用的知识,起到辅助创业的作用。也可开设些选考证书班,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本专业的必考证书,还选考其他专业证书。
(四)加大实习实训课程的比重
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在于无需企业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在校期间既能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践教学学到实际技能。但是,实训实习课程的力度仍需加强,采取集中实训的方式让学生锻炼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以会计专业为例,平时的实训任务较单一零散,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练习必不可少,但从原始凭证到财务报表全部业务流程熟练操作的集中实训仍需进一步加强。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职业学校应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每年需根据当地经济与企业发展情况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并非只是挂个牌子而已,并非只是单位愿意接受该校的学生来参观、实习而已,而应是学校与实习单位实实在在共同培养学生。“订单式培养”确实是一条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实习期间应有专职教师常驻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学校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创业讲座或论坛,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开展创业教育合作。
(六)加强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建设
每一所职业学校都应该设立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视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贴身指导。既要给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提供专门场地、专用经费,也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的要求配备专职人员。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业务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和规范,统一规划和实施就业市场开拓、就业能力培养、实习安排、跟踪服务等工作。
(七)成立学生创业园
目前,国内许多知名大学都成立了创业园,创业园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学生可在创业园内学习、实践,毕业踏入社会即可自主创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同样也可成立学生创业园,学生可在这里一边实践一边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为将来的腾飞做好准备。
继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后,李总理又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因此,职业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就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块阵地,让中职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轨,培养出更多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玉凤.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就业薪酬明显提高,2014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68%[J].职业教育,2015(3).
[2]刘丽娜,李艳华,王旸,吕智飞.吹响划时代职教改革号令,拉开升级版职教发展序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报道[J].职业技术,2014(8).
[3]洪源.中职创业教育途径探析——管窥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创业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14(8).
(责任编辑: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