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通话机测后高校“教师口语”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07年1月1日起,安徽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行计算机测试,但机测后高校毕业生普通话合格率普遍有所下降。为此,我们针对“教师口语”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将“教师口语”课程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更好地“接轨”,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与语言素质。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计算机测试 “教师口语”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锦鸿(1964- ),女,安徽天长人,滁州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普通话和方言;洪山(1965- ),男,安徽淮南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普通话和方言。(安徽 滁州 239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普通话机测后‘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jy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075-02
  
  一、基于普通话机测后高校“教师口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教师口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是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也是非师范专业的素质课。近年来,针对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现状,国家语委提出了“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主线、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评测认证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普通话测试、推广中的应用。根据这一精神,安徽省从2007年1月1日起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行计算机测试。很显然,机测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了测试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但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有了更严、更高的要求。据了解,机测后安徽省高校毕业生普通话合格率普遍有所下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教师口语”课程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更好地“接轨”,如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就成了“教师口语”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研究课题。
  
  二、基于普通话机测后高校“教师口语”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改换教材
  我们原来使用的教材是刘伯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口语:表述与训练》。该教材语音训练部分内容比较单薄,不能满足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要。从1997年起,我们改为使用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口语》。该教材语音训练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但缺点是没有整套的配音教材。2000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并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与等级标准,相关行业相关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2006年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普通话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如此一来,之前所使用的教师口语教材内容明显滞后。经过甄别、遴选,2007年我们改为使用马显彬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训练教程》。该教材由经验丰富的从事普通话教学的国家级测试员联合编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相结合。教材的词语用例全部出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短文的训练摘自60篇朗读作品,将60篇考试作品贯穿在教学内容中。(2)将大纲中的17041个词语输入电脑,提取各种语音材料,制作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字声序字表”等。(3)训练形式与考试形式相结合,训练按照单音节字词、双音节词语、短文等形式安排,与考试形式较吻合。此外,我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审定,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注音、审音等方面处理明确,并配有由著名播音员(方明、于芳)、著名语言专家(姚喜双、侯玉茹)范读词语和作品的光盘,便于学生学习、模仿和掌握。
  (二)调整教学内容
  1.重切教学模块。一学期学时为2×18=36学时。其中,普通话绪论2学时,第一单元普通话声母3学时,第二单元普通话韵母3学时,第三单元普通话声调2学时,第四单元普通话音变4学时,第五单元综合训练4学时,第六单元短文朗读训练6学时,第七单元说话训练6学时,期末考试(模拟测试)6学时。
  2.重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1)加强宣传,明确三个意识。即通过宣传,使学生首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习普通话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而且是大学生国家意识、法制意识与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自觉性和内驱力,让学生愿说、想说、敢说和爱说普通话。(2)理论讲解,掌握基本方法。即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与实例示范,使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弄清发音原理,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同时,从理论上把握自己所处方言区应克服的语音问题,从而在有明确意识的情况下有效地纠正发音,学好普通话。(3)加强训练,注重点面结合。即通过普通话声韵调及语流音变的训练、普通话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的训练,使“点”的训练连成“线”,进而形成“面”,点面结合,突破难关,培养方言区学生对普通话真实而稳固的语感。教学难点为:(1)有些学生方言方音浓重。客观地说,这些学生想学好普通话,通过机测确实有相当的难度。我们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首先克服畏难情绪、调整好学习心态和学习策略,然后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语音问题。(2)不少学生发音不准确。有些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尚可,但语音缺陷过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试成绩。对此,我们要通过有的放矢的训练,让学生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韵、调及音变等。(3)多数学生口语表达不流畅。普通话水平测试共四项内容,前三项皆为呈现文字的朗读,最后一项则为无文字凭借的口头说话。历年的测试表明,学生口头说话普遍失分较多。主要问题一是背稿现象严重;二是说得磕磕巴巴,顾此失彼,时断时续,且往往不足3分钟或时常提供些无效语料,严重影响听感;三是跑题偏题,无的放矢。因此,我们还要在学生发音准确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改善他们口头表达的流畅度,使其努力做到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张弛有度。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较多地运用启发式、答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滁州学院是教学型高等院校,以培养中小学师资和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生源以安徽省为主,部分专业在全国各省市招生。