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辉煌耀千古运城地区出土的青铜器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运城地处黄河中游,古属冀州,春秋为晋地,战国归魏,秦汉隶河东郡。
  这里也是青铜器的重要出土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遗址遗存。
  运城平陆县坡底乡前庄村发现了商代二里岗时期古文化遗址,总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出土青铜器有饕餮纹方鼎、饕餮纹圆鼎、饕餮纹壘、饕餮纹爵等。
  运城夏县东下冯遗址,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遗址面积达25万平方米,出土青铜箭头、凿、石范,表明当时已进入青铜时代。1985年发掘的运城垣曲县商城遗址,出土有青铜器有鼎、斝、爵等。此外還有垣曲北峪铜矿遗址和闻喜县石门篦子沟矿冶炼铜遗址等。各级国有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历史人文和科技价值。现选取其中部分精品做以介绍。
  商代饕餮纹圆鼎,平陆县前庄村出土。通高73厘米,口径47.5厘米。造型壮硕古朴,纹饰简洁,时代为商代二里岗时期,是山西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大型青铜器。从鼎底部残留的烟炱痕和其出土于黄河北岸的情况分析,当曾作为“祭河”之祭器。
  商代乳钉纹方鼎通高82厘米,口径50厘米。腹面四周饰带状乳钉纹,上部夹杂带状饕餮纹。时代亦为商代二里岗时期。
  西周刖(yue)人守囿车,闻喜县出土。上顶长11.25厘米,宽7.75厘米;下底长10.9厘米,宽7.15厘米,造型奇特,装饰繁复。车身为长方形箱式,上口为方折沿,车顶有两扇可对开的方盖,盖四角各有一兽首口衔盖轴;后盖上镶嵌一蹲伏状的小猴,盖上四角有4只小鸟;两扇顶盖的平面还有8只鸟和两个带角卷唇兽。车厢的四角各附一兽;正面双开门,一扇门上嵌有受过刖刑的裸体小人。“刖人”头戴小圆帽,左手持拐杖,左腿屈向后而无脚。器身诸多部位可以活动。
  西周叔向父簋,芮城县出土。通高20.6厘米,口径16.8厘米。圈足,圈足下有三小柱。器表饰瓦纹,两侧有环耳衔环。腹内壁铸铭文:“叔向父为备,宝簋两,宝鼎二,宿孙子宝。”
  西周孟姬旅盘,河津市公安局移交。通高15.5厘米,口径38.8厘米。圈足下施三兽足,附耳。颈饰窃曲纹,圈足饰垂鳞纹。盘内底铸四行铭文:“中大师作孟姬旅盘,用召即示寿妥福宜孝以祀。”
  春秋蟠螭纹鼎,临漪县程村墓地出土。圆形,三蹄足,圜底,两立耳。鼎腹纹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下层为蝉翼纹,中层为蟠螭纹。鼎底部烟炱明显。
  春秋蟠蛇纹镂空新绛县柳泉村出土。通高24厘米,口径26.2厘米。此器为最早的失蜡法铸造例证,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腹饰镂空蟠蛇纹两周,间以绚素纹分隔。别具风格,属晋器中稀有佳作。
  春秋虎头匜,临漪县程村出土。通高10厘米,通长24.5厘米,通宽13.5厘米。流部饰虎头,环尾,三蹄足,素面。
  春秋蟠虺纹编钟,临漪县程村出土。共9件,通高17.5-30.5厘米,口径12.5-20厘米。
  春秋错金鸟篆“王子于戈”援长16厘米,胡长9.5厘米,内长8厘米。戈上错金鸟篆六字铭文“王子于之用戈”。
  战国“彘一升半口”鍪,解州冶炼厂拣选。通高9.2厘米,口径7厘米。敞口,束颈,鼓腹,圜底,素面。颈部有一单环耳,倒刻纤细阴文:“彘一升半口”五字。器口内侧约1厘米处有二字不易辨识。为研究战国量器的重要实物。
  汉代“保子宜孙”双鱼洗,芮城县出土。高8.1厘米,口径35.3厘米。侈口,平底,折腹。内底饰双鱼。内底有“保子宜孙”铭文四字。
  汉代龟鹤博山炉,1989年采集于河津市城关镇东窑头村。通高23.4厘米,口径7.9厘米,重842克。龟座鹤柄,腹饰弦纹,盖为博山状。
其他文献
遍览明清两朝官方历史文献以及诸多私家著述,大都对李自成的人生结局作过这样的记载:兵败九宫山,最终被当地乡勇围困,死于乱军之中。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有关李白成的下落,几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宗历史悬案。目前关于李自成死地和终年之说达18种,涉及了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州、甘肃等多个省、区、市。根据《明史》、《清始祖实录》等记载,清末至上世纪中叶,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县九宫山之说,一直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主题阅读的认识,尝试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尝试小学语文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在文中选择了整体识字课和分享展示课作为尝试的方式,也列举了课堂实例。通过尝试,获得学生们和同事们的认可,也为以后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尝试  1 语文主题阅读  语文主题阅读就是根据语文课文的单元主题,选择不同题材、文体和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学习和阅读。  现在推行的主题阅读是刘