因此,我们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法规为依据,结合生源和地域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采用理论精讲、问题分析、示例示范、方法指导、相互讨论、个别答疑等多种方法,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以理论为主、教师主讲的传统习惯,从而达到循序渐进、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我们几位口语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并进行教学活动。我们一方面依据课程的知识体系,采用动画、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的展示方式,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我们针对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特点,特地为学生购置了一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光盘,如“梦中的康桥——徐志摩作品朗读”“月下的荷影——朱自清作品朗读”等。结合教学进度进行播放,将抽象化的理论教学、程式化的单调训练与感性化的审美欣赏紧密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为本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资料,让学生训有依据、练有榜样。
  (四)改变考核方式
  根据安徽省语委、教育厅《关于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的通知》的文件精神,2007年,我们投资二十多万元建立了“安徽省普通话测试中心滁州学院测试站”。测试站配置1台服务器(主考机)、8台测试机,日平均测试量可达240~320人。在未建站以前,我们历年的“教师口语”考试均采用笔试方式。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不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实际效果不理想。因此,2007年建站后,我们立即向学校申请改革考试方式。我们的改革要求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考试方式由过去的笔试改为口试,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进测试站用计算机模拟测试。测试内容为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说话。这种做法的好处是:(1)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教师口语”课程与普通话水平测试 “接轨”,努力构建“以教保测、以测促教”的完整体系。(2)能使学生客观了解自己当下的普通话水平,促使学生日后能更加自觉、勤勉、刻苦地训练。(3)能保存测试留下的语音资料,为以后的“教师口语”教学及方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三、基于普通话机测后高校“教师口语”教学改革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教师口语”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在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口语”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本课程注重发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此,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口语课,对课程及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评价也很高。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文关怀,深深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决定从2008年起将这门课作为公选课在全校开设。
  (二)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明显提高
  这一点,我们不妨以“教师口语”课改革前后的中文系两届学生(2005级与2007级)2007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为例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教师口语”课改革与否,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计算机测试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除合格率悬殊外,值得注意的是,2005级学生中三甲人数较多,二甲人数偏少且多为低分段;而2007级学生中三甲人数较少,二甲人数增多且高分段较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7级学生经过今后的学习,毕业前的正式测试成绩应该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就目前而言,“教师口语”课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处于尚未成熟阶段。因此,今后我们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进一步揭示教师口语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要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教师口语技能训练的方法、途径和内在规律,为学生的语言素质、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伯奎.教师口语:表述与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张锐,万里.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显彬.普通话训练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4]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赵伟国.PSC计算机测试模式初探[EB/OL].http://psc.shyywz.com/jsp/index/
  NewsInfo.jsp?newsID=256&newsType=705&item=7,2006-07-28.
其他文献
<正> 纸箱后道加工工序为分纸、压线、碰线、切角、开槽、打孔打扣手、印刷、钉箱8道工序。80年代前,这些工序加工多半都是采用单机,80年代中期,有些设备制造厂在原有单机的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在设置高职课程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注意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异同点;第二,应注意高职课程体系的多种类型;第三,应特别重视实践性教
科学发展观下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面对世界变化的一种新思维,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无疑是一种重生与颠覆。要重塑科学发展观下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与本质的价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界对于工学结合问题的重视,既反映出教育决策者对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清醒、敏锐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从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化、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职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专业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王联翔(1968-
[摘要]文章针对新疆农业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现状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王英姿(1966- ),女,满族,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疆农业大学教研
"胶质瓦楞纸"在我国南方俗称松香纸,皆因造纸过程多是利用甘蔗渣、稻麦秆、芦苇秆制浆,上好部分制造优质纸,剩下浆泥部分为补充其粘度以增加张力相对加大松香剂量得名.含量越
一个国家的包装工业水平往往与这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我国包装工业,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还不到1%,而且包